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如何不當“煤老大”?資源型經濟轉型探路

11-11

11 月初的太原西山,裹挾在一片薄霧之中。這裡是太原市西郊的煤電基地,坐落在這裡的白傢莊礦業公司,辦公樓異常安靜,門口保安告訴記者,因為進山處修路,公司放假。

開采瞭 82 年的白傢莊煤礦在 2016 年 9 月關井停產,化解瞭 100 萬噸 / 年的煤炭產能。

離辦公樓幾百米遠的二號井院內,周平漢(化名)正忙著擦車,今年 1 月,這裡豎起瞭幾座電動車充電樁," 辦公樓裡是一個洗滌服務站,給周邊酒店洗床單、被罩 "。再往上走,南坑礦井院內建起瞭一座面粉廠," 這些都是白傢莊礦工的‘雙創’項目 ",白傢莊煤礦轉崗職工周平漢說。

礦井門口的白傢莊路冷冷清清,沿街的低矮平房幾乎已無人居住,一棟二層小樓上,懸掛著 " 西山國傢礦山地質公園白傢莊村整村拆遷項目啟動儀式 " 的紅佈條幅,這意味著 2010 年就已批復的西山國傢礦山公園終於要啟動瞭。

今年 6 月和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先後到山西考察,習近平在考察時指出,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經濟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

在 9 月 18 日舉行的轉型發展大會上,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指出,要義無反顧地不當 " 煤老大 ",徹底丟掉 " 煤老大 " 的慣性思維,堅定擔當起 " 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 "" 把試驗區建成示范區 " 的歷史使命。

山西全省 2.2 萬人通過電視電話系統參加瞭這場會議,會議開始部署實施國務院不久前下發的一份文件——《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這是十八大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專門就一個省的經濟轉型發展給予全面指導和支持。

11 月 8 日,山西省政府網站發佈《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意見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已有百餘年煤炭工業史的山西,正在如何轉身?

老礦井內的 " 雙創 " 基地

2016 年 1 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是沿著這條白傢莊路,來到不遠處的官地礦下井考察。官地礦曾創下亞洲單井口出煤量第一的紀錄,年產能 400 多萬噸,而幾裡路遠的白傢莊礦年產能隻有 100 萬噸。

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之路,始於煤炭去產能。在此之前,山西經歷瞭 " 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經濟斷崖式下滑 ",2014 年 GDP 增速全國倒數第一,2015 年倒數第二。煤炭作為山西省財富之源,成瞭彼時山西省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6 年底,白傢莊礦的兩口礦井全部按標準關閉到位。山西省去年退出煤炭產能 2325 萬噸,全省規上原煤同比減產 1.37 億噸,雙雙位居全國第一。

2017 年山西省去產能的任務是 1740 萬噸,到瞭 10 月,山西省政府辦公廳發文,又增加退出煤炭產能 525 萬噸。

在去產能的第二個年頭,新的煤炭行情出現瞭。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佈的《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2016 年度)顯示,2016 年末,中國煤炭價格指數達到 160 點,與年初相比增長瞭 38.1%。

這為轉型提供瞭絕佳的窗口期,在做足瞭 " 減法 " 後,山西開始謀求 " 加法 "。11 月 8 日,山西省政府網站發佈《行動計劃》,這份 2.6 萬多字的文件仍然是以煤炭開頭。

《行動計劃》提出,引導退出過剩產能、發展優質產能,推進煤炭產能減量置換和減量重組。還提出,研究制定去產能閑置廠房的利用政策,將閑置廠房發展新興產業,加強企地合作。

白傢莊煤礦就是這麼做的。安置轉崗分流職工是去產能之後的頭等大事。李克強總理今年 9 月考察山西時說," 落後產能中的員工,在原來的企業中可能會是‘包袱’,騰挪到新的企業就可能變成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白傢莊礦在冊職工 3080 人,企業內部需分流 2347 人。

越來越多的職工開始瞭 " 雙創 "。最早的項目就是周平漢擦車的地方——二號井院內的充電樁,太原市的出租車都已更換為電動車,他們還給等待充電的出租車司機提供瞭休息室、洗車、淋浴和免費 WIFI。

在這之後,白傢莊煤礦職工又建起瞭蘑菇大棚、養雞場、墩佈加工廠、防塵口罩廠、榨油廠,全部利用公司的閑置廠房。南坑礦井院內的面粉廠雖然每天的產量隻有 500 斤," 但是無污染的,整個生產過程都對外透明 ",周平漢說。

