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困境:新零售網紅樣本解剖

03-24

4 月 1 日,盒馬雲超將在北京上線,SKU 限定 2 萬以內,配送時效延長為次日達。可見,生鮮可能已經無法滿足盒馬的新零售野心,或者說盒馬已然覺察現有模式的局限性,繼而嘗試轉型。

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阿裡新零售 " 第一樣本 " 盒馬鮮生創始人、CEO 侯毅通過《零售老板內參》和 36Kr 放出消息稱:4 月 1 日,盒馬雲超將在北京上線,SKU 限定 2 萬以內,配送時效延長為次日達。可見,生鮮可能已經無法滿足盒馬的新零售野心,或者說盒馬已然覺察現有模式的局限性,繼而嘗試轉型。

" 盒馬困境 ":租金高、貨品少," 四不像模式 " 的四面楚歌

盒馬是一種如侯毅所說的 " 四不像模式 ",與傳統線下商超相比,具有明顯的互聯網創新優勢。但這是互聯網 " 降維打擊 " 的先天優勢,不是盒馬的模式性優勢。在每日優鮮、京東到傢、超級物種等相同段位對手的圍剿之下,盒馬 " 四不像 " 的短板逐漸暴露。

據知情人士爆料,盒馬在近場門店的產能受到倉儲面積和配送體系的限制,極限狀態下單店處理線上訂單量不會超過 5000 單。因此,即使實現全北京開店 30 傢的目標,盒馬的線上極限產能也隻有 15 萬單,遠遠無法跟每日優鮮、京東到傢等競爭對手相比。其次,盒馬的 SKU 太少,無法全面滿足不同於受眾的需求。

再次,盒馬 " 店倉 " 模式成本高昂,為滿足近場的展示體驗功能和線上訂單的倉儲功能,必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或者繁華的商業區高價大面積租賃,付出和商業店鋪租金同等高昂的費用建造後倉才能完成線上履約。把本該建在郊區的大市場搬到地價昂貴的鬧市區,產能、SKU 和配送又跟不上市場競爭,面臨強悍對手們剿殺的盒馬,可謂四面楚歌。

侯毅想必也是發現瞭盒馬在近場競爭中的先天劣勢,為瞭彌補 SKU 和配送范圍的不足,不惜搶食 " 自傢人 " 天貓超市,急切轉型雲超。侯毅雲霧繚繞的解釋,差點讓人誤以為盒馬雲超發明瞭什麼創造性的物流模式,但結果看下來就是降低時效性來緩解物流成本壓力?大傢都知道,消費者對於速度和效率的需求是不斷提升的,降低物流服務時效性更像是無視用戶需求,藐視市場規律。

也許盒馬的困境,不是一次試錯的轉型就能輕易解決的。因為除瞭激烈的外部競爭壓制,盒馬自身的缺陷更加限制瞭其長遠的發展。

盒馬的錢途:體驗差、價格高,高價跑不贏虧損

近日,有自媒體發文指責盒馬線下服務差,貨品過期管理不善,甚至因此對新零售表示失望。其實,盒馬線下店的服務被用戶和媒體詬病已久,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愛范兒》此前曾評價盒馬線下店體驗 " 如抽絲般雜亂而消耗耐心 ",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就曾專門撰文指出:(盒馬)就餐環境與消費價格不成正比,確實如個別用戶所言 " 去瞭一次就不想再去瞭 "。

除瞭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價格顯著高於市場其他零售商也成瞭盒馬的槽點。對消費者而言,無論何種模式,最重要的無疑是用最高性價比的價格,獲取最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此前就有用戶對盒馬主營的生鮮類包括水果、蔬菜、海鮮以及消費品進行瞭價格對比,發現其價格相比市場上其他類似零售商普遍較高。並得出最終結論:盒馬缺乏價格優勢且使用體驗不便。

或許,這正是盒馬模式真正的癥結所在:快餐式的線下經營模式造成場景購物體驗差,口碑不佳,價格貴,且需要大量人力服務於餐飲和配送。網紅熱度過去之後,長期積弱的口碑勢必影響線下復購率。而線下盈收能力一旦口碑崩塌式虧損,所謂通過店面盈利 cover 高昂租金成本的商業模式,也就無從談起瞭。

盒馬的頂層天花板:先天性矛盾限制發展想象力

商業模式方面,侯毅認為盒馬已經跑通瞭,或者說他必須說服外界盒馬已經跑通瞭。但侯毅不會輕易告訴別人的是,盒馬存在開店密度和配送范圍的先天性矛盾:配送范圍固定,想要覆蓋更多受眾,就要增加更多店面,店面越多成本越高;想實現更大范圍的覆蓋還會造成店面密度的過度飽和,影響單店盈利。盒馬在網紅期的單點作戰紅利,隨之其規模的擴張,必然觸碰到頂層設計的天花板。以店為倉,覆蓋周圍 3-5 公裡,不用說形成覆蓋全國人口的規模,僅僅是試圖覆蓋核心區域人口,其開店密度和配送范圍的先天性矛盾,也足以將盒馬拖垮。也許正是感受到瞭這種先天性矛盾帶來的壓力,侯毅重註雲超,試圖通過 " 網易式精選 " 和 " 集約化次日達 " 的包裝打法,減緩盒馬的頹敗之勢。

然而,網易嚴選搬到線下隻能成為名創優品,單點覆蓋人群有限,非繁華商業區獲客能力更差,因為失去瞭全網的規模化效益,隻能依靠低價和走量來取代爆品盈利模式。至於 " 集約化次日達 " 這件事,天貓超市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做到瞭,更不用說早就實現當日達的京東,那麼雲超對於消費者的意義何在?原本打出生鮮差異化的盒馬,這樣搞下去,勢必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所謂集約化的次日達,如何滿足被極速送達的京東和每日優鮮們 " 寵壞 " 的消費者?

盒馬的底層問題:物流配送體系存在先天性缺陷,難以突破規模化瓶頸

所以其實說到底,盒馬模式頂層設計的天花板和發展矛盾,根源還是規模問題。按侯毅在接受采訪時經常爆料的信息看,他在京東物流任職的時候,就基於京東物流體系提出瞭反思性思考,但是無人問津,因此轉投瞭阿裡新零售。侯毅在京東內部的境遇是否屬實我們無從考證,京東是真的不看好他提出的想法還是另有安排我們也不妄加評論。但是至少,侯毅透露出瞭一點信息:盒馬雲超在上海門店試運營後,日訂單量接近兩萬,平均每傢門店日處理訂單不到 2000 單。那麼,當雲超日訂單量達到數十萬量級時,門店是否還有如此大的履約能力?是否會影響原有 30 分鐘送達的體系?

假設盒馬集約化配送理論成立,那麼前提條件是在同一條線配送路上必須有足夠多的訂單。但在這種前提下,就會存在門店面積有限導致訂單積壓,從而導致時效無法達成甚至配送癱瘓的情況。

當然,對於網紅盒馬,希望大傢不要太多苛求。創業與創新不易,願這個世界給盒馬更多溫柔的善待和試錯的機會。對於這次看起來並不算成功的轉型,期待盒馬後續能夠帶來一些驚喜的改變。但是,盒馬和侯毅自己必須時刻保持警醒。畢竟,前路坎坷,四面楚歌:每日優鮮、京東到傢、超級物種、美團外賣都不是容易相與之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