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創業成功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運氣,所以我隻相信命。" 雷軍曾經在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小范圍研討會上,講過這樣一句話。
不管外界如何去解讀,雷軍後來對這句話是有一番解釋的:因為有運氣的存在,所以對於成功者來說,還是要保持持續地努力;對於失敗者來說的話,其實也不用怨天尤人,因為有些東西真的是上天註定。
在創業這件 " 苦差事 " 上,機遇恐怕真的並不平等,當然瞭,前提首先是每個創業者都要玩命付出。這個過程並不亞於 " 西天取經 ",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整合多方資源,與天鬥與人鬥,最後再加上那無法預知的一絲運氣,方能獲得成功。
然而很多年輕的創業者並不這麼認為。或許其中很多人篤定,成功是可以復制的。他們一旦看到哪個行業,哪種業務發展迅猛且前景廣闊,就會試圖將模式和思路 " 學習 " 一番,稍加創新,再復刻一份 " 成功 "。
這種思路和行為,便是盲目跟風。盲目的原因是,大傢都似乎看到瞭 " 風口 ",並且都認為風口下面的成功機會大(比如已經一地雞毛的共享單車市場);同時還有人認為資本都在風口周圍等著,撞上風口就是擁抱資本(比如幾乎都獲得過融資的共享項目)。
這種心態,就是在賭運氣:賭上瞭一步升天,賭不上就重新再來。
我們不知道這種思路下已經有多少失敗案例發生,隻是感覺其中一定有一些規律可循。在與眾多企業和團隊的創始人交流之後,懂懂筆記匯總瞭過去一年五大偽 " 風口 " 案例,希望這些故事能為更多人帶來一些啟示。
O2O:巨頭的 " 鬥獸場 ",創業者的 " 屠宰場 "
O2O 概念自從被大規模引入到國內互聯網創業圈,便成為大量創業者 " 顛覆 " 傳統商業的首選模式。在互聯網創業興起的那幾年,O2O 模式從餐飲、美容、傢政、生鮮滲透到瞭教育、醫療、交通、地產等更多領域。
O2O 模式理解起來雖不難,進入門檻也並不高,但卻未必適合每一個傳統商業領域。在經歷瞭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後,無數 O2O 創業項目被淘汰出局,隻留下一地雞毛。也有新的 O2O 項目嘗試在垂直領域裡打開局面,行業熱度依舊高漲。
" 對於我來說,現在就隻有期盼著有人來收購我們的項目瞭。"O2O 平臺 " 簡送 " 創始人吳泊利告訴懂懂筆記,他是在三年前和朋友一同組建瞭這個便利商品快送平臺,用戶隻要在 APP 或微信上下單,附近劃片 " 巡邏 " 的騎手就會在距離用戶最近的便利店購買商品,並送貨上門," 那時候,外賣 O2O 還沒有過多涉及便利商超,這是一個獨特的垂直領域。"
每到冬天,他這個由 " 懶惰 " 催生的 O2O 項目生意就異常火爆,即便是在沒有極端寒冷天氣的深圳,每天訂單量也都輕松過萬。每單配送費 3 元,平臺與負責跑腿的兼職騎手之間實行三七分賬。
" 用戶量、日活數都很可觀,加上契合瞭熱門的 O2O 模式,所以我們很快就拿到瞭融資。" 為瞭將模式成功復刻到其他城市,泊利開始投入資金在周邊地市開展業務,大肆發紅包、大量圈用戶。免配送費、現金紅包統統都用上瞭," 用戶量每個季度都成倍增長,大傢對於項目都信心大增。"
