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配圖
中國的物價真比發達國傢高嗎?
如果對比中國和發達國傢的加工型產品支出,我們就會發現,國內的物價往往便宜到令人吃驚。
中國的物價比發達國傢普遍要便宜,作為一個曾經在國外居住瞭多年的人,我本來以為這是個人盡皆知的事情。結果有一次,我在網上搜索為什麼越發達的國傢,同等消費水平物價越高,結果根本搜不到相關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搜到一大堆為什麼國內物價比發達國傢高。
看來,中國物價比發達國傢高這個謬論,似乎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寫一篇文章說明為什麼中國的物價普遍比發達國傢要低,也就有其意義瞭。
絕大多數描寫國內物價相對發達國傢多麼貴的文章,多半會對比兩地的超市商品價格、汽油價格等等。殊不知,以超市商品、油價為代表的商品,普遍屬於最初級產品。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收入非常低、隻夠溫飽,否則生活中一大堆支出,其實都不是直接花在初級產品上,而是花在大量被加工產品上。
舉例來說,我們生活中得坐公交地鐵、叫出租車、上餐廳、配眼鏡、看醫生、上電影院、逛商場、住酒店、裝修房子、修下水道、修電腦、旅遊度假等等,這些支出都不是初級產品消費,而是包含瞭大量人工、房租、各種社會成本等等在內的加工型產品支出。
如果對比中國和發達國傢的加工型產品支出,我們就會發現,國內的物價往往便宜到令人吃驚。上海星級酒店的價格往往隻有紐約同等酒店的五分之一,出租車、地鐵、公共交通的花費也常常隻有幾分之一,叫個水電工到傢裡修個電器水管的價格也相差懸殊,更不要說帶寵物去看醫生瞭。那麼,為什麼這些差異明顯而且往往占到市民花費更多百分比的消費,被那些中國物價比國外貴的分析,如此輕易地忽略瞭呢?
另一種誤區,來自於對比看似相同、實際不同的商品價格。
比如說,有些分析會說,上海一個麥當勞 ( 169.38,-2.52,-1.47% ) 漢堡多少錢、一條 JACK JONES 的牛仔褲多少錢,紐約又是多少錢。看起來這好像是在比較同樣商品的價格,實際上,麥當勞漢堡、JACK JONES 的牛仔褲在上海都屬於舶來品,而在紐約則屬於本地品。這就好比如果在國外買塊豆腐、找老師學個毛筆字就得花很多錢,在國內則花不瞭多少錢一樣。正確的對比,應該是用上海街頭的本地連鎖湯包店,對比紐約的麥當勞。
還有一種錯誤,來自於用房價而不是房租價格,來對比兩地居民的居住支出。在最基本的經濟學理論裡,房價從來都不是住房花費的計算標準,而主要使用房租衡量居住花費。理由很簡單,房價是投資品價格,而房租是實際消費支出。同時,由於空置期會造成實際損失,因此房租一般不會遭到過多炒作,波動也不會很大,而房價波動卻常常很大。
但是,由於最近十年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高企,於是許多試圖迎合讀者情緒,而不是為瞭闡明事實的分析,就會引用中國房價的數據,以此證明中國物價高到嚇人,全然不顧中國一線城市的房租價格,隻有倫敦、紐約這些城市幾分之一的事實。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使用房價、而不是房租作為衡量住房花費的數據,那麼如果有一天中國房價下跌,是不是中國的價格體系也就因此變得便宜瞭呢?要知道,2000 年的時候,北京的房價可是隻有幾千元一平方米。
那麼,真實的中國物價與發達國傢的比較,究竟是怎樣的呢?如果我們用名義人均 GDP 和實際人均 GDP 的比值,來作為一個國傢價格的粗略衡量,我們會發現,當前中國的綜合物價,大致是發達國傢的一半左右。
按照世界銀行 2016 年的統計,當年瑞士、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的名義 GDP 分別為 78,813 美元、57,467 美元、39,899 美元、38,895 美元、8,123 美元,購買力平價 GDP 則分別為 62,882 國際元、57,467 國際元、42,609 國際元、41,470 國際元、15,535 國際元。以名義 GDP 和實際 GDP 的比值粗略推算,如果按美國物價為 1 的話,那麼瑞士、英國、日本、中國的物價,則分別為 1.253、0.936、0.938、0.523。
其實,真實的經濟規律,是越是欠發達國傢,國內物價越低。如果我們延伸以上的國傢名單,加入越南、印度兩國的 2016 年名義人均 GDP 分別是 2,186 美元、1,741 美元,與購買力平價 GDP 的比值則分別是 0.340、0.265,比中國更低。
所以,中國的物價比發達國傢到底是高是低?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無論是從理論、數據,還是實際去生活得到的體驗,都很容易得到答案。那麼,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又會如此經常地聽說國內的物價比國外貴呢?
(作者系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