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幾年," 焦慮 " 是中產的標簽。似乎,要是不焦慮都不配叫中產,有句話說得好:" 韭菜這種植物,不割,它們會漲成焦慮的中產階級。"
其實,哪有什麼中產,不過是人到中年、有點資產的普通人罷瞭,打拼多年,終於小有所成。按理說到瞭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人應該活得更豁達瞭,可怎麼現在大傢都很焦慮呢?
直到,貓哥看瞭平安財富寶發佈的《2017 國民財富焦慮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終於想明白瞭,焦慮的人基本都有個同樣的原因——財富(錢)不夠。這個結論簡潔有力,無可反駁。
其實,原因我們都知道,人生苦短,柴米油鹽醬醋茶開支一樣都不能少,人到中年收入基本定型,未來孩子要讀書老人要養老,能不焦慮嗎?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怎麼解決問題?怎麼緩解焦慮?
01
全民焦慮
以前隻知道現在中產階級很 " 喪 ",沒想到 " 喪 " 的比例那麼高——超 7 成的受訪者處於中度 " 財富焦慮 " 的狀態。
甚至可以說是全民焦慮瞭,34 分是中度焦慮的起點,而國民財富焦慮均值為 43.71,其中 78% 的人處於中度焦慮狀態。雖然不會對生活工作造成太大影響,可緊張、不安還是很能感受到的。
最焦慮的時候,應該是還貸日以及孩子擇校時。
原因也很簡單,人到瞭中產,日常開支已經不足為慮瞭,支出壓力從涓涓細流的日常支出到宛如黃河決口的大頭瞭——房子、孩子、" 病號子 "。
02
高收入 + 男博士 + 女碩士 = 人生贏傢?
一直有人說,錢買不來幸福。
但實際上,根據報告來看,錢,可能買不來完全的幸福,卻能讓你沒那麼焦慮。
報告就指出,收入越高,焦慮感就越低。原因大傢都懂的啊,這世界沒有錢不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加點錢。如果收入能覆蓋掉開支還有結餘,當然不會那麼焦慮。
收入越高,越穩定,就越沒那麼焦慮,這也是人人都猜想到的。馬雲曾說," 一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傢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瞭,那是幸福生活。"
從報告來看,100 萬以上的人群焦慮感是最低,其次是 50-100 萬,也就是說,收入感隨著收入的提高降低。所謂腰包硬,腰桿子才能硬。
焦慮感最高的是 10 萬以下的,這一收入的,如果是剛踏入職場的還好,如果是人到中年,確實很悲催。
當然,馬雲又補充說:"(年收入)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瞭 "、" 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瞭 "。
這話當時被很多人斥責為裝 X,但事實可能確實是如馬雲所說的,因為支出在 100 萬以上的人焦慮高也很高。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老板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除瞭要有錢,要緩解焦慮感,還可以考慮拿個學位。因為報告表明:男性,學歷越高,焦慮感越低。
女性也是隨著學歷越高,焦慮感越低,但到女博士這裡,畫風突變,焦慮感一下子拉升到高位。女博士可能是高學歷高焦慮感的群體瞭。貓哥冒昧的猜測,可能是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女博士不好嫁 ……
從圖中可以設想,最不焦慮的傢庭,大概是:男博士 + 女碩士。
現在,大傢對學歷是越來越看重瞭,這不僅僅是企業註重學歷,還是就算創業找投資時,投資人也看重創業者的技術背景,從整個社會的 " 投資回報率 " 來看,也逐漸向高學歷傾斜。
● 80 年代,賣個茶葉蛋可能比造導彈的掙得多;
● 90 年代,南下打工可能比當幹部掙得多;
● 00 年代,膽子大可能比什麼都掙得多;
● 現在,高薪高成長的崗位一般要求都是高學歷,就連創業英雄也是高學歷的。
03
前半生賺錢養兒,下半生賺錢養老
高學歷傢庭的孩子再笨也笨不到哪去!孩子聰明,在讀書時候,會讓傢長少操多少心,孩子讀書不用擔心,傢長的焦慮感起碼少 10 分!
所以,如果你焦慮,提高下自我修養很有必要。
否則,就得加入慘烈的學區房競賽。尤其是在北京,不但要搶購 10 萬以上 / 每平米的學區房,還要給孩子攢下興趣班、留學的費用等等。總價算下來,可能需要千萬。
能不焦慮嗎?中產階級一般都是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除瞭學歷、能力,就沒有其他能指望得上的。階層這東西,上升難,但下滑就很容易。這不僅僅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問題,更是如果孩子不好好讀書,下一代就註定過得不好瞭。
培育下一代的壓力大,給自己和父母的養老壓力也不小。
特別是進城的一代。父母如果沒有全額的醫保,那麼,得準備一筆不小的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生老病死,人生難免,怕就怕,父母養育自己,自己卻不能讓其安度晚年,甚至病重之際,無能為力 ……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瞭負擔最重的一代:4 個老人,兩個中年人,一個孩子(現在可以二娃)。如果是城市居民,上一代有房產,還可以打算 " 以房養老 ",而 " 城一代 ",前半生就需要拼命賺錢瞭。
04
賣房去二三線?
大城市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就有人說要不要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轉戰二三線城市?
貓哥本來以為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個房價變態高的城市的人們最焦慮,沒想到的是,在財富焦慮值上,反而是二線城市的人群焦慮感最高!
基本上這些年活躍的二三線城市都入列,第一名居然是天津!第二名杭州,第三名重慶。
這些城市的房價在這兩年都大幅上漲。但從收入來看,天津、重慶顯然還不是很令人滿意,所以,在此過程中,人很難不焦慮。
房子畢竟是人生最大的一件 " 投資品 ",一線城市動輒 200-300 萬的首付,二三線城市房價翻番迅猛上漲。
中產都知道通貨膨脹、M2 與房價的關系,然並卵,每次房價變動還是撞擊瞭中產的心靈。一則房產稅傳聞,讓有房的人有些許恐慌,讓無房的人重燃希望。
其實,北京、上海房價連年上漲,買好瞭的在等逐步置換,接受現實瞭;沒買的也基本告別瞭北京房市,安心 " 租購同權 " 得瞭。就算買好瞭的,如果是非京籍,在孩子快讀初中的時候,也面臨著抉擇——是讓孩子讀昂貴的國際學校準備出國呢?還是把房子賣掉回老傢置業呢?
從報告調查來看,年收入 100 萬以下的傢庭,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教育;年收入數百萬的,有錢就能解決一切,無論是讀國際學校還是直接送出國,都不是難事。
北京 2016 年新生兒是 28 萬,比 2015 年多 10 萬,其中 3 成是二胎。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北京的學校不擴招,子女尤其是非京籍子女讀書的難度會很難很難。
能力有限的傢庭是要考慮未來瞭。
目前,二三線城市雖然在用各種辦法來吸引人才,但職場機會畢竟沒那麼多。這樣看,杭州、廣州、武漢三座城市,從房價、工作機會和子女教育來看是最均衡的,也似乎就成瞭很多人的選擇。貓哥在此人生大事上不好給建議,隻能說因人而異。
總之,人生並沒有捷徑,無論是大城市的蝸居還是子女的教育,還是父母的養老,說到底,還是一個字:錢。除瞭努力往職場上爬,還要學會理財,學會買合適的保險,才能讓傢庭這艘小船,不在通脹洪水下傾覆。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瞭動動手指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本文系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