融來的錢雖然很快就 " 燒 " 完瞭,但泊利卻一點也不擔心。在他看來,平臺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想要實現項目的整體盈利,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 隻要有懶人,平臺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 但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許多大型外賣平臺也悄然上線瞭便利商超的商品快送服務,外賣 + 便利商品在同一個 APP 內就能完成便捷下單,因此有不少用戶卸載瞭這類單一 APP,為手機儲存節省空間。這其中,就包括瞭泊利的 " 簡送 "," 從那些平臺上線商超配送功能後,我們每天的訂單數就從六位數掉到瞭三位數。"
泊利告訴懂懂筆記,這些互聯網巨頭扶持的外賣平臺,本身就已經占據瞭龐大的用戶流量;加上企業資本雄厚,在新業務的推廣上也肯下 " 重本 ",通過大量紅包鋪天蓋地拉新。而像 " 簡送 " 這樣的創業公司,自然就不是巨頭的一合之將。
" 隻要互聯網巨頭入局,無論是便利送、社區生鮮、美食配送還是傢政服務、教育培訓等等 O2O 小平臺,都隻能被迫出局。" 看著自己所創立的項目如今隻能艱難維持,泊利很是感慨。業務內容高度重合,讓 O2O 很快成為巨頭們的 " 角鬥場 ",看似再有創意的項目,最終也隻能成為 " 猛獸 " 們廝殺的獵物罷瞭。
VR 硬件:創業者跟風締造的 " 虛假繁榮 "
曾經,隻要在商超綜合體裡開一傢 VR(虛擬現實)體驗館,再代理一兩套 VR 娛樂設備,經營者就可以躺著賺錢瞭。然而隨著 VR 行業的競爭加劇,同質化產品泛濫,眾多經營 VR 設備的商傢也漸漸陷入瞭經營困境,從事 VR 設備制造及內容開發的廠商大多風光不再。
" 硬件沒市場,內容沒載體,商傢沒動力。" 南山某科技園區內,VR 軟件創企負責人徐猛告訴懂懂筆記,他和團隊從事 VR 內容的研發已經有三年半的時間。作為涉足 VR 領域較早的創業團隊,他算是見證瞭國內市場的跌宕起伏," 最好的時候我買房買車,最差的現在我砸鍋賣鐵。"
曾認為站在 VR 風口上的他,帶領團隊創下過年營收超千萬元的記錄,華南市場許多 VR 硬件設備所搭載的遊戲娛樂內容,均是出自他們之手。內容題材涵蓋瞭幼兒益智、競技賽車、角色扮演等等,也吸引瞭眾多硬件廠商上門洽談合作。
" 但這個爆發期不足半年,VR 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瞭。" 徐猛表示,由於 VR 專業頭顯價格昂貴,導致其難以走進普通傢庭。而商用 VR 設備的銷售情況剛好相反,由於體驗館、遊樂廳涉及 VR 應用的前景廣闊,因此很多商傢都紛紛斥資采購相關 VR 硬件,供顧客有償體驗。但這種火爆也導致瞭商用 VR 娛樂設備的泛濫,加速用戶新鮮感的消退。
" 選擇太多瞭,所以部分體驗店之間也隻好打起瞭價格戰。" 在福田某大型商業中心經營 VR 體驗館的張小姐告訴懂懂筆記,這兩年商圈的人流一直在增加,但進店光顧體驗設備的用戶卻在不斷減少,近半年的經營狀況更是可以用 " 慘淡 " 來形容。為瞭減少開支維持經營,她每天都隻開兩臺小型設備,除非周末或節假日,才會全部開啟。
缺乏具有粘性的應用場景,內容的同質化嚴重,導致商傢收益不如預期,於是在設備的維護和內容升級上,便開始減少投入,就更別提增添新 VR 設備的計劃瞭。VR 硬件設備制造商因此備受打擊,隨著廠商的業務受挫,體驗店整體不景氣,內容研發團隊的業務自然也就少瞭很多。
" 和我們同期起步的 VR 內容團隊有不少,但大都都沒能熬過 VR 的寒冬。" 徐猛透露,2017 年這一年,身邊能叫得出名字的 VR 創業公司就倒瞭不下二十傢,涵蓋瞭硬件開發、內容開發和渠道代理等方面。更有部分支撐不住的創企選擇 " 半路 " 轉型," 而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 2018 年。"
那麼,來勢兇猛的 VR,為何會在短短的兩年內就迅速 " 退燒 " 呢?除瞭傢庭娛樂之外,VR 技術就不能應用在其他領域嗎?
