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產權房地塊流拍背後:房企拿不起

01-28

1 月 25 日,北京公開出讓 3 宗共有產權房地塊,其中 2 宗共有產權房地塊因無房企參與競標而流拍,另一塊以低溢價率成交。

這件事在地產圈內引起瞭不小的討論。共有產權房,地價都讓出瞭一部分,為啥房企還是不願意買?

先來看看這兩宗地塊的情況。

流拍的兩宗共有產權房地塊位於豐臺花鄉白盆窯村,起拍總價分別為 50.58 億和 41.78 億,樓面價接近 3.2 萬平米,共有產權房銷售均價被限定在 4.3 萬元 / 平米(含裝修),為目前所有共有產權房地塊中銷售價格最高的。

1、房企的擔心在哪?

" 掙不到錢 ",某房企直接說出瞭原因。而掙不到錢的背後是,房企所有的掙錢的路子都被堵上瞭。

首先,價格和成本上,共有產權房不僅在價格上做出瞭限制,這兩宗流拍地塊還要求采用裝配式建築,成本更高。

其次,在薄利多銷的房地產行業,房企掙錢主要靠高周轉模式,走量的同時還可以降低財務成本。但共有產權房的購房者要具備很多條件,從蓄客到搖號等各個環節,銷售過程本身就比普通商品房更加繁瑣,這也在無形中增加瞭成本。

實際上,共有產權房並不比商品房便宜,你會覺得便宜,是因為你隻擁有部分產權,還有一部分是政府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占瞭一部分產權。地價是有優惠的,但政府也並不因為出讓共有產權房地塊而損失多少,因為少收的這部分土地出讓金都折到他們持有的那部分產權(不用花一分錢)裡去瞭。政府產權比例越高,地價優惠力度越大,房價越便宜,相應的購房者產權比例越小,而且共有產權房個人產權部分,政府有優先回購權,所以買房賺錢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也正因為如此,房企無法在成本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不說賺多少錢,有利可圖都做不到。

2、共有產權房被各方寄予厚望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 2017 年 12 月 27 日發表過一篇名為《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文章,這篇文章系統闡述瞭新時期住房制度的總體思路,其中共有產權房要解決 " 夾心層 " 對產權住房的訴求。

剛需購房者對共有產權房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北京朝陽首個共有產權房項目,幾百套房吸引瞭 12 萬戶傢庭參與搖號。

但這次共有產權房流拍凸顯瞭共有產權房的困境。上文說的房企 " 拿不起 " 地是一個方面,政府 " 放不下 " 地是另一個方面。

共有產權房雖然針對產權份額轉讓做出瞭限制,但它本質上仍然仍然是產權性住房,就有增值,就可以交易,就可以套現。共有產權房是限價房、自住房的升級產品,本質上仍然是限價思維,對完全產權的普通商品房不敢加大供應。

未來的住房供應也主要集中在共有產權房,但由於過於強調職住平衡,郊區的共有產權房隻能賣給在郊區工作的職工,試想一下,這次豐臺的共有產權房地塊流拍瞭,未來海淀、朝陽不會出現流拍的地塊嗎?成交的全都跑到昌平、順義、密雲這種偏遠郊區,又過於強調職住平衡。你總不能要求那些在中關村,在酒仙橋工作的人辭職去昌平去順義去密雲工作吧?留給那些在城裡工作郊區居住的新北京人,恐怕隻能是租房瞭。

3、中小戶型商品房是出路

共有產權房的尷尬在於,政府既要抓住土地收入不松手,又希望能通過限制價格來讓大傢買得起。結果就是開發商撂挑子瞭,供應更上不來,價格下不來。

其實針對住房供應問題,按市場的方式解決起來並不麻煩,一方面加大商品住宅的供應力度,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分析過,一線城市根本不缺地,隻是宅地供應的太少。另一方面應該在小戶型的創新上下功夫,這方面開發商會有動力做的,市場有需求,他們就會創新。隻要地價合適,開發商也不會總想著蓋豪宅賺錢,而我們也能買到便宜的完全產權的房子。

當前,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租房,但在我們的住房制度設計中,是有從租房到買房的升級過程的。但目前來看,這條升級之路已經越來越不現實瞭。共有產權房過於強調職住平衡,惠及的人群比較有限,而且由於成本問題,開發商越來越不願意參與,租房權益單薄,結果就是商品房供應小瞭,其單價和總價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如果按照目前的套路發展下去,很多人不得不一輩子租房,或者租滿 30 年奉獻青春後告老還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