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億,林青霞深愛的國際大牌,被中國人收購瞭

02-24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資企業走向瞭收購國際奢侈品牌的道路。

編輯|《中國企業傢》記者 謝蕓子

2 月 22 日,《中國企業傢》得知,復星國際及其子公司(以下簡稱 " 復星 ")宣佈已在巴黎收購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品牌 Jeanne Lanvin SAS(以下簡稱 "Lanvin")。但截至目前,雙方仍未透露具體的交易金額,但此前有消息稱復星國際承諾將為品牌提供 1 億歐元(約合 7.8 億人民幣)的資金。

而就在半個月前的 2 月 9 日,山東如意集團宣佈收購瑞士奢侈品牌 Bally,據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說法,山東如意對此次收購的報價為 7 億美元。

" 中國人不僅愛買奢侈品,也在買生產奢侈品的公司 ",對於近期業內頻繁發生的收購事件,《華爾街日報》曾做出如此評論。那麼對於復星來說,這次收購 Lanvin,會是一筆合適的買賣嗎?

01

Lanvin 新出路

相比 Bally,中國消費者對於 Lanvin 相對陌生。

資料顯示,Lanvin 由 Jeanne Lanvin 創建於 1889 年,是目前除愛馬仕和 Chanel 外,所剩無幾的至今仍保持獨立的法國奢侈品牌之一,有法國時尚界 " 皇冠上的明珠 " 的美譽,林青霞就是 Lanvin 的忠實粉絲。

2001 年,臺灣女商人王效蘭看好 Lanvin 在亞洲的發展潛力,收購瞭該公司大部分股權,並將產品擴展至服飾、皮具、鞋具、配飾與香水多個種類,目前在 50 多個國傢運營。

公開數據顯示,Lanvin 銷售額在 2012 年達到峰值後便開始走下坡路。而自從 2015 年,在其創意總監阿爾伯 · 艾爾巴茲被辭退後,Lanvin 便毫無活力,業績也深陷泥潭。

2016 年,Lanvin 凈虧損達 1830 萬歐元;有消息稱,這一數據在 2017 年累計達到 2700 萬歐元。可有內部匿名人士稱:因需支付員工大量費用,為節約成本,Lanvin 已決定取消原計劃 2 月 28 日在巴黎舉行的時裝秀,改為作品展示,該消息已於本周獲得巴黎時裝協會的確認。以說,Lanvin 已經到瞭最危險的階段。

實際上,Lanvin 並不乏競逐者。

2016 年,Mayhoola 集團曾對 Lanvin 提出 5 億歐元的收購價,但王效蘭對該報價並不滿意。2017 年年底,曾有業內人士透露開雲集團和 LVMH 集團在 Lanvin 的競價會上表露過收購意願,但因令品牌復蘇所需的代價太高而決定退出。

面對嚴峻的形勢,王效蘭一直在對 Lanvin 的高層架構進行調整,據悉,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 Nikolas Druz 已制定出新的重組計劃,包括削減開支和關閉業績不佳門店等一系列舉措。

對於本次收購,王效蘭也相信復星會帶給 Lanvin 一條新出路。

Lanvin 現任 CEO Nicolas Druz 也表示,復星能夠深刻理 Lanvin 品牌,並且復星在歐洲與全球的市場也擁有卓越的表現,其中包括與地中海俱樂部、Tom Tailor 以及其它品牌的成功合作和轉型戰略。" 因此我們相信復星是 Lanvin 可以信賴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

02

這會是一筆好的生意嗎?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筆交易標志著復星重返收購之路。近年來,復星國際開始加大對奢侈時尚領域的投入。據悉,復星已於近期成立瞭復星時尚集團,先後增持旗下意大利品牌 Caruso 和德國服飾品牌 Tom Tailor 的股份,並以 2.56 億英鎊買下全球最大祖母綠礦商 Gemfields。

在宣佈收購 Lanvin 後,復星國際副 CFO 兼復星時尚集團執行總裁程雲曾表示,相信復星能夠通過全球資源整合能力與專業實力為 Lanvin 賦能,同時保持該品牌保持法國及意大利制造的核心競爭力與歷史價值。