曾經嘗試推動 VR 技術進入工業制造領域的創業企業負責人李有栗表示,美國波音公司就曾經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提升瞭工人在組裝飛機網線上的效率,並節省瞭 25% 的安裝時間。這就是 VR 在制造產業上的典型應用。
" 然而,國內制造業對於這項技術的接受程度很低,尤其是在密集型制造企業。" 他告訴懂懂筆記,隨著《中國制造 2025》和多項國傢戰略的興起,VR+ 工業的概念的確在不斷升溫,但大面積普及言之尚早。
傳統制造企業不會主動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改造設備提升效率," 很多 VR 的行業協會都在推(工業應用),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短期國內 VR 最普遍的應用,還隻能是 2CD 的娛樂市場。"
生意慘淡的體驗館,忙著去庫存的硬件廠商,還有接踵倒下創業者。一窩蜂導致瞭 VR 行業泡沫橫生,也造就瞭 VR 市場的虛假繁榮。但 VR 娛樂畢竟不是消費剛需,因此也不難理解 VR 產業在與風口期失之交臂後,為何會重歸理性。
資本逐利,而 VR 在 2C 市場的投資回報狀況恰恰未能達到其預期。隨著資本的大規模撤離,VR 軟硬件領域的創業者自然一片哀鴻。最慘的莫過於那些像徐猛一樣,在風口上 All in VR 的創業者,當行業泡沫被現實戳破時,發現已難回頭。
網紅店:想復刻 " 排隊 " 營銷,卻搬起石頭砸瞭腳
細心地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年前很多所謂 " 網紅店 " 門口,動輒就有幾十上百人排隊,有時用戶為瞭購買一杯飲料或一份小食,都需要等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這些 " 網紅店 " 出品的奶茶和糕點,真的值得那麼多顧客用 " 生命去等候 " 嗎?
為此,懂懂筆記也曾前往多網紅糕點店 " 某雪 "、" 某師傅 " 做瞭體驗,在排瞭將近一個小時的隊後,終於買到瞭奶茶、面包或是點心。品嘗時發現奶茶的口感尚可,但並沒有網傳的那麼驚艷,而口感一般的面包和點心,吃一兩次還行,再多就感覺乏味瞭。
那麼,這些網紅店到底是靠什麼支撐起一條條長龍的呢?
靠的就是社交媒體的 " 加持 "。懂懂筆記曾在撰寫《我開瞭傢網紅店,然後就 ...... 黃瞭》一文時,接觸過這樣一位創業者。年輕的創業者大龍,因為受到 " 某雪 " 的影響,萌生瞭要打造一傢地道美食網紅店的想法。
有瞭想法和計劃之後,他並沒有急於開店。而是和幾位夥伴利用互聯網媒體和平臺,在線上 " 搞事情 "。他們創造瞭諸多思鄉與美食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發表 " 走心 " 軟文,形成瞭極大共鳴,更有不少網友因為內容 " 紮心 " 而轉發,引發很多打工遊子的思鄉之情。
看到話題發酵,他和朋友隨後把話題內容往新開的美食小店引流。為瞭讓店面看起來熱鬧,大龍花瞭三萬塊錢雇水軍點贊好評,並撤去店內部分桌椅讓顧客排隊 " 罰站 ",並花錢雇傭瞭專業排隊機構後,店門口順利地排起瞭長龍,隨著朋友圈和自媒體的曝光增加,他的這傢小吃店終於成瞭一傢 " 網紅店 "。
然而,不滿於現狀的大龍,在盲目的擴張中,卻沒有把控好出品的品質。某美食點評上出現的一位美食大 V 的負面評價,成瞭大龍的 " 網紅店 " 危機的開端。
" 完全稱不上正宗,應該說是很難吃,沙茶太咸,無米果的皮都是酸的。" 這條評論,直指大龍和團隊隻顧營銷和炒作,卻忽略瞭食品與口感的問題。更有顧客表示,排瞭很久的隊,結果吃到的東西卻完全不正宗,往日受瞭 " 恩惠 " 而 " 好評 " 的水軍也悄悄 " 踢爆 " 瞭他的炒作伎倆。
自以為聰明的大龍,最後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除瞭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跟風而起的網紅店,都在轟轟烈烈中誕生,然後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
網紅店的 " 紅 ",並不一定代表其出品品質就一定上乘。隨大流湊熱鬧的人,既包括盲從的用戶,也包括盲目的創業者。社交營銷加上 " 排隊 " 的策略,或許能夠加速 " 蚊店 " 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更多網紅店很快人去樓空。
如今昔日排長龍買杯飲料的場景依然還存在,而這其中是否有成功的經驗和模式,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共享經濟:大量入局的創業項目隻是為瞭添堵?
