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 " 地球一小時 " 熄燈活動,於 3 月 24 日晚上 20 時 30 分開始。
" 地球一小時 " 活動發起於 2007 年,倡導社會各界在每年 3 月最後一個周六晚上 8 點半到 9 點半,關掉不必要的燈光和其他耗電設備,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今年也是該活動進入中國的第 10 年。
▲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 官網截圖
如今,節能與環保的重要意義日漸凸顯," 地球一小時 " 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瞭世界各地的歡迎和提倡,但也不乏各種爭議和質疑。
隻是 " 一場並不環保的環保秀 "?
關於 " 地球一小時 " 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問題上:
關燈一小時真的節能嗎?
未必。就單個傢庭而言,關燈一小時節約的電能非常有限,一小時僅占一年的 1/8760。
就社會而言," 地球一小時 " 活動減少的耗電量同樣微乎其微。活動期間,電網總體負荷變化不大,電廠發電機正常運轉,電能正常輸出,發出的電並沒有節約下來。
▲去年 3 月 25 日,濟南泉城路周邊商業體熄燈響應 " 地球一小時 " 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活動造成的瞬時電壓波動會損害電網嗎?
也有不少人擔心," 地球一小時 " 集體關燈的行為,會造成瞬時電壓波動導致供電線路癱瘓,給電網造成過重的負擔。
但事實上,居民用電負荷隻占電網整體負荷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參與 " 地球一小時 " 活動的隻是居民用電中的一小部分,占總發電量的比例更低。
與工業負荷每天早上八九點工廠開工的這一升、半夜停工這一降對電網構成的沖擊相比," 地球一小時 " 帶來電網負荷的影響非常有限,加之電網具備一定的調節能力," 地球一小時 " 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對於 " 地球一小時 " 活動,我們既不要擔心其對電網有多大損害,也不要對其節能效果寄予太大希望。
▲去年 3 月 25 日,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參加 " 地球一小時 " 環保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它是一種行為藝術,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宣傳、鼓動、號召,喚醒更多人參與到節能減排的實際行動中。它的象征意義遠遠大於其現實意義。
" 地球一小時 " 是一種體驗,希望引起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註,養成環保的行為習慣。
環保不止一小時
2018 年," 地球一小時 " 活動的主題是 " 開啟我的 60+ 生活方式 ",旨在希望人們可以在熄燈的 60 分鐘之外,繼續踐行環保節能生活方式。
" 地球一小時 " 隻是起點,它讓人們反思,除瞭熄燈,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減少塑料,你可以
購物自帶環保袋
不用塑料吸管
少用塑料包裝袋
不買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
綠色消費,你可以
選購環保認證產品
理性購物
適度點餐不浪費
拒絕購買野生物制品
減少一次性日用品,你可以
外出自帶水杯
常備環保餐具
隨身攜帶手帕
旅行自帶拖鞋和洗漱用品
資源循環利用,你可以
垃圾減量分類
再生資源回收
閑置舊物捐贈
電子設備以舊換新
綠色出行,你可以
短距離選擇步行或騎行
優先選擇公共交通
選購低碳車
選擇乘坐火車旅行
關燈隻是一個形式
更重要的
從日常點滴做起
從小事做起
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
畢竟,我們隻有一個地球
保護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