與 Lanvin 的合作的確會為復星時尚集團註入世界前沿的時尚元素,但復星的此次收購案是否真正合適?曾有媒體報道,復星國際此前還參與瞭瑞士奢侈品牌 Bally 的競購,不過在第二階段競標時決定退出,而後山東如意確定收購 Bally 的消息便甚囂塵上。

2 月 23 日,微信公眾號 " 盧曦采訪手記 " 發表瞭文章評論稱:Lanvin 已 " 敗給 " 瞭 Bally。

首先,這兩個被收購的品牌,處境和財務狀況都截然不同,與山東如意收購的 Bally 相比,復星的 Lanvin 的虧損一直在擴大。

第二, 就是品牌定位的問題。在盧曦看來,Lanvin 早年的定位是高定禮服,雖然現在仍然有粉絲,但都是那種迷戀老巴黎、喜歡正兒八經的老式優雅的女性,雖然 Bally 隻是二線奢侈品品牌,但相對 Lanvin 而言市場規模更大。而已有 129 年歷史的 Lanvin,定價比照的都是一線大牌,性價比卻過低;Bally 雖然無法與 LV、Gucci 相提並論,但畢竟可以占到頂級購物中心的二樓位置,比輕奢品牌歷史久、質量好、格調高。

在盧曦看來," 如果 Lanvin 不改變,就會面臨高級定制、晚禮服們共同的冷清命運。" 但第一上海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分析師王師奮否認瞭這一觀點,王師奮告訴《中國企業傢》,復星集團關註的永遠是傢庭群體,在他看來,Lanvin 應該保持高定的風格,中國市場與歐洲市場不同,中國人口基數大,哪怕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都會有一定的客戶群體。"Lanvin 應該堅守最初的基因,打出差異化,重點還是在於如何將中國消費者進行引流,而這也是復星需要做的。"

雖然業界對於 Lanvin 的定位觀點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Lanvin 的重振難度的確更大。早年間,Lanvin 還能吸引 LVMH 與歷峰集團的興趣,但王效蘭多年來的經營理念一直過於保守,以致於 Lanvin 相繼錯失瞭很多資源和機會。反觀復星集團,所投資的 Caruso 和 St. John 一直不慍不火,而且復星對時尚行業的瞭解還是有限。

03

中國能否出現 LVMH?

中國企業已經走上瞭並購國際品牌的道路上瞭,在歐洲經濟不景氣、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日益上漲的大前提下,這絕對是大趨勢,但從某個角度來看,國際奢侈品品牌對中國買傢的態度並不算積極。

早在 2009 年,與復星有密切合作的美國股權投資基金凱雷集團曾將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介紹給復星。但由於跨境並購經驗和海外資金來源不足,復星最終錯失入股機會,而後的雲鋒基金也因為相似的原因錯過入股。

實際上,在很多國際奢侈品品牌的並購案中,中國買傢都屢屢碰壁。

首先,中國在公眾形象、設計水平、品質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仍然處比較落後。第二,歐洲奢侈品傢族的掌門人在與潛在的投資者商談時,通常隻和精心選擇的買傢進行一對一的私下接觸,中國買傢想進入奢侈品行業並購的小圈子仍有一定難度。

然而即使中資企業成功並購瞭奢侈品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延續品牌文化仍是重大問題。而且中國市場較歐美市場相比,本身就缺少時尚奢侈品牌的基因,時尚產業發展滯後,而在國產服裝行業,品牌力一直是企業最薄弱的部分。所以最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是:在收購國際品牌後,並購方會更多從經營的角度來改造企業,逐漸忽略產品的設計與品牌的歷史文化,造成一定水土不,喪失消費者對奢侈品牌的認同。

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並購早就是時尚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時至今日,LVMH 仍未放棄對 Gucci 的收購。而山東如意並不會止步於 Bally,復星集團也並不會放棄對國際時尚產業的繼續進軍。" 復星對於時尚產業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在成立時尚集團後,希望能夠跟進所有‘快樂’的投資,而復星最有優勢的就是整合資源的能力。"

中資企業競逐國際時尚產業勢在必行,在王師奮看來,一切隻是還需要時間。

部分資料參考

《比起復星收購瞭 Lanvin,如意收購 Bally 更靠譜》盧曦采訪手記

《在奢侈品品牌並購遊戲中,為何中國總輸?》中奢網 作者:eddy

《頻繁收購奢侈品牌 誰才是 " 中國的 LVMH" ?》時尚頭條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