能把 " 租賃 " 做成漫天的共享經濟,此番景象堪稱是中華大地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嬰兒車、共享充電寶 …… 自打共享經濟刮起颶風,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件似乎都不用買瞭。出門開共享汽車,出地鐵騎共享單車,下雨瞭用共享雨傘,進球場租個球、手機沒電瞭租個充電寶 …… 正因為奇葩也有市場,大量創業項目趨之若鶩湧進 " 共享 " 的大門。
" 單車、汽車都有巨頭介入,而細分領域也有創業者卡位瞭,市面上但凡能共享的都做絕瞭。" 想做 " 共享 " 項目,但卻苦於沒有好思路的胡濤,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瞭在深圳水貝做珠寶的老徐。
兩人對於 " 共享大勢 " 一拍即合,決定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打造 " 共享珠寶 " 項目。
胡濤告訴懂懂筆記,珠寶價值昂貴而且低頻次消費品,許多女性朋友雖然會購買珠寶,但數量有限,款式也比較固定。他認為,出席社交場合較多的女性對於共享珠寶一定會有需求。
" 我們定制瞭好幾個像自動販賣機一樣的密閉展示設備,將各式新款的珠寶裝進去,用戶隻要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操作,就能租借一款共享珠寶。" 胡濤表示,當用戶使用完珠寶之後,將其重新放入機器中。若遠程人工通過視頻采集設備檢查發現產品沒有損壞,就會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扣款和結算," 因為有些珠寶比較貴,所以一定要視頻檢測,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亂丟。"
價值 1000 元的共享珠寶,每 24 小時收費 50 元;價值 2000 元的共享珠寶,每 24 小時收費 100 元,費用以此類推。胡濤透露,在項目投放初期,團隊曾推出過價值上萬元的共享珠寶,但最終卻因為磨損而作罷。
" 押金收多瞭,沒人敢租用,押金收少瞭,損失劃不來。" 共享珠寶的損壞問題,已經成瞭團隊最頭痛的問題。
他告訴懂懂筆記,如果芝麻信用分不足或使用微信操作的用戶,需要交 300 元押金,然而他們所推出的珠寶裡,大部分都超過瞭市價 500 元,而損壞卻是常事。
甚至還有用戶借瞭不還,占為己有。團隊也曾嘗試投放便宜的珠寶首飾,但由於看起來品相廉價,壓根就沒人想借," 按照這個損失率,押金根本沒法用於理財增值。"
雖然共享珠寶有潛在的市場需求,但是運營和損壞成本居高不下,開始讓團隊有點招架不住瞭。即便是珠寶商出身、資金雄厚的老徐,也開始覺得這樣的投入是個無底洞," 除瞭設備成本以外,每個月還要掏四五十萬,支付團隊工資、產品損失,還有許多場地租金。"
經過幾次溝通之後,他和胡濤終於達成瞭共識,在支付團隊遣散費之後,徹底叫停瞭共享珠寶項目。而大量 " 存取 " 設備和珠寶產品,也隻能低價處理以求挽回損失。
" 共享不是偽命題,但部分國民的素質的確堪憂。" 共享經濟雖便利瞭大眾生活,但在商業模式上,卻並不是很成熟。
許多共享項目是通過蓄存大量押金進行投資增值,從而獲得項目收益。一旦押金用於投資遭遇危機,項目也將很快分崩離析。另外國民素質參差不齊,對於公共用具的愛護程度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瞭類似共享運營機構的負擔。
即便市場如此 " 慘烈 ",目前依舊有大量的創業者認為,共享經濟擁有無限的前景。隻要有個好想法,有些資源,就要削尖腦袋往裡沖。最後,大量失敗項目所遺留下的 " 共享殘骸 "(專撿 " 共享殘骸 " 的一條龍:今年都能過個肥年!),是會便民呢,還是給百姓添堵?