" 礦井關閉後,我們沒有瞭陣地,但公司不能註銷,畢竟還有這麼多的國有資產在。" 白傢莊礦業公司宣傳部李部長告訴記者。

周平漢之前從事的是地面工種,主力工種組織瞭三個工作隊,作為勞務輸出到瞭周邊的三個煤礦。而周平漢等多數人被安排到瞭後勤部門,負責廠區和生活區的衛生清潔、水暖維修等工作。

迎接他們的還有一些未知數,他們的身份仍是白傢莊煤礦職工,但山西省決定 2018 年底前,全部完成 " 三供一業 " 移交、企業辦市政辦社區職能分離和企業辦消防教育醫療等機構分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省屬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任務。

廢舊礦井變成礦山公園

已經關閉一年的白傢莊煤礦二號井,正在研究重新啟封。啟封不是為瞭挖煤,而是將礦井改造為礦工培訓基地和旅遊觀光場所。

實際上,白傢莊煤礦去年關停時,就已保留瞭西山國傢礦山公園和培訓基地所需的井筒、巷道及部分設施。在未來的西山國傢礦山公園裡,有望開發井下參觀體驗的旅遊項目。

" 職工‘雙創’是一種探索,爭取在短期內讓職工增收,而肩負整個公司轉型的戰略性工程,其實是西山國傢礦山公園及配套的棚戶區拆遷改革,以及楊莊接續礦建設," 白傢莊礦內部人士說," 這兩年因為煤炭去產能,接續礦項目很少被提起瞭 "。

西山國傢礦山公園是全國唯一地處省會城市的國傢級礦山公園。這裡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包括 4 座老礦井、歷史建築物西北煤礦第一廠辦公舊址、西山礦務局首座辦公樓等,還保留著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碉堡、火藥庫、萬人坑等舊址。

這個項目在 2010 年 5 月就獲得瞭國土部批準,目前正在進行規劃編制。白傢莊煤礦辦公樓內的展板顯示,公園規劃兩年內建成。

山西省將文化旅遊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催熟瞭這個延宕已久的項目。文化旅遊是 " 煤老大 " 長期被低估的產業,山西境內擁有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僅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網站上,就介紹瞭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 331 個旅遊景點。

今年 1-6 月,山西省實現旅遊總收入 2381.18 億元,同比增加 24.4%,這一數字占到山西省上半年 GDP 的 36%。今年的春節、五一、國慶等假期,山西全省接待遊客近 9700 萬人次。

山西省在打造文化旅遊產業上動作頻頻。今年 6 月 6 日,規模達 100 億元的山西文化旅遊產業投資基金簽約,出資機構包括山西省國有企業、省外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

8 月 3 日,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這是山西省著力打造的文化旅遊旗艦企業。

" 他們的壓力其實很大,因為山西省旅遊資源比較分散,國有、民營等各種主體都有,分屬省、市、縣不同層級,山西文旅集團剛剛成立,挑戰不少。" 山西省國資委人士告訴記者。

11 月 8 日公佈的《行動計劃》指出,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示范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創建國傢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省域國傢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支持大同市建設綜合康養產業區。

文化旅遊其實是一片 " 紅海 ",山西的鄰省河北、河南都在爭創全域旅遊示范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茍自鈞認為,山西在開發太行旅遊片區時,不管是申請品牌,還是開發市場,都應當和河北省、河南省進行密切的項目協作。

非煤產業嘗甜頭

《行動計劃》提出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的近期目標,是到 2020 年初步建成 4 個基地和示范區,其中兩個與能源相關,其餘的兩個除瞭 " 國傢全域旅遊示范區 ",就是 " 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

已經入冬,位於呂梁市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卻響起瞭機器的轟鳴聲,這傢企業此前因為聯盛集團擔保鏈問題而資金鏈斷裂,已停產 2 年多。

" 在同債權人協商後,我們處理瞭一批抵押品換來瞭啟動資金,開始生產石墨電極。" 山西宏特公司一名負責人說。

石墨電極用於電爐冶煉特種鋼,去年以來,隨著出清 " 地條鋼 " 政策的強力落實,助推瞭中頻爐向高爐升級,據報道,石墨電極價格因此水漲船高,上半年漲幅高達 256%。

" 但這仍然屬於傳統行業,我們希望在新材料領域發力。"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傢企業擁有國內唯一的煤化工生產活性碳纖維的裝置,最近又在部署鋰電池實驗室,研發充電電池材料。

按照《行動計劃》,山西省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和先進產品。

除瞭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山西也在部署一些 " 零基礎 " 產業,比如大數據產業。

" 山西尚無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條,沒有形成明顯的上下遊協作發展模式,數據產業的盈利模式和服務方式也不明晰。" 山西省大數據產業協會理事長王艷雲說。

