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與上海臨港同框:隻字不提合作 他們談瞭什麼

11-08

新浪財經訊 11 月 8 日消息,最近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的合作受到萬眾矚目,而兩者高管——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任宇翔和上海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傢平昨日在上海罕見同框出現。

特斯拉與上海臨港合作要從兩年前說起,彼時已經傳出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談判啟動的消息。今年 6 月,又有媒體報出特斯拉與上海臨港政府簽署瞭關於特斯拉國產框架協議,隨後被辟謠,但二者的合作意向初見端倪。

有分析稱,特斯拉之所以選擇與上海合作,是因為臨港招商由上海市直接負責,相對而言政策更好;另外,特斯拉對工廠要求的面積較大,與美國內華達的工廠相當,超出瞭其他區域能給出的地塊面積。對臨港而言,引進特斯拉踏準瞭新能源制度改革的風口,為後期發展蓄勢。

不過,兩人雖然同框,卻默契地對雙方合作一事隻字未提。那麼他們究竟談瞭些什麼?

作為特斯拉代表的任宇翔,僅對特斯拉的發展歷程進行瞭概述,在他看來,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制造廠商,更是聚焦於能源革新的技術開拓者和創新者。

據他介紹,特斯拉公司在 2003 年於美國矽谷成立,一直致力於通過最創新的技術加速全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2010 年特斯拉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成為繼福特公司以來唯一的一傢汽車制造業企業。目前,特斯拉有 3 萬名員工,業務覆蓋 30 多個國傢和地區。全世界范圍當中已經有超過 25 萬輛特斯拉汽車在路上跑,全球的總裡程累計超過 80 億公裡。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未談及跟上海臨港的合作,但任宇翔強調瞭與中國政府進行瞭不同層面點合作," 我們感受到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創新需求。" 並表示,特斯拉致力於長期深耕中國市場,將不斷加強在中國的投入,繼續在研發先進制造等方面展開多方面的合作;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規模,與中國新能源新車產業共同成長和進步。

而另一方劉傢平則談及瞭上海臨港的想法:他第一點就提到瞭,加強制造業的國際合作,始終是推動園區轉型、產業轉型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據他介紹,去年年底,他們引進的外商企業 961 傢,歐美企業占 70% 以上,創造地區銷售收入的 84%。臨港產業區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為產業導向,也導入瞭大量外資關鍵領域、關鍵企業和關鍵項目,形成瞭國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局面。

" 臨港產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瞭國傢新能源發電裝備、船舶關鍵件制造等產業能級最高、最為集聚的 6 大產業制造基地,是目前中國水平最高,配套能力最強的產業園區之一,已經成為瞭工信部定的國傢新興工業化示范基地。" 劉傢平說,這也成為瞭全國智能制造綜合示范園區,上海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的示范園區。

他提到的第二點,則是重視產業鏈、創新鏈啊、生態鏈的打造,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

" 在推動國際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深刻感受到與國際先進產業相比,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基礎配套能力不足,部分領域產品質量可靠性有待提升等問題長期存在。" 劉傢平認為,表面上看似是核心技術支撐生產制造能夠不足造成的,但深層次來看包括瞭配套、制度、文化在內的系統性資產不足。

而昨日下午,上海臨港集團副總裁翁愷寧在 " 中國制造 2025" 國際合作論壇的英國主賓國論壇上也提到,他們今年三季度工業產值增長超過 70%,臨港產業區的發展已經到瞭一個歷史的改點,今年有望工業生產值突破 1 千億元。

據他透露,上海臨港將在四點進行規劃。一是在功能佈局上形成臨港科技城,創新創業帶,裝備產業區,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二是在創新引領上註重引進,做好孵化、轉化、產業化的文章;三是在項目引進上,既註重龍頭項目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態關系,比如說產業區按照國傢戰略,建設瞭重大產業基地,初步形成瞭產業鏈的集群集聚;四是在配套環境上,推進產融合和海外中心建設,為產業拓展升級提供開放性的資源支撐。

翁愷寧介紹,目前他們形成 "T" 字型的框架,橫向按照環保、設備、航空等 15 個行業,縱向按照投資的不同階段,覆蓋瞭天使、VC、PC 並基金的產業鏈,實現招商投資聯動;同時還在美國舊金山、芬蘭赫爾辛基、瑞典斯德哥爾摩建立海外創新基地,推向雙向孵化。

近些年,中外國際合作日益活躍。作為本次英國主賓國論壇的協辦方之一,易界創始人兼 CEO 馮林對新浪財經表示,目前中國進行跨境並購,不單純是為瞭引進技術,也對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能力感興趣,現在很多中國企業是通過跨境並購引進技術,然後再進行創新。(新浪財經 許旻 張蕾)

瞭解 7 × 24 小時全球財經資訊,點擊下載新浪財經客戶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