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蛙背後的驚人數據,可預見的青年危機

01-28

前不久,你還是滿滿的少女心,為瞭給四個聲音蘇到不行、長相帥過吳彥祖的男人打電話,天天攢體力、氪金買鉆石、抽卡 ……

花錢不說,還要翻看各種攻略,思索用什麼姿勢給老公的朋友圈留言,他們才能把對你的好感度提高一點點。

隻是沒過幾天,《旅行青蛙》橫空出世,迅速取代瞭 " 四個紙片人 " 的地位,你——總裁的夫人——瞬間轉型成養蛙的老母親。

少女心也變成瞭被思念折磨的滄桑。

" 我的蛙兒為什麼還不回傢?" 這是你第十七次打開手機。

" 自從養瞭蛙仔,大概就不需要男朋友瞭。"

" 有那麼多三葉草有什麼用,蛙還是不回傢,想他。"

" 媽媽已經給你備好最愛吃的百吉餅瞭,你為什麼還是不回傢?"

這款名為《旅行青蛙》的遊戲,從 2018 年 1 月 10 日起,開始稱霸中國 App Store 免費遊戲榜單,截止 1 月 22 日,微博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 12.5 億次。

在遊戲中,你有一隻寵物蛙,為他準備好糧食和裝備,他就會自己去旅行。

他去哪兒,不會告訴你,你也沒法幹涉。

你能做的,隻是看著他背著行囊的小小身影,想象著他浪跡天涯的樣子,等著他給你寄明信片和特產,為他的見識驕傲,為他交瞭新朋友而開心。

他回傢之後,看著他做手工,寫手賬,看書,吃飯。

寂寞的是,大部分時間,蛙都不在傢。

他不在的日子裡,你隻能經歷漫長的等待,時不時收割一下門前的三葉草。

看著空蕩蕩的房子,開始思念你的蛙,就像想念一個久不回傢的遊子。

好多人買瞭三葉草,給蛙換瞭最好的裝備,卻沒喚回那隻遠行的蛙。

" 好想打電話問問你的近況,卻害怕你會不理我 ",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瞭。

養蛙背後的空巢青年

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給人帶來的成就感其實很有限,沒有社交屬性,更沒有 pk 競賽,不需要升級抗敵。但 " 佛系養蛙 ",卻讓年輕人愛不釋手。

在遊戲中你會有細微的失落感,好像很久沒有這樣憂慮擔心一個人瞭,也好像很久沒有這樣守護和照顧一個人瞭。

滿心的柔情無處安放,便都給瞭那隻蛙。

雲戀愛雲養蛙遊戲的背後,反映瞭空巢青年的現象。

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 2016 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網絡調查: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 " 空巢青年 " 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條件差(57.8%),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

55.1%的受訪者認為 " 空巢青年 " 既是一種居住狀態,也是一種心態。是啊,一個人生活久瞭,早就忘記照顧一個人的心態是什麼樣的瞭。

所以對於眾多的女性玩傢而言,這款遊戲給她們的 " 母愛 " 找到瞭宣泄出口。

極其低廉的育兒責任和風險,在獲得樂趣的同時,不用承擔壓力,也很少收到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在中國," 空巢青年們 " 有近 2000 萬之多。孤獨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報告顯示,全球獨居生活人數已經從 1996 年的 1.53 億,上升到 2011 年的 2.77 億,預計到 2020 年,全世界將新增 4800 萬獨居傢庭。

而在中國,6 年的時間,中國的獨居比例就由 8.9% 上升至 14.9%。

居住在大城市的孤獨年輕人,和遊戲中的蛙很像:一個人,走走停停。

想養寵物又沒時間照顧、想養孩子自己還是單身狗 …… 就把這種感情寄托在蛙兒子身上。

某種程度上,這款遊戲滿足瞭空巢青年們尋找低成本寄托的訴求。

停不下來的無聊小遊戲

《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遊戲用戶規模己達到 5.66 億人,同比增長 5.9%,遊戲產業規模高達 1655.7 億元。

網絡遊戲是容易讓人上癮的產品,一度被冠以 " 電子鴉片 " 的稱呼。

但一直沉迷於升級打怪的玩傢,偶爾也會感覺到累。正因如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款 " 無聊 " 小遊戲爆紅。

之前,名叫《圍住神經貓》的手機遊戲刷爆微信 " 朋友圈 ",它是由南京一名美術員和程序員在一天半內完成的,遊戲玩法很簡單:點出一個圈圈把神經貓圍起來,看誰需要的步數少。

僅僅三天,就獲得瞭上億的點擊率。

還有一款遊戲在發佈之後不久,飆升到各大下載排行榜前位,叫《瘋狂伐木工》(Timberman)。

遊戲的玩法同樣簡單:點擊屏幕的左右兩邊即可進行砍樹,註意不要碰到樹枝即可。

為什麼這些遊戲簡單到無聊,卻讓人這麼上癮呢?

