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 20 日,眾安在線(6060.HK)披露瞭 2017 年財報。根據財報,眾安在線保費收入達 59.5 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75%(2016 年同比增幅為 49%)。
2017 年,眾安在線總保費收入和市值分別相當於中國平安的百分之一和五十分之一。眾安在線比中國平安的估值水平高一倍的邏輯非常簡單—— TA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
" 百花齊放 " 中孕育機會
作為新興保險公司,眾安還處在產品探索階段,給人 " 百花齊放 "、" 百舸爭流 " 的觀感:
2017 年,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 14.76 億,同比增幅 50%;
健康險保費收入 9.39 億,同比增幅達 358%;
保證險保費收入 8.18 億,同比增幅 58%;
信用保險保費收入 5.26 億,同比增幅 411%;
退貨運費險,2017 年保費收入 9.36 億,同比增幅僅為 6%。
意外險、健康險的價值不在於眼下保費收入有多高,但在於借助互聯網方式觸達用戶並積累無比珍貴的用戶信息。" 進 " 可在拿到壽險牌照後大展拳腳,挑戰壽險公司 " 百萬大軍賣保險 " 的傳統式;" 退 " 可與國內外保險巨頭合作,以性價比從銀保渠道 " 分肥 "。
保證保險、信用保險分別為消費金融生態中的 B 和 C 提供 " 增信 "。前者告訴個人用戶:你的資金在這個 P2P 平臺是安全的;後者告訴金融機構:這個借錢的人是靠譜的。在消費金融淘金熱中,保險產品是必不可少的 " 鐵鍬 "。
2017 年,眾安在線銷售 54 億份保單,服務瞭 4.32 億被保用戶,年末承保餘額達 395.7 億。新興險種的數據積累,老牌保險公司一樣需要 " 填補空白 "。
退貨運費險完全寄生於淘寶生態體系,是眾安在線起傢的品種,保費收入占比曾高達 77%。2017 年,該險種保費收入增速放緩,占比 15.7%,低於意外傷害險(24.8%)和健康險(15.8%)。保證保險、信用保險收入占比分別為 13.7% 和 8.8%。
綜上所述,比總保費收入增長 75% 更值得關註的是結構變遷。或許,眾安在線的未來就孕育在這些 " 不起眼兒 " 的險種當中。
十個億是怎麼虧的?
1 ) 已賺保費
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相當於電商平臺的交易總金額(GMV),履行保險賠付責任後如有剩餘就賺瞭,剩下的錢叫 " 已賺保費 ",相當於電商平臺的營收。
2016 年,眾安在線已賺保費 32.25 億,同比增長 67.9%。2017 年已賺保費 46.14 億,同比增長 43.1%,增速放緩。
2016 年,對已賺保費貢獻最大的是意外險,該險種保費收入 9.8 億,年內賠付占保費收入的 8%。註意這不是賠付率,隻能說明該險種在會計期內的收、支比率。隻有知道所有產品的售出、賠付金額和起止時間才能算出綜合賠付率。
車險、保證保險、健康險、信用保險的收支也比較樂觀,看起來有利可圖。" 其它 " 的主體是 " 網購退貨運費險 ",期內賠付支出占保費收入的 72%。
2017 年,對已賺保費貢獻最大的仍是意外險,數額高達 12.77 億,賠付相當於收入的 14%。
2)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
賠付金額與已賺保費之比為 " 賠付率 ",賠付率越高 " 毛利潤率 " 越低。
2017 年,眾安在線綜合賠付率達 59.5%,較 2016 年高 17.5 個百分點,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互聯網金融之亂象。
2017 年,眾安在線綜合費用率為 73.6%,較 2016 年高 10.9 個百分點。費用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各項保險產品沒有 " 爆款 ",無法利用 " 規模效益 " 攤薄產品研發、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巨額投入。
其中,行政及其它費用中的 " 咨詢及服務費 " 是眾安在線最大的一項開支,2016 年、2017 年分別達到 11 億和 16 億。
2017 年,眾安在線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 + 綜合費用率)為 133.1%,較 2016 年上升 28.4 個百分點。
3)眾安在線虧損的邏輯
2017 年,眾安在線綜合成本率超過 133%,最終凈虧損近 10 億元。
在上市前三年,眾安在線拿出的都是盈利的 " 成績單 ",上市後第一個年報就虧損 10 億,用 A 股的術語說,眾安在線 " 變臉瞭 "。
眾安在線虧損近 10 億元,有兩個因素不應被忽視。
首先是可用於獲取投資收益的本金偏少。保險公司最重要的財源是投資收益,巨頭們操盤的資金動輒超過 1 萬億。眾安是新興的保險公司,而且尚未獲得壽險牌照(壽險才能沉淀巨量資金),截至 2017 年末投入理財產品、基金、信托計劃等渠道的總金額僅 61.5 億,全年投資收益 7.8 億,收益率不低,奈何本金太少。
其次是 "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 中 " 埋沒 " 瞭大約 4 億收益。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銷售健康險、意外險、消費金融險等產品收到的保費要先列為 " 未到到期責任準備金 ",到期後才能將賠付後剩餘的保費結轉為已賺保費。
截至 2017 年末,未到期責任準備金達 10.9 億(2016 年末僅有 1.4 億),這 10 億資金已經到手,根據以往數據賠償率在 60% 以下,到期後可確認已賺保費超過 4 個億。所以 2017 年眾安在線真實虧損隻有 6 個億。
消費者向移動運營商購買各種套餐、給遊戲公司充值、訂閱付費視頻網站會員服務,凡此種種,商傢都隻能把收到的錢列為 " 消費者預付款 ",也是這個道理。
在最最崇尚 Old Money 的金融領域,眾安過於 " 幼齒 " 瞭,如果 TA 的字號民 " 眾安保險 " 恐怕沒有多少投資人感興趣。但頭頂 " 金融科技第一股 " 桂冠、背靠 " 三座大山 "(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一年服務 4.3 億用戶的 " 眾安在線 "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
如果眾安在線在保費收入不及中國平安百分之一時就開始琢磨怎麼賺錢,那才令人失望。既然占據 " 風口 ",就不應做小富即安之想。假如眾安在線求安求穩,投資人還不如去買估值水平低得多的中國平安、中國人壽。
當年,韓寒認為 " 全面發展 " 將導致 " 全面平庸 ",因而走上 " 反叛之路 "。粉絲們不會在意他的 " 語數英 " 成績,不會質疑 " 韓寒怎麼沒考上名牌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