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記春節依賴癥

01-29

隨著春節臨近,多個消費品牌紛紛加大在線上線下的銷售力度,糖果就是其中一員。

向來倚重傳統大賣場的徐福記,為瞭能夠在線上獲得好成績,已經將春節銷售大戰的啟動儀式搬到瞭北京京東總部大廈。

不隻是徐福記,對於不少傳統的糖果品牌而言,春節期間銷量不達標,將事關全年業績表現。反觀另一面,隨著年味趨淡以及糖果市場萎縮,傳統糖果品牌如何擺脫春節業績依賴癥,成為瞭另外一場同等重要的戰役。

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電商渠道已成為春節消費增長的新動力,快消行業 2017 年春節期間整體增長 13%,其中的線上銷售增長 45%,線下增長則放緩至 6%。

" 電商渠道成為春節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徐福記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徐福記電商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3 年至今已從最初單一的網店零售,發展到現在業務形式覆蓋旗艦店鋪、線上超市、新零售等多業務模式,年復合增長 170%。

不隻是徐福記,不凡帝范梅勒糖果集團、好時公司等老牌外資企業也在發力電商渠道。

如何應對競爭呢?徐福記更加強調進軍高端禮品市場,提升市場空間。徐福記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春節期間公司將新年糖 SKU(庫存量單位)從去年的 57 個減至 40 個,並推出 7 個新品,主要以禮盒裝及分享裝為主。"

隨著農歷新年迫近,不管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為瞭沖擊銷量,在促銷上,各大糖果品牌早已使出瞭渾身解數。

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中國糖果市場份額於 2014~2016 年間持續萎縮,多數糖果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市場調查公司英敏特前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糖果市場的總銷售額下跌至 850 億元。

作為旺季的春節市場銷售有復蘇,但整體市場仍不容樂觀。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糖果市場難以再回到過去的高增長時代,行業內企業之間呈現的是擠壓式競爭。這種局面下,企業需要找到新的內生式增長。"

徐福記的前身是中國臺灣地區赫赫有名的徐記食品,經營糖果、餅幹、蜜餞等食品,由徐傢四兄弟: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共同創立。90 年代 ,受臺灣當地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高企制約,與當時不少臺商的選擇一致,徐氏兄弟決定輾轉大陸投資。1992 年,徐氏兄弟來到廣東東莞設廠,專門為別人代工生產糖果,並且全部用於出口。

在目睹大陸消費者對糖果糖餅的旺盛消費需求後,1995 年,徐氏兄弟決心自立品牌,由此,在徐記中間加瞭 " 福 " 字的 " 徐福記 " 品牌就這樣誕生瞭。

徐氏兄弟抓住瞭兩岸民眾愛過喜慶節日的傳統、重視春節傳統的營銷賣點,便研制出瞭專為中國傳統新年設計的 " 新年糖 " 產品,並註冊 " 新年糖 " 商標,將各種暢銷糖果混合包裝成設計喜慶、極具年味的糖桶和糖包,從此一炮走紅。徐福記在迅速征服大陸消費者的同時,也躍升成為國內糖果巨頭。" 徐福記 " 一度成為瞭 " 新年糖 " 的代名詞。

盡管 2011 年,徐福記 60% 股權被雀巢以 17 億美元收購,從國產品牌搖身變為外資品牌,但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徐福記新年糖的 " 國民氣質 " 並未因此減分。

徐福記的成功,讓不少傳統糖果品牌紛紛效仿之,同樣抓住年節進行突擊營銷,從而帶動實現銷售。

徐福記內部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春節的銷售額可以占到公司全年的四成到五成。實質上,徐福記的這種春節依賴癥,也是不少傳統糖果品牌普遍存在的現象。

隨著糖果行業競爭走向白熱化,從某種程度上看,過於註重春節的營銷方式,已逐漸從優勢轉化成劣勢。一方面,傳統糖果的品牌形象有被固化成 " 年糖 " 的風險;另一方面,過於依賴春節,業績也時常容易因春節消費時段(從元旦持續到春節當天)的長短而產生波動。

" 近幾年,我們也一直試圖改變春節依賴的局面,擴大非春節的銷售和營銷推廣,如春季會推出旅遊產品、八九月份會著重喜慶產品營銷。" 上述內部人士也表示,徐福記近年來持續發力的喜糖產品已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近日,天貓發佈的零食堅果特產 2017 年年度榜單顯示,排在行業前三的,主要由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三傢 " 網紅 " 包攬,年銷售額均達到 15 億元以上。總體上看,包括徐福記等在內的傳統糖果品牌,普遍排名都比較靠後。

換言之,與新興的糖果品牌相比,像徐福記這樣的傳統糖果品牌,要進一步從年糖向休閑食品蛻變,從而在糖果市場進一步尋求突圍,仍有待進一步發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