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存款荒來襲,銀行如何逆境求生?

03-26

8%!監管機構近日公佈瞭商業銀行 2017 年總負債增速,數據顯示,銀行 2017 年負債增速隻有 8%,而 2016 年銀行負債增速高達 17%。

在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下,是哪些因素在引發銀行的負債荒?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負債荒:銀行為什麼也缺錢?

當討論銀行負債(即各項存款)的時候,一般觀察指標是貨幣供應量 M2,因為貨幣供應量基本對應銀行的負債。

貨幣供應量又等於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前者主要來自外匯占款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資金,後者反應經濟活力。

需要註意的是,基礎貨幣是存款的總源頭,類似河流上遊的泉眼,如果泉眼出水量銳減,那麼河流的流動性自然也會下降。

在此,回顧 2013 年和 2017 年的兩次負債荒,可以觀察到基礎貨幣餘額增量明顯萎縮(參見圖 1)。

總結 2017 年以來的負債荒,觸發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是央行將同業存單納入 MPA 同業負債考核,加上貨幣基金流動性新規,使得同業存單發行量出現快速萎縮。

具體來說,央行在 2017 年 2 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宣佈——擬於 2018 年一季度 MPA 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 5000 億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 MPA 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另外,《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規定,貨幣基金必須投資 AA+ 評級及以上的同業存單,否則就需要走董事會審批——托管人同意——重大信息披露這一復雜的流程。隨著監管加強,同業存單作為銀行擴充負債的利器,一下子失去瞭往日的光輝。(參見圖 2)

二是央行為實現降杠桿的目的,保持銀行間資金利率處在相對高位,使得理財和貨幣基金吸引力大增,對個人存款有一定的分流作用。

當然,動態來看,貨幣基金通過配置銀行存款和同業存單的形式又會使部分資金重回銀行表內,但靜態來看,貨幣基金無疑從銀行的個人存款中切走瞭一塊蛋糕。2017 年 4 季度以來,規模前 20 大貨幣基金收益率基本都在 4.0% 以上,而目前 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隻有 1.5%,顯然貨幣基金相比存款吸引力要高(參見圖 3)。

銀行應對存款荒的兩大武器

銀行作為金融創新的急先鋒,顯然不會面對存款荒而束手待斃。針對存款增長乏力,銀行發展出兩大武器:發行結構化存款和重新發行同業存單。

首先來看什麼是結構化存款。

結構化存款是將部分資金投向衍生產品從而獲取比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存款產品。一般的結構化存款可以掛鉤黃金、股票指數及一籃子股票,認購金額 5 萬起,年化收益率普遍在 3% 以上。比如,某掛鉤黃金的結構化存款產品,期限 180 天,如果到期日黃金價格低於發行日黃金價格的 98.3%,那麼年化收益率為 6%,否則 3.5%。意思是,這款結構化存款產品的保底收益率就是 3.5%,如果 180 天內黃金價格下跌瞭超過 1.7%,那麼產品的收益率就達到 6%。這樣,通過推出結構化存款,銀行輕松突破瞭存款利率的限制。

另外,銀行開發結構性存款還有個小算盤,那就是結構性存款都是配對出現的,有利於銀行降低負債成本。具體來說,一個看漲黃金產品必然有一個看跌黃金產品,前者是黃金價格下跌 1.7% 以上時收益率 6%,後者是黃金價格上漲 2.8% 以上時收益率 6%,否則收益都是 3.5%。這樣,如果黃金價格窄幅振蕩,銀行的成本就是 3.5%,否則就是 4.75% [ =0.5 ×(6%+3.5%) ] 。反過來,如果銀行隻發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萬一銀行自己看錯市場方向,很可能成本就是 6%。所以,結構化存款都是成對出現,這樣有利於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從數據上看,銀行的結構化存款在 2017 年以來出現飆升。2016 年銀行結構化存款新增隻有 1200 億,2017 年銀行結構化存款新增 1.79 萬億,今年前 2 個月已暴增 1.41 萬億(參見圖 4)。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銀行開發結構化存款針對的用戶類型不同,大型銀行主攻個人結構化存款,而中小行主攻企業結構化存款(參見圖 5)。當然,更缺存款的中小行發行結構化存款的動力更強,發行量也更大。

再來看銀行如何重新發行同業存單。

雖然央行通過將同業存單納入 MPA 考核來抑制銀行擴張的動力,但實際上,大銀行正通過同業存單來重新擴充自身的負債。

2017 年下半年,國有大行的同業存單月發行量大約在 430 億的水平,但今年 1 月和 2 月的發行規模達到驚人的 1200 億和 630 億,3 月前 20 日發行量更是達到 1600 億元,創出新高(參見圖 6)。

為何如此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對大行來說,央行的規定簡直是為其擴充同業負債提供瞭依據。

央行規定,資產規模超過 5000 億的銀行,其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占總負債的比率不能超過 1/3。對於大行來說,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占總負債的比率遠遠低於紅線水平,所以大行有充足的空間去提升同業負債。比如,按 2017 年 3 季報披露的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數據,計算各傢上市銀行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占總負債的比重,然後觀察其距離 33% 紅線的水平。可以發現,工農中建交這五大行可用額度都在 15% 以上,而且大部分銀行都是滿足監管要求的(參見圖 7)。

其次,對大行來說,同業存單的發行成本有一定吸引力。

根據統計,目前大行的 1 月期同業存單平均利率為 4.55%,但 1 月期理財產品的平均利率為 4.80%,所以同業存單相比理財產品成本更低。至於結構化產品,其平均收益率比較難統計,但如果參考上述掛鉤黃金價格的結構化存款成本,則大約為 4.75%,那麼發行同業存單也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無怪乎大行要在同業存單市場上發力,有發行潛力同時價格還低,肯定會成為兵傢必爭之地。

投資者有什麼羊毛可以薅?

那麼在銀行存款荒的背景下,個人投資者有什麼羊毛可以薅呢?

最直接的羊毛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居高不下,目前 1 月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大約 4.8%,3 月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大約為 4.9%,這個收益水平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銀行存款荒的環境下,銀行有動力維持理財產品的高收益,來避免自身負債縮水。所以,在股市大小盤風格換檔期,不妨買一點銀行理財作為過渡,等下半年市場出現明顯的風格偏向時,再賣掉理財買入股票。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左俊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