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受到快樂、安全和成就的物質。

這些物質統稱為 " 快樂激素 " ( Happines Hormone ) ,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包括:能讓人產生快感的多巴胺、為人們帶來激情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產生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產生勇氣的催產素等。

正常情況下,大腦不會分泌快樂激素,但當人取得某一項挑戰的成功時,大腦就會分泌一些這樣的激素來進行鼓勵。

比如多巴胺,它與大腦中的獎賞機制密切相關。

在玩一些簡單的小遊戲時,很容易就能獲得成就,這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引起滿足感和幸福感,調節人的情緒。

這種激素分泌的量和挑戰難度相關,挑戰難度越大,成功後收獲的喜悅就越大。

無聊遊戲比大型單機遊戲更容易讓人上癮的原因就是:大型遊戲要成功,付出的時間成本和努力太大瞭,超出瞭人們的預期。

而無聊遊戲,雖然快樂激素不會大量釋放,但不用通過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歡樂。

你的小青蛙,隻要寄給你一張簡簡單單的明信片,就足以讓你在朋友圈炫耀瞭。

旅遊好久終於回傢的他,待在傢裡吃上 3 個小時的飯,就能讓你露出慈母般的微笑。

另外,是否沉迷於無聊遊戲與玩傢本身的特質也有關系。

沖動性的相關研究發現,沖動性指數較高的人,比較容易在互聯網、電子遊戲、煙草、賭博、暴飲暴食等方面上癮。

而指數較低的人,則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縱行為。

影響人沖動性的,無非是兩條,基因遺傳或傢庭教育。同時,傢庭教育的影響遠大於先天遺傳。

所以,你無法用 " 我就是這樣的人 " 來解釋自己為啥沉迷遊戲,無法自拔。

科學們還發現,無聊遊戲可以幫助大腦偷懶,減輕生活壓力。

這種無聊遊戲操作簡單,重復性太強,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減壓的好方式。

網絡神曲的流行,也是這種原理,因為曲式簡單而重復,聽著很容易讓人產生愉悅感,於是《老鼠愛大米》、《江南 style》、《忐忑》等歌曲風靡一時。

英國倫敦肖爾迪奇,一名婦女正在看手機。/ 視覺中國

研究人員在研究無聊遊戲讓人欲罷不能的原因,通過神經影響技術,研究玩傢的大腦,也在幫助開發可以提升記憶力,或是其他能力的遊戲。

他們還研究如何利用電子遊戲,讓人類的大腦更加強大,更加靈活,更加健康。

也許在未來,這些遊戲會變得更加有用,不隻是讓人沉浸其中。

也許未來,患者看病的時候,醫生會建議他玩兩周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一款電子遊戲呢!

畢竟,養兒防老,養蛙治 " 病 " 呀。

參考文獻:

[ 1 ] 東方網 . 刷爆朋友圈的養蛙遊戲,讓我知道瞭「當媽」有多難 [ Z ] . 2018-01-22

[ 2 ] 夜葉 . 我玩瞭幾天養蛙遊戲,發現它火的部分原因是它會 " 抖包袱 " [ Z ] . 36 氪 . 2018-01-22

[ 3 ] 從易 . 那隻吃飯睡覺的青蛙 其實是孤獨的空巢青年 [ N ] . 新京報 . 2018-01-23

[ 4 ] 王洋 , 朱廣思 . 為什麼無聊遊戲會讓人上癮? [ N ] . 心理探索 . 2016-05-31

[ 5 ]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 z ] . 國傢統計局

[ 6 ] 遊戲大數據調查報告 [ J ] . 中國消費者 , 2017 ( 8 ) :32-33.

[ 7 ] 王梁 , 武曉偉 . 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何在——基於網絡遊戲區別於傳統遊戲之特點的社會學分析 [ J ] . 中國青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