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婦何時才會習慣在網上買菜?

03-02

" 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實在是太刺激瞭。"

經過 2016 年的一輪洗牌,14 傢生鮮電商企業宣告破產倒閉,曾經刷街刷墻的那些名字,都永墜泥土。然而轉眼到瞭 2017 年,巨頭的迅速進場吸引瞭新的眼球、供應鏈及基礎建設投資層層加碼、13 起投資帶來的 50 億熱錢滾滾湧入,再加之各類新名詞的爆發,都讓人聯想起此前今日資本徐新的判斷—— " 電商還有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你拿下瞭生鮮就能拿下天下。"

顯然,為瞭最後一個堡壘,各方已經展開面對面的肉搏戰。

不過,即便按比較樂觀的數據估計,2017 年生鮮電商的線上滲透率,也就 7% 的樣子,更有 3% 的說法。無論如何,這樣一個萬億級的 " 菜市場 ",竟然時至今日還沒被移動互聯網徹底改造,也是咄咄逼人的怪事。作為比較,服裝業的電商滲透率已經達到 20% — 30%。

無論巨頭鋪設瞭多麼高大上的線下門店,仿佛顧客們隻是嘗個新鮮,並不打算完全依靠手機解決傢裡的生鮮問題。我就住在北京望京,堪稱生鮮電商的第一陣地,對此感受頗深。也就難怪全國 4000 多傢生鮮電商企業中,隻有 1% 實現瞭盈利,4% 持平,88% 虧損,剩下的 7% 是巨額虧損。

主婦心理探析

究其根源,其實也並不復雜,一是消費者慣性使然,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教育成本。二則是用戶群體對 " 買菜 " 這件事的認知,還沒有被電商品牌們轉化。

飲食,是中國這個無神論國度最大的全民信仰,有關於飲食的文化產品簡直數不勝數,無論是最近舌尖 3 相關的熱議,還是去年大火的幾位美食自媒體,都能印證這種信仰在新時代的有效性。

這就讓飲食的生產者——大多是傢庭主婦——對買菜做飯這件事,有某種天然的責任感。如果不能夠身體力行地每天為傢庭提供飲食最優解,仿佛就是不合格的。

這種認知算不上錯,但無形中就加劇瞭主婦們的 " 謹小慎微 " 和 " 斤斤計較 " 感,不信你可以去菜市場觀察一下她們挑菜買菜的表情,是不是這樣的。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曾經講過一個故事,簡直是絕妙的反證——

" 我們試圖讓周圍的女性 ( 媽媽、姐姐、愛人 ) ,寫下一百件她們生活向往的事情,她們也不會寫到買菜這件事。我去店裡看那些女性,發自內心的認為,沒有一個女性去店裡買菜是快樂的。"

不快樂源自壓力,壓力源自責任,而她們又不想把這件事交給別人來做,因為有責任,因為不放心。更不要提在手機上點一點,菜就送到傢,那種 " 不可控 " 的感覺,太可怕瞭。

所以,生鮮電商們要想突破最後一個堡壘,最關鍵的是要改變主婦們對買菜的認知。誰搶先扭轉瞭她們心中的定義,並樹立瞭自己的定義,誰就有可能先占領陣地。

買菜應該是種享樂

每日優鮮在過去的這個春節檔,就進行瞭一輪教科書級別的整合傳播。其出彩之處就在於,每日優鮮並未像大多數電商一樣,用那種鮮紅的打折數字將自己定義為 " 理性消費品 ",而是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選擇瞭一個營銷新賽道,也就是 " 享樂品 "。

對於這個擁有 70% 以上女性用戶,其中 80% — 90% 是上班族、超過一半有孩子,典型的用戶畫像是 " 上班族媽媽 " 的生鮮平臺。這種能夠一小時送到的生鮮服務,難道不就是她們的享樂品嗎 ? 就像徐正所言,他一直強調的願景,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食物的美好,特別是女性用戶不用再去店裡買瞭。

不像購買其它流水線產品,主婦們在挑選雞鴨魚肉瓜果蔬菜時,是秉持著對傢人的愛和責任感的,她們去菜市場是去 " 工作 " 的。所以其它品類的電商,隻需要打折滿減促銷,就可以滲透線下,而在生鮮品類中,這樣的數字攻勢反而效果一般。

所以難道主婦們不知道這是件苦差事,是件煩心事嗎 ? 她們當然知道,她們也希望有更好的方式,不用周而復始地去逛菜市場和超市。

沒錯,誰先讓主婦們感受到 " 這個電商平臺也和我一樣,是對傢人有愛和責任的 ",誰就可能降低用戶的懷疑和不信任感。因為她們要的不止是個解決方案,更是心理上的呼應和理解。

更何況,生鮮品類本就不同於其它標準化電商品類,看上去都是兩斤半的同產地黃花魚,其實際品質可能天差地別。要想讓主婦們能安心在網上買衛生紙那樣買黃花魚,就更需要強大的信任感,而不單單是 " 省錢、便捷 "。

如果能解決信任問題,誰不想坐在傢裡點點手機,菜就上門瞭 ?

