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謀劃的這件事,意義不亞於再締造一個阿裡

11-11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青巖

中國正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

這種危機非中國獨有。任何一個國傢、任何一個文明,當它發展到某個階段,危機感就會有油然而生。

它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我是誰!

找不到或找錯瞭答案或,等待它的往往是衰敗、被別人代替;找對瞭,那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當代世界經歷的最長的繁榮是由資本、科技與市場帶來的。但大多數順應潮流的國傢依然還在探索中,失敗者的數量遠超成功者。事實是,所有的成功既相同也不同,每一個成功一定有屬於其自身的特質。

遵循著近代西方市場化、現代化邏輯的中國目前就處於這樣的一個階段。過去幾十年,中國從積弱到壯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越來越意識到臨界點的到來——全世界都在看著中國,期待著它能從自身的經歷中找到可以反饋世界的東西,和世人分享。

中國也不例外。但中國的問題是,我們迄今沒找到。更別說,把它凝練成一個能獲得廣泛認同、簡潔卻內涵雋永、足夠清晰且易於傳播的文化基因。

升鬥小民不會在乎這種危機。不過,這個世界總是有先知先覺者。

馬雲是這樣的人,否則他不可能締造阿裡巴巴。

對於中國的 " 我是誰 " 之問,馬雲給出的思考之一是《功守道》。

一個代表新技術浪潮、在美國上市、亞洲最大市值公司的創始人,與一幫代表中國古老傳承、在世界上也具有相當高辨識度的 " 文化 " 代言人,他們湊到一起,拍一部一開始就不為賺錢的電影 ……

唯一的解釋:所謀者大。

01

保暖思 ……,國傢也不例外,當然它比較高尚

" 我是誰 ",這麼高冷的哲學問題,有那麼重要嗎?

怎麼說呢?

當聽說王致和、五糧液、端午 …… 在國外被搶註的消息,即使不考慮商業價值、品牌的損失,再大度的中國人恐怕心裡都會有點別扭。

我們的世界基本事實之一是,人們習慣瞭區分 " 你的 " 與 " 我的 "。

它們是輿論場最火熱的主題,暴露著人內心最原始的沖動和欲望。

舉個例子,中國曾流傳著諸多 " 孔子是韓國的;孫中山是韓國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 ……" 段子,你以為那是韓國人幹的?經媒體考證,十之八九都是國人杜撰,但它們居然象病毒一樣擴散,原因是它們戳中瞭中國人內心的隱痛。

別說十個段子中總有一個能捕到風捉到影,哪怕它們百分之百全是假的,也會在很多人心中紮下根。

" 團夥 " 是人生存的方式。於是,證明自己所在的 " 團夥 " 偉大或曾經偉大便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那個未經論證的 " 四大文明古國 ",堅持認為馬桶是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發明的英國,守著現存最早的一本活字印刷本便想著盡享這一發明榮光的韓國 …… 大多數時候,你得承認世界最多的是凡人。

野蠻時代可能就直接開戰瞭。文明的進化,讓人們不會輕啟戰端。

於是,民族國傢更多的選擇是在富足之後,開辟新戰場。最直接也最能展現實力和影響力的是文化體育事業。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 · 奈把它歸為 " 軟實力 "。

這個戰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它濃縮瞭國傢、人種、科技、文化 …… 諸多方面,除瞭無處宣泄的荷爾蒙,還有 " 我也曾為人類文明留下點什麼的 " 的野心。核心就是告訴世界 " 我是誰 ",我和你不同在哪裡。

於是,在這個戰場,強國也經常是勝利者。

它們證明自己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競技體育領域,英國是眾多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的發明者,除非你別玩;再後來者,便隻能通過長期壟斷整體或某個項目獎牌、壟斷最賺錢的體育產業展現實力 ……

後發者的劣勢都顯而易見,成功不易。但也不是沒有途徑。最常見的方式,把最符合本民族精氣神的某一項或幾項運動," 變成世界的 "。因為,最終你會發現," 世界的 " 終究還是民族的。

