01
中國網民對特朗普的喜歡超過瞭美國歷屆總統。
網上充滿 " 看特老頭越來越順眼 " 的言論。" 務實 "、" 實幹 "、" 好 "、" 靠譜 "…… 這些形容詞相當罕見地被用在一位外國政治人物,而且是美國總統的身上。
走一趟亞洲,特老頭風頭直追《人民日報》親封正牌 " 中國人民老朋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這和美國精英媒體的一片哀嘆形成強烈對比。" 被普京玩弄 "、" 中國的哈巴狗 "…… 瞧瞧,雖然我們一向知道美國媒體對官員不太客氣,但這樣對自己的最高領導人,即便中國人都覺得有點過瞭。畢竟,我們都沒這麼罵過美國總統。
一眾外媒的反思斥責中,有幾個詞需要特別註意。
《紐約時報》評論 " 特朗普正把全球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 中的 " 領導權 " 一詞。
德國新聞電視臺 "…… 世界秩序已不再是僅僅由西方主導 " 中的 " 主導 " 一詞。
還有專業人士對特朗普亞洲之行的背景分析 " 美國軟實力的整個崩塌和美國的結構性衰退 " 中的 " 衰退 " 一詞。
如果瞭解這幾個詞在國際關系以及美國政治中的地位,就知道美國媒體這次是多麼的危言聳聽瞭。
感覺上,這些媒體在極力塑造這樣的一個印象——好像特朗普繼任,訪問瞭亞洲,來瞭趟中國,隻是因為沒有表現出和過去的總統一致的行為模式,更準確的說,少瞭幾個傳統議題,它們就發出瞭國際格局就要大變的預言。
就算把它當成美國的自我警醒,但至於警醒到自己嚇自己的程度嗎?
再說把中國作為美國的接棒者,怎麼聽都多少包含著傳統 " 中國威脅論 " 的調調。
坦率地說,特朗普的美國的確是在有選擇地收縮,在一些領域表現出瞭較強的單邊主義行為方式;而充分享受到全球化、多邊主義好處的中國樂於暫時去填補美國收縮留下的些許空白,但中國的實力遠未到可以接棒的程度。
更準確的說法是,特朗普的率性給瞭中國一個戰略機遇期,中國很樂意,這個戰略機遇期此刻降臨。
02
" 領導權 ",是在老佈什時期被特別強調的,並被以後的美國總統繼承,直到特朗普的出現。
它是以美國的超強實力為基礎,而且恰好迎合瞭當時的國際局勢。
這個應該好理解。在老佈什任上,蘇聯解體,兩個超級大國僅剩瞭一個,美國在 1989 年對一個地區強權展現出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戰爭的進程可謂摧枯拉朽。
那是越戰之後美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1990 年代的美國給世界的感覺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它的氣勢比二戰後建立聯合國、佈雷頓森林體系時的美國還勝一籌。
這一點,中國人應該有最痛的領悟。" 銀河號 " 事件、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幾乎是那一代中國人心中最深的痛。
不過,自從美國陷入瞭反恐戰爭的泥潭,美國衰弱的說法就甚囂塵上,漸漸的,對美國將喪失領導權的顧慮也就變得越來越強烈。
西方的焦慮有事實基礎,但更主要的則是思維慣性。因為信奉傳統強權邏輯的政治傢,最關註的往往不是我是否依然最牛,而是我和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是否在縮小。比如英國還日不落的時候,就一度堅持自己的艦艇噸位必須是排名第二、第三的國傢之和,否則就會感到威脅。
在這一點上,答案是肯定的,美國精英早就註意到瞭飛速增長的中國。而此時此刻,美國在所有領域推進美國意志的能力恰恰都在減弱。
舉個例子,在聯合國安理會,盡管美國有否決權,但有那麼一個時期美國幾乎不怎麼用就可以確保自己不支持的提案不會通過。美國今天依然有這個能力,但不再隨心所欲。至於聯合國大會,美國在特定議題上早早就是孤傢寡人,即便大會決議不具有執行力,但天天被聒噪總歸是不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情況與聯合國安理會此類似。
還有,在老佈什時代,美國的軍事戰略是要同時打贏 " 兩場半 " 戰爭,即美軍能同時在中東和東北亞應對一場海灣戰爭式的局部戰爭,同時還能應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小規模地區沖突。而到奧巴馬時代則變成瞭 " 一場半 ",更準確來說,應該叫 " 兩個半場 ",即打贏一場地區沖突,同時有效嚇阻另一場局部戰爭。
當然,美軍自己的不少評估報告更悲觀:認為美國的軍事準備甚至已經不能滿足打贏一場戰爭。
連在美墨邊境建一道隔離墻都沒有錢,所以,特朗普決定收縮美國全球領導其實沒什麼不可以理解的。
要解決美國政府沒錢的問題,不找中國還能找誰合作?現在的中國可不是 1990 年代指著美國的一年一次的貿易最惠國待遇的那時的中國瞭。
03