獲取認同,也就獲取信任

之前每日優鮮春節的這輪傳播中,通過大量多維度的視頻化詮釋,精妙地展示瞭飲食對維系傢庭感情的重要作用,並呈現出傢人對主婦的理解和感動。這和那些隻強調口舌之欲的行業傳播,自然在境界上就分出瞭高下。

在預熱期的三支創意短片中,每日優鮮推出瞭一部《清蒸三去黃花魚》,這部講述三代人的情感短片,以一條黃花魚為情感軸心,串聯出母愛的代代傳承——

姥姥對孫女說:你呀,真會投胎,媽媽做菜這麼好吃。

媽媽對女兒說:我也是呀。

姥姥對孫女說:長大瞭要愛媽媽,知道嗎 ?

媽媽對女兒說:愛媽媽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 就是做一個比她更好的媽媽。

而除瞭品牌主推的視頻物料外,在這輪傳播中還湧現出瞭很多高質量的視頻 KOL 二次創作,比如 " 人類實驗室 " 的這支《媽媽的黑暗料理》,就堪稱近年來國產廣告短片的精品。有網友評價到 " 我都不相信這是中國人拍的廣告 " ——

" 在我的催促裡,她正在慢慢變老,她開始變得囉囉嗦嗦,變得雞毛蒜皮,變得斤斤計較,變得小心翼翼,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媽媽。"

" 一個原本不會做菜的媽媽,一個為我走進廚房的媽媽。是的,我媽媽做菜不好吃,但是,我很愛她。"

這些看似平凡的表達,用在一個生鮮電商平臺上,就有瞭全然不同的意味。即便我們都知道,母愛就是一場重復的辜負,但很少有人把焦點設置在母親們最日常瑣碎的事務——買菜做飯上。

2015 年— 2025 年,80 後至 00 後將成為買菜的主力軍。以十年為維度,中國三代獨生子女時期成長起來的女性,將承擔起小時候很少有體會的責任感。和她們的母親不同,她們對於自己曾經有更高的期許。但即便擁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職業發展機會,她們中的大多數,卻依然要像姥姥和媽媽那樣,在廚房為傢人承擔責任,用食材傳遞愛。

這是非常偉大的人生投入,將之比為職業都似乎有玷污感。其實反過來想想,如果這樣全情真心的投入,拿幾個減價紅包就代替瞭,豈不是對新時期主婦的某種輕視 ?

據傳,每日優鮮總裁曾斌對於商品的把控要求異常嚴格但也非常接地氣,要求的標準是:你願不願意給自己的傢人吃,如果願意那就可以選,如果不願意那就不能選。這不是單純的工作,更是在傳遞責任和愛。

所以傢常生鮮電商一定要做品牌傳播,一定要做情感傳遞,一定要打動主婦及傢人,將主婦的責任與價值與電商品牌綁定。讓消費者知曉,這個品牌和傢庭主婦一樣,都會每天盡其所能,為自己提供最好的飲食解決方案。

當然,這些戳心式視頻,在如今視頻信息流爆發的時代,如預料中受到瞭受眾青睞。據統計,品牌官方視頻總播放量累計超過 6000 萬次,品牌視頻的二次創作累計超過 1 億播放量。而品牌相關微博、微信總閱讀量超過 1.4 億,總互動數超過 116 萬次。

爆發之年的窄機遇

思路不同,結果自然大不同。每日優鮮完全逆轉瞭走心式營銷中常見的不利因素,實現瞭感性與理性的雙重觸達。

據悉,在廣告投放期,作為每日優鮮的主打品類,三去黃花魚、智利車厘子等產品均實現瞭大幅度銷售躍升,其中三去黃花魚的銷量,更達到 6 倍多的漲幅。在每日優鮮千萬級用戶基數、每月數億銷售的基礎上,因本次整合傳播而帶來的新用戶數量月環比增加 39%,總訂單量月環比增加 18%。

這樣的結果證明,中國人並沒有看膩走心式營銷,也絕不排斥品牌傳遞,如果能夠瞄準並解決掉用戶心智中的真實問題,品牌是可以叫好又叫座的。

如今,市場上每個人都說 "2018 年將會成為生鮮電商轉虧為盈的黃金年代 ",據艾瑞咨詢估計,隨著用戶收入的增長,及市場的成熟,2018 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增長率約為 40%。此前,BCG 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63% 的消費者最希望消費升級的品類就是生鮮。而隨著物聯網、冷鏈物流、農業政策等多頭並進,易觀預計到 2020 年,生鮮電商的線上滲透率,將突破 20% 大關。

可這個巨大的機遇,卻註定隻會留給真正占領消費者心智的少數品牌。那些看似熱鬧的模式、煌煌大詞和生猛罵戰,並不能幫助品牌扭轉消費者認知,熱鬧過後,註定是一次新的洗牌期:和菜市場不一樣,人們不需要在手機上裝三個買菜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