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貴!達 · 芬奇真跡拍出 4.5 億美元

11-16

" 達 · 芬奇 "、" 遺失的傑作 "、" 估計一億美元(約合 6 億人民幣)"…… 在 11 月 15 日,佳士得最終將達 · 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以 4.503 億美元創造新紀錄的價格成交之前,這幾個關鍵詞的存在就註定,這將是一場史詩級的傳奇拍賣。

1500 年前後,達 · 芬奇受法國國王路易十二(King Louis XII of France)及王後佈列塔尼的安妮(Anne of Brittany)的委托,以耶穌為題繪制這幅《救世主》。

之所以說是 1500 年前後,是因為現在學者們對畫作的完成日期持不同意見。大部分顧問專傢認為畫作屬於 1490 年代末,即達 · 芬奇於米蘭的後期,與《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為同一時期。其他學者則認為作畫日期較晚,在達 · 芬奇於 1500 年移居佛羅倫薩後完成,與 《蒙娜麗莎》(Mona Lisa)為同一時期。就如數幅達 · 芬奇的後期畫作一樣,《救世主》的作畫過程應歷時數年,有學者指出,可能歷時 7 年左右。

這幅高 26 英寸、寬 18.5 英寸的耶穌半身像木板油畫體現出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畫中,耶穌右手舉起作祝福,左手捧著透明的水晶球,耶穌的頭發呈現動態狀,臉部肉色結構飽滿,栩栩如生。和《蒙娜麗莎》一樣,《救世主》整體畫面蘊含著一種(專屬於達 · 芬奇後期藝術創作中)令人不安的離奇生疏感。

而達 · 芬奇停筆之時,便是這幅畫作在隨後的 500 年間,懸疑電影一般的傳世歷程的開幕之日。2011 年 BBC 曾推出瞭一部名為《達 · 芬奇:失落的珍寶》的紀錄片,記錄的就是《救世主》失落和發現的過程、以及它之後是如何被鑒定和修復的。

畫成 100 年之後,亨利四世之女亨利埃塔 · 瑪麗亞(Queen Henrietta Maria)與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結婚並將《救世主》帶到瞭英國。之後這件作品落到瞭查理一世和二世的手中。直到 1763 年前記錄文獻都顯示,這幅作品一直為皇室所擁有。

隨後的一個世紀裡,《救世主》消失瞭。

1900 年,在《救世主》銷聲匿跡約 200 年後,它被當成達 · 芬奇最優秀的學生伯納迪諾‧盧伊尼(Bernardino Luini)的作品,由查爾斯‧羅賓遜爵士(Sir Charles Robinson)購入,成為裡士滿道蒂大宅的庫克珍藏。但此時的《救世主》不知道被多少人反復用顏料覆蓋、塗抹,已是面目全非。

1958 年,被新顏料覆蓋的《救世主》於一場拍賣中以 45 英鎊的價格賣出。

之後它再次消失,又是半個世紀。

2005 年,《救世主》突然出現在一傢美國的小型地方性拍賣行中,被當做復制品歸類。幸運地是,新藏傢紐約畫商 Alexander Parish 以 1 萬美元的價格購得此畫後,開始一絲不茍地清潔和修復,同時進行深入研究和仔細記錄,他發現,這可能是達 · 芬奇的原作。

2010 年底,一個由意大利米蘭的達 · 芬奇研究專傢馬拉尼教授、意大利學者瑪麗亞 · 特裡莎 · 菲奧麗,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馬丁 · 坎普等國際專傢組成的鑒定團隊被召集到倫敦,通過與達 · 芬奇其他畫作的一系列比對和相關文獻的描述,他們立即得出一個激動人心的結論——這就是達 · 芬奇的真跡!但是他們被要求保密," 不能對外說一個字。"

馬拉尼在此之後的一次訪問中回憶鑒定過程說:" 畫作中對藍色和紅色油彩的使用,與《最後的晚餐》中的使用方法非常相似,所用的顏料與達 · 芬奇另一幅畫作《巖間聖母》所使用的材料非常類似。"

2013 年,俄羅斯億萬富翁 Dmitry Rybolovlev 以 1.275 億美元的高價競得《救世主》,由此,《救世主》成為達 · 芬奇目前被確認的不足二十幅畫作中,唯一一幅也是最後一幅在私人藏傢手中的畫作。

昨晚,《救世主》在結束瞭跨越三大洲的巡展之後,出現在瞭佳士得 " 紐約戰後當代夜拍 " 專場,拍賣師尤西 • 皮爾卡寧 ( Jussi Pylkkanen ) 以 7000 萬美元起拍,當競價追至 2 億美元時,洛克菲勒中心 ( Rockefeller Center ) 的拍賣場內傳出陣陣深呼吸的喘氣聲。最終,4.5 億美元(含 5030 萬美元傭金後,約合人民幣 29.57 億元)落槌,4 倍於估價,《救世主》成為瞭迄今售價最高的藝術品。

這幅畫長達 500 年的神秘旅程告一段落,抑或也是新一段傳奇的開始,畢竟,圍繞神秘的達 · 芬奇和這幅畫本事,依然有很多的謎團沒有被解開。

其中最大的謎團就是畫中耶穌手中托著的水晶球,據考證,達 · 芬奇在作畫時期正在對光學進行研究,但在這個透明的水晶球上,卻同時存在著錯誤和科學的精確性。《列奧納多 · 達 · 芬奇》一書的作者沃爾特 · 艾薩克森在書中指出:" 達 · 芬奇未能畫出透過這個透明球體看到的而不碰觸球體的物體的變形。當實心的玻璃或水晶成為一個球體或者透鏡,它將產生放大的反轉或顛倒的圖像。達 · 芬奇將這個球體 " 畫成瞭一個不折射或者扭曲光線的中空玻璃球。"

但同時,這個水晶球又將被稱為 " 夾雜物 " 的晶體中微小間隙的三個氣泡表現瞭出來。顯然,達 · 芬奇清楚知道水晶內含物質的細節。

他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呢?是故意的嘛?

未來,人們對這幅畫作的探索可能得出更多結論,如果你對此有興趣,可以看看上文提到的 BBC 的紀錄片。Anyway,昨晚這場在洛克菲勒中心的拍賣,將載入史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