特朗普的做法,更像是 " 以退為進 ",更像是在尋找更舒服的 " 戰場 " 來確保美國的國傢意志被推行。
雖然美國的領先的確是在縮小,但在構成國傢實力的絕大部分重要領域,美國依然是最強的,而且遙遙領先於位居第二的國傢。
拿總是被談論的 GDP 舉例。
1979 年中美建交時,中國 GDP 僅相當於美國的 7%,2016 年這個比例已經是 60%。這是中國奮鬥近 40 年的結果,要追平估計至少還得再奮鬥好幾十年。
過去,通過購買力平價,很多人認為中國追上美國的時間可以少一點,但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正在讓這捷徑消失。
在科技領域,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發明超過 80% 來自美國,其他的百分之十幾掌握在歐洲、日本、中國等國傢手中。
軍事領域就更是如此瞭。歐洲各國盡享美國給予的和平紅利,一旦美國要求其增加軍費自己保護自己,一個一個都裝傻充愣,撒潑打滾。還有,美國最先進的洲際導彈完成於 1990 年代,此後基本凍結研發,但至今仍是最先進的。中俄努力瞭幾十年也隻是接近,而沒有超越。
此次亞洲之行,特朗普堅定表達瞭 " 美國優先 " 的觀點。" 我將與印太地區任何希望成為美國合作夥伴的國傢簽署雙邊貿易協議,並遵守公平和互惠貿易的原則,但再也不會簽署那種束縛手腳、被迫放棄主權並且幾乎不可能切實執行的多邊協議。"
這很特朗普,在多邊場合,你們人多勢眾,相對實力差距的縮小,使得幾個國傢合在一起就敢和美國掰腕子,那麼我們就一對一的來,在這個場合,任何一個國傢在面對美國的時候,都會發現面對的是一個巨無霸。
04
盡管特朗普不象他的前任一口一個 leadership,但他主政的美國並未放棄全球領導權。
其實,要確定美國是否打算放棄 " 領導權 " 很容易。
簡單的一個觀察指標,美國的軍費是增加瞭還是減少瞭?美國海外部署是否有收縮?特朗普的第一年,美國軍費預算大大增加瞭。增加的軍費不僅僅用於軍備采購,還用於增加上萬的兵員。美國沒有真正要從海外撤軍的動作,反而要求在盟國更多買武器,更多強化自住防衛。這其實可以看作,是美國在彌補自己財力、軍力不足的短板。在這個領域,特朗普將會更加倚重盟友,倚重美國的領導。
說中國現在就能接棒美國,說笑瞭。中國海軍隻是剛剛走向海外,中國的海外基地連美軍的一個零頭都不到。至少中國石油的生命線目前還是由美軍提供全球安全保證的,中國現在隻是在努力把部分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還有,就是美國的對外援助金額。
2017 年,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的 AidData 實驗室追蹤瞭中國 2000 年至 2014 年的對外援助,認為中國以 3544 億美元快追上瞭美國同期的 3946 億美元。
按這個研究,中國年均對外援助達到 200 多億美元。這其實大大高估瞭中國的能力。而據中國對外援助白皮書的說法,2010-2012 年中國對外援助總額為 893 億人民幣,年均 300 億人民幣不到。就算把各種隱性援助算進去翻一倍,也相差甚遠。
這樣兩個例子,簡單說,就是無論是向全球投射軟實力還是硬實力,中國距離美國都非常大。
當然,最近為貶特朗普抬中國,也算是西方精英媒體難得的承認中國的一種方式。
中國的確正在借特朗普的率性,拓展中國的優勢和軟實力。隻能說,中國運氣不錯。當年差一點被美國鎖定為後冷戰時代的主要對手,結果 "9 · 11" 發生瞭。現在國力提升,正在考慮如何提升影響力,同時不被美國視為挑戰,結果特朗普出現瞭。
" 一帶一路 " 倡議是如此;中國趁特朗普訪華宣佈宣佈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限制,同時借 APEC 峰會,宣佈依據 WTO 原則,它也對世界所有國傢開放,也是如此。
這樣的多邊安排,中國現在的實力已經可以獨立推進,如果還沒有美國來添亂,那簡直再理想不過。
戰略上可以不當頭,但在戰術層面別想著不出頭。作為被全世界認定的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受益者,全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當美國的收縮有可能導致中國利益受損時,中國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更何況,這次是機會。在這一點上,主動比被動好。
主動,至少方便中國按照自己的部署去一點一點的推進。在這方面,特朗普這個重實利的總統,顯然是一個挺好的合作對象。
這個機遇期少則 4 年,多則 8 年,不會更長。現在,就看中國能夠一步一步地利用到什麼程度瞭。我們有理由看多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