當今世界,奧運會是想證明 " 我是誰 " 的民族國傢的必爭之地。1970 年代以來,奧運會新項目的設置充滿瞭這樣的味道。

02

日本、韓國做成的事,中國花大錢卻碰瞭幾鼻子灰

創造 " 日本奇跡 " 和 " 漢江奇跡 " 的日本、韓國是兩個這樣的典型。經濟上被認可無法滿足它們對自己整體性的認知。它們做瞭很多事情,最成功的突破是借助奧運,兩國都把舉辦奧運視為進入強國之林的標志,不但要舉辦還要在這裡留下自己的文化印跡。

日本收獲最大,先是 1964 年柔道入奧,繼而是 2020 年空手道入奧。韓國也如願以償的在 2000 年將跆拳道推進奧運會。

伴隨著這些民族印跡濃厚的傳統項目在奧運大放異彩,日韓文化借現代商業傳播之手,迅速從體育蔓延到諸多領域,在世界普及。它的實際效益,不亞於再造一個經濟奇跡。

(在 1950-2009 年期間,奧運會舉辦後 10 年,經濟累積效應對實際 GDP 增速的推動作用達到瞭 10%)

而最鬱悶的則是中國,幾十年時間,花錢、費力絲毫不比日韓少,但最終卻是一次又一次吃到閉門羹。

日韓當然有其成功之道。

柔道,是全世界流行最廣的搏擊運動之一。許多國傢的特種部隊、要人保鏢都會把柔道作為日常訓練項目。出身前蘇聯克格勃的現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是柔道高手。

今天學柔道,一上來就會被灌輸這是一個多麼正能量的運動。道場、制式的比賽服、比賽前後的各種禮儀,充滿瞭儀式感;老師會告訴你這項運動強調忍耐、克制、尊重、禮貌、寬容、公正的運動 ……

但柔道前身—— " 柔術 " 不是這樣的。實現近代化的日本曾一度視柔術為野蠻危險的搏殺技術,是一種殘存古代日本武士道邪念的低等運動。

為改進這個 " 低等運動 ",日本差不多用瞭近百年時間。比如在技術上更註重安全性與規范性,倡導其目的是通過練習達到強身健體、培養身心,並賦予其工業時代的現實社會意義,和諸多有關品德的大詞融合在一起。

但這還不夠。1930 年,柔道被列為學校必修課。再然後,柔道被日本國民接受,成為日本的一種生活方式,街頭隨處可見柔道館和穿著柔道服的人。更幸運的是,柔道沒有和日本軍國主義掛上鉤。

反倒是,日本從戰爭廢墟中的復興和柔道的提倡的理念、精神巧妙的結合到瞭一起。伴隨著日本現代性改造和經濟騰飛,柔道內含的正面的文化理念隨經濟被介紹到全世界。柔道產業以及柔道所蘊含的文化,變成日本對世界的回饋。

跆拳道的前身叫做 " 腳戲 "、" 跆跟 ",曾被朝鮮精英所輕賤。嚴格來說,跆拳道更像是一個根據有限壁畫、史料記在憑空生造的搏擊遊戲。

但它幾乎是一起步就用上瞭國傢、企業和社會之力,它的規則、體系非常現代,成功填補瞭國際搏擊項目的空白,比如此前的搏擊運動還沒有用腳踢腦袋作為主要得分手段的。

總之,它很現代,而且韓國人發明瞭一套將之和朝鮮傳統、文化打通的解釋體系,比如,它的技術等級幾乎把能想到的朝鮮名人比如世宗、檀君、李舜臣放瞭進去。

於是,半個世紀時間,它就成瞭一張韓國的國傢名片。

柔道、空手道、跆拳道 …… 最後都一個道字。道的意思是道行,是自己對禮儀的修煉。有這個字,一項原本 "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 的運動立馬就高大上起來。和簡單直白的拳擊、摔跤、擊劍相比,顯得那麼雋永、神秘。瞧瞧跆拳道對不同等級顏色的解釋。

在道的加持下,其源頭中國武術反而顯得形而下瞭——名字僅傳達出技術層面;再加上它實在博大、文化底蘊太深 …… 而最需要繁復的地方偏偏又過於簡單,比如禮儀就是賽前一拱手,規則就是 " 點到為止 " 四字,真是讓外人理解不瞭,泱泱兩千年的底蘊到底都體現在哪瞭?

03

誰能代表中國?