3D 打印:輿論熱捧的背後是難言的尷尬
3D 打印作為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並駕齊驅的第三大風口行業,兩年前曾話題不斷,備受關註。然而這個看似充滿朝陽的未來產業,卻有不少創業者直呼:" 不玩瞭 "。
在《本想用 3D 打印 " 人生 ",不想卻被 " 現實 " 打敗》一文中,懂懂筆記曾接觸到這一領域的創業者阿志,在 3D 打印炒得火熱的時候,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用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開始瞭 3D 打印的創業路。
然而,當他的 "3D 打印體驗館 " 建立起來時,團隊卻不知道要打印什麼,甚至連正常的業務都沒有。於是,擔心項目就此落敗的阿志決定要 " 走出去 "。憑借著模式新項目新,阿志拿到相關創業扶持資金,並將體驗館搬到人流量密集的商圈綜合體裡,做起瞭 2C 的生意。
" 當時 VR 火瞭之後,各大綜合體都開瞭許多 VR 體驗館,3D 打印也不例外。" 阿志告訴懂懂筆記,他在綜合體裡主要面向的目標群體,就是商場裡的海量人潮。以 " 快時尚 " 為主題,他們決定面向年輕時尚群體 " 打印 " 卡通動漫手辦。
但是由於早期打印出來的手辦都是純色,所以需要買傢自行上色,導致顧客嫌麻煩。於是,腦子機靈的他,又轉型做起瞭無需 " 專業 " 技能的兒童玩具生意,順帶也做起瞭傢長的手機殼生意。
然而,看似熱鬧的體驗館,卻並不賺錢。阿志表示,開業一年後由於行業競爭大,所以 " 體驗 " 項目也隻能壓低費用在做。因此,刨除耗材以及房租水電,賺到的錢也僅僅足夠維持團隊每月的開銷。
再次認準 3D 打印未來絕非 " 民用 ",而是會走向 " 工業級 " 應用的阿志,又在 2016 年底開始考慮起 2B 業態佈局。
" 包括充電寶外殼、手表外殼、剃須刀外殼等等,我們嘗試接瞭很多商業打樣的單子,但最後都是因為精度不足而失敗。" 在面向工業用戶的時候,阿志和團隊是毫無優勢的:一是桌面級設備難以滿足工業級模型的精度要求;二是工業級設備的價格太高,小團隊無力承擔," 一臺分辨率 60 微米的工業級 3D 打印機,價格普遍在幾十萬元,部分進口設備甚至超過瞭百萬。"
既然折騰不瞭 2B,那就老老實實 2C 吧。就在阿志看清行業現實時,卻發現用戶對於 3D 打印的新鮮感已漸漸褪去,許多廣州和深圳的 3D 打印體驗店就像遭遇暴風,刮過就沒瞭。許多 3D 打印體驗館開始轉型成咖啡廳、書吧,供用戶 " 嘗鮮 " 的 3D 打印體驗成瞭附屬品。
" 不玩瞭,本身就不賺錢,現在還虧瞭錢。" 對於這兩年的創業經歷,阿志感慨道。唯一值得阿志自豪的,或許是自己曾趕上過一次‘風口’,而且活得也比同行久一些。
3D 打印的兩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跟風的 " 阿志們 "。與其說他們是創業者,不如說他們更像是 3D 打印產業的蜂擁者,為瞭風口而 " 打印 ",為瞭紅利而創新。
在這個創業氛圍最好的時代,每個年輕的創業者都是 " 追風少年 ",他們耳聽六路、眼觀八方,一旦見到 " 風口 " 就毫不猶豫 " 湊 " 瞭上去,試圖在風力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找到屬於 " 騰飛升空 " 的位置。
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考慮到,風口的風,有時隻是稍縱即逝的 " 颶風 ",有的是動靜大卻難成氣候的 " 陣風 ",即便是尋覓到靠譜的 " 季候風 ",也容易在 " 吹 " 上天之後,摔下來 " 重傷 "。
" 一窩蜂 " 往往意味著 " 惡性競爭 " 的到來。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環境下,每個人的創業歷程都無法補課,更無法復制。因此,對於他人的成功經驗,創業者們還是要抓住其中的規律,想清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萬萬不可依葫蘆畫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