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電商 " 雙 11" 購物節又近在眼前,這已經是阿裡經歷的第 9 個 " 雙 11" 瞭。當消費者過瞭打折血拼的新鮮勁後,阿裡正嘗試在這個特殊日子裡推陳出新。
據悉,今年預計會觀看 " 雙 11" 晚會的 2 億觀眾中,可能會有 1000 萬人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同時,阿裡會借助 " 雙 11" 將 100 個中國品牌推廣至海外,幫助這些品牌打開全球銷路,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近年在全球化領域的探索,已經使阿裡孵化出天貓國際這一進口零售平臺,有超過 60 個國傢的 15000 個品牌商通過這一平臺觸及瞭中國消費者。除瞭將海外商品銷往中國,如今的阿裡開始重視推動中國企業出海,讓其借助電子商務在國際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過去二三十年,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發展引擎,但 " 中國商品出口 " 和 " 中國品牌出海 " 仍是不同的概念。阿裡如今正在做的,是幫助那些具備完善供應鏈、良好生產設計能力的企業進行全球化試水,讓 " 中國制造 " 走向 " 中國創造 "、" 中國品牌 "。
" 我們希望 20 年以後,能夠服務全球 20 億的消費者。" 阿裡集團 CEO 張勇此前表示。具體說來,阿裡已經將 " 五個全球 "(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遊、全球付)作為其國際化戰略的核心。
就今年的 " 雙 11" 而言,全球將有超過 14 萬品牌,1500 萬種商品參與天貓 " 雙 11",其中既包括瞭 LVMH、雅詩蘭黛等國際時尚奢侈品集團,也囊括瞭智利車厘子、新疆阿克蘇蘋果等生鮮特產。此外,梅西百貨、Costco、麥德龍等全球零售巨頭也將一齊參與進來。
事實上,早在 2015 年,天貓國際已經宣佈與 Costco、E-mart、Lottemart、大潤發、countdown 等來自全球各地的商超集團達成獨傢戰略合作。除瞭與海外零售企業建立合作,在去年 4 月,阿裡還花瞭 10 億美元獲得瞭東南亞電商 Lazada 的控制權,以幫助平臺上的商傢進入東南亞市場。
不過,單是引入商品並不足以使跨境零售業務真正落地。在此基礎上,阿裡的物流、支付、服務和用戶體系也必須跟上,才能實現其 " 五個全球 " 的宏大願景。以阿裡旗下的菜鳥物流為例,如今它正在與全球各地的郵政和物流供應商對接,試圖搭建全球化的物流網絡,並在出口層面與各國郵政實現信息直連。今年上半年,菜鳥物流與馬來西亞機場控股公司(MAHB)簽署合作備忘錄,要在吉隆坡打造中國境外首個服務於 eWTP 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 eHub,馬來西亞也將成為阿裡全球買賣物流樞紐重要的一環。在支付層面,螞蟻金服則一直大力推動支付寶的國際化,吸引國內的出境遊用戶和海外華人使用支付寶購物。
但不得不說的是,要做全球買賣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阿裡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小。比如,海外商品進入中國需要報關,若放到保稅區內,完成 " 拼單散出 "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商戶如果要將境外的商品和國內的商品拼單發到海外,這一流程就更復雜瞭。
也正因為此,張勇提出阿裡在做決定時 " 既要天馬行空又要腳踏實地 ",公司並不會貿然地進入一個海外市場。據悉,阿裡在選擇一個新市場時有幾大考慮因素,包括市場的消費者人口數、年輕人占比、無線互聯網的普及程度、零售體系的發達程度,以及物流與服務體系的發展等。當然,全球化最大的挑戰依然還是人,阿裡最需要讀懂的,是每一個海外市場的消費習慣、消費偏好和文化習俗,如何將自身積淀的技術、資源和商業理念與本地市場成功地嫁接,是其全球化過程中擺在眼前的重大課題。(黃鍇)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