中國在向世界推廣自己的傳統文化時總有一種幸福的煩惱?流傳下來的東西太多,後人完全抓不住重點。

考古界曾有這麼一個段子,一塊擁有兩百年歷史的磚在美國會被當做重要文物放在展櫃裡,而在中國,三五百年的磚都有很大可能被村民拿去壘豬圈。

如果隨便找個人問他什麼最能代表中國,相信他能隨便說出一堆。

長城、華表、天安門、天壇、兵馬俑、熊貓、龍、太極圖、針灸、中國結、鳳凰、麒麟、青銅鼎 ……

如果進一步問,最能反映中國傳統神韻,並且隻能選擇一個,那麼分歧就會立刻產生。

就像當年中國征集 " 國花 ",結果梅花、牡丹、荷花、菊花各擅勝場,最後終於不瞭瞭之。

武術在向世界推廣的時候,面臨同樣的麻煩。

在競技本質的暴力美學方面,沒有人比李小龍的電影貢獻更大;在審美層面,它的套路不下百種,沒有一個符合極簡主義的傳播內核;在標新立異方面,也沒有一個簡單而又韻味十足的自我闡釋體系。當然,爭取入奧過程始終缺少化繁為簡的操作。

馬雲與一眾武術明星們希望另起爐罩,找到一個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中國文化的立足點。

它們選擇的撬動世界的文化支點是太極,一個貫穿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哲學體系,同時又有具現化的武術傳承,用現代思維對它進行全新的包裝,賦予其現代性。這便是功守道。

電影隻是階段性的思考成果。事實上,李連傑已經受馬雲之托為此準備瞭 6 年。

從太極禪到功守道,一個以中國傳統哲學為根基,融修身、悟道、對抗為一體的競技項目正在孕育中。

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裡有一句經典名句:黃昏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開樹的根。功守道的深意就正在於此。

太極智慧合天地之氣,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功守道或許就是這麼個道。

04

道可道,非常道

雖然功守道的規則還不夠清晰,但從李連傑接受媒體采訪的描述以及其他途徑,我們知道瞭它的大致模樣:

(功守道安徽銅陵訓練基地)

競技雙方置身於一個 1.5 米的高臺上,以體重劃分級別,著一定的比賽服,以太極推手的形式對抗、擊打對方,以被擊倒的方式計算得分。

這是一種極度簡化的武術,它保留瞭太極的形和神,比如剛柔並濟的理念和推手的新規則,以 " 掤捋擠按 " 為基本法則 , 以 " 採挒肘靠 " 為基本技法,其它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大量繁復的元素都被舍棄,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國際化創新。這樣一來,觀賞性具備瞭,它所承載的文化氛圍也更凝練瞭。

這一點很 " 太極 "。

太極從無極而生,寓意有無。無中生有,太極生兩儀,輕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無窮無盡遂有萬物 ……

有無相生,也就有瞭舍得、奇正、進退的概念。因為想保留一切,所以武術整體入奧失敗,有化為無。而功守道未思進先思退,想要得到什麼,必須舍去什麼。雖然都是文化瑰寶,但多就散,沒有舍就不會有得。

功守道的道,因此也就比堅忍、耐心這些詞,比柔道、跆拳道更高大上瞭許多。

馬雲期望,功守道能夠在 2028 年入奧。現在看來,似乎還是略微心急瞭一點。

道很難復制 IT 企業的成功路徑,它需要在初期有一個病毒式的爆發,道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當然有武術申奧此前的投入,也許它的普及能夠輕松一些。

考慮到跆拳道、柔道入奧後,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的產業規模,功守道如果成功,不討論文化傳播的意義,這也是一件不亞於締造阿裡商業帝國的功績。

不過,功守道所謀者,肯定不隻是經濟收益。

中國是一個和現代西方文明迥異的文明。比如傳統西方國際關系的出發點是 " 叢林法則 ",誰拳頭大誰說瞭算;中國的國際秩序觀則是 " 天下 ",主張的是 " 和為貴 "。它講究包容,希望不同的風格自然地發展,循序漸進地觀察它們之間的反應和變化,摸索出和諧的相處之道。

當代中國所塑造的發展奇跡,當然離不開深入學習現代文明。但自二戰結束後,遵循西方提供的路徑,真正從發展中國傢一躍而成為發達國傢的屈指可數,而像中國這麼大體量的國傢,基本上都是頗多坎坷。

因此,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定存在某個遺傳密碼,正是它和現代性的結合,才促成瞭中國的復興。

但願,功守道能追問出這個答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