但山西也具有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後發優勢。" 比如山西省擁有充足的煤電資源,能夠滿足雲計算數據中心能耗保障需要,實現煤 - 電 - 數據鏈條的轉換和延伸。" 王艷雲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山西的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其實並不薄弱。截至 2016 年底,山西全省服務器總規模達 20 餘萬臺,百度董事長、山西人李彥宏今年 7 月受聘為山西大學大數據學院名譽院長,目前百度(陽泉)創新中心、呂梁雲計算數據中心等項目已相繼建設運營。

王艷雲認為,山西省應建成特色明顯、區域影響力突出的大數據應用和產業拓展聚集地,以此成為山西省提升信息產業實力和比重、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山西省正在初嘗經濟轉型的成果。經過 2014 年一季度以來的 14 個季度後,山西省今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首次超過全國水平。這其中,非煤產業增加值快於煤炭產業 2.8 個百分點,成為工業增長的主動力。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8.5%,又快於工業增速 0.8 個百分點。

產業基金撬動結構調整

" 因為礦井關閉,沒有瞭主營業務,2016 年白傢莊礦出現瞭大幅虧損,還需要上級集團給予補貼。" 白傢莊煤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煤炭行情去年至今出現回暖,這讓長期虧損的煤炭企業終於迎來瞭利潤。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發佈的 2017 年度中期財務信息顯示,7 個集團的利潤總額終於全部轉正,共錄得 19.12 億元。

對於這些體量均在 800 億元以上,其中 6 傢資產總額在 2000 億元以上的煤炭巨無霸來說,這些利潤略顯微薄,其中最少的 5100 萬元,最多的也僅 1.93 億元。

" 與在這波行情裡賺得盆滿缽滿的民營煤企相比,這充分說明山西省國有煤企的大而不強。" 煤炭研究網總經理馬俊華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註意的是,與增加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時出現的,是七大煤炭集團的負債總額繼續攀升。與 2016 年度中期相比,七大集團負債增長 1.57%-20.33% 不等,總額已達 13184.73 億元。七大集團平均負債率達到 82.88%。

如此高杠桿下,盡管山西確定瞭轉型的門徑,但打開第一扇門的鑰匙在哪?

" 山西省有很多傢煤炭企業,每一傢的產業鏈條大致相同,造成瞭資源浪費、競爭力不強。因此,需要對這些企業進行整合,比如有的專門采煤,有的專門做煤化工,有的專門做礦山設備,這樣會大大減少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上海創豐昕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 創豐資本 ")創始人、管理合夥人彭震說。

" 在間接融資為主的傳統金融手段下,意味著需要先借一筆錢去整合別的企業,但這條路走不通瞭,因為企業的負債率已經太高,很難借到錢。" 彭震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 這時候就需要有能從風險中看到機會的產業基金進入,以股權投資形式推動新興產業成長,幫助傳統企業整合。" 他說。

掛牌不久的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下稱 " 山西國投運營公司 ")成為其中關鍵,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經將 26 傢省屬國企股份劃轉至該公司。

" 這是全國省級層面第一傢全局性、戰略性、唯一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省級國有資本全部劃入一個國企改革平臺公司,這個力度在全國是無二的。" 山西國投運營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該人士介紹," 山西國投運營公司涉及總資產超過 2 萬億元,優質資產很多,需要市場化的力量進行甄別,挖掘出值得進一步培育的好公司。"

彭震告訴記者,創豐資本已與山西國投運營公司旗下子公司一起設立瞭基金管理公司,是山西省第一傢混合所有制的管理公司,創豐資本也成為瞭山西省平臺引進的第一個民營市場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司負責山西省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募集和投資,預計基金規模未來能達到 1500 億,首期 43 億元資金 10 月份已經到位。

" 振興主業,剝離輔業,根據國傢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基金投資方向首先包括文化教育、旅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其次是剝離山西省國有企業的輔業,比如裝備制造、物流、醫院、學校、酒店等,進行整合後設立各個領域的專業公司,進而提升競爭力 ",彭震介紹,創豐資本為山西國企改革管理的基金規模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達到 300 億。

各種產業基金正在破土而出。9 月 12 日,一項總規模可達 1050 億元人民幣的山西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山西太行產業基金啟動,被稱為山西第一基金。11 月 8 日,陽煤集團和梧桐樹資本簽約成立陽煤產業基金,這也是一隻百億規模的國企混改基金。

山西省政府今年 5 月印發的《關於加快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到 2020 年,力爭全省股權投資管理機構達到 300 傢,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達到 2000 億元以上。

" 山西的經濟轉型必須借助金融改革的紅利,這個紅利就是資本以股的形式,而不是債的形式進入實體經濟。" 彭震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