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券商資管老總的建議:金融業已經高危,謹慎入行

10-25

前言

" 國內量化投資第一人 " 齊魯資管董事長章飚昨天的一篇文章《章飚:你應該幹金融嗎?》刷爆朋友圈。

章飚在轉發這篇文章的時候,加瞭一段話:

鬥膽成文,供大傢批評指正。很少有一種感覺,強烈地想把觀點寫成文字,但又害怕把文字公佈於眾,怕招致太多的指責和批評。但是我得面對真實的自己," 不裝 "!

知名投資人點贊評論這是 " 大實話 "。他似乎有些糾結地留言:" 說真心話是場大冒險 "。

金融圈是個異常低調的圈子,作為媒體人,異常喜歡這樣敢說 " 大實話 " 的投資人。何況,章飚寫過一篇文章談《本分活著》,很戳人。

其中提到,本份就是 " 深度承認自己的一般性 "," 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把事情做成應該的樣子 "," 不做單方占便宜的事情 "," 面對成績還是問題,都向自己找答案,不怨天尤人。"

有時候,有點兒為他擔心,怕實話說多瞭,會被人拿住話柄,哪有滴水不漏的說法?但,還是希望敢說真話的投資人能多一些。

朋友圈還看到各種各樣轉發時的配文:

" 炒得一手好股,碼的一手好字……論傲嬌,我隻服齊魯資管 "

" 入木三分的分析,逃離頂部的擇業觀。"

—— " 我想幹的是圖書管理員 "

……

留言區的互動也很精彩:

0

想起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首頁引用瞭古羅馬的詩人賀拉斯的一句話, " 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

現在備受青睞的金融人才市場,也不會例外。

經齊魯證券資管授權," 聰明投資者 " 轉發章飚這篇刷爆朋友圈的原文。

你應該幹金融嗎?

你可以把 " 金融 " 替換成 " 證券 " 或者 " 金融工程 "。而 " 你 " 也可以更替成 " 你的孩子 " 或者 " 你的朋友 "。一看這個題目就知道是一碗濃烈又油膩的雞湯。向來討厭雞湯文字的我也試著煲一碗,討厭雞湯的你可以就此略過。

金融業有點熱

有兩件事促使我去寫這個無聊文字。

其一,前一陣子微信上刷屏,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先生說:" 當國內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時,我認為國傢出瞭大問題 "。這讓我想到:金融行業有那麼好嗎?真值得精英們往金融上轉嗎?

其二,本人在國內金融工程界也算個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托我找實習機會或者詢問工作問題的人非常多。比較誇張的是,今年暑假,南方某著名基金公司的金融工程實習生居然有二十幾個,幾乎是大學的一個標準班瞭。

請註意,這些學生並不是公司特意從各個高等學府招入作為後備人才來培養的,而大部分是公司方方面面的關系介紹進來實習的。金融(工程)專業現在是有多麼的熱,由此可見一斑。

你應該幹金融嗎?這是一個問題。為瞭討論這個問題,我嘗試把它分解為三個小問題:

第一,你喜歡金融嗎?

第二,你的稟賦適合做金融嗎?

第三,金融業會好嗎?

我想到 NBA 巨星喬丹第一次退役後,加入職業棒球聯盟的往事,這就像分析喬丹是否應該打棒球,我們也可以問同樣的三個問題:喬丹喜歡棒球嗎?喬丹的稟賦適合打棒球嗎?棒球行業會好嗎?

但在解決這三個問題之前,你首先應該問問自己:就業的目的是什麼。

就業的目的是什麼?

就業的目的是什麼,這顯然是一個目標函數(價值函數)。大可不必被 " 函數 " 這兩個字嚇到,其實說的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滿意度或者幸福感的問題。

為什麼就業,每一個人的目標函數可能是不一樣的。在 20 年前,我也面臨瞭這樣的問題。就我而言,由於出身低微,受過窮餓過肚子,因此這個目標函數首先是生存:要能賺錢,其他都是第二位的考慮。

但現在大傢的生存環境已經有瞭明顯的改變。自然,有房住、有車開還是剛需,但可以假定,你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不會住橋洞,也不會被動餓肚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就業目標的確定,可以有點更高的追求,比如:有生之年由於所從事職業帶來的幸福總和的最大化,通俗地說就是:讓你的幸福感更多點,如果有時會有痛苦,那痛苦也相對少。

所以,不知你是否同意這樣的就業目標函數:把每一天上班所帶來的幸福加總,再減去每天由於上班導致的痛苦的總和,這個餘數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函數。

如果能夠跳著舞去上班,如果工作沒有工錢你也願意做這個事,如果上班能夠給你帶來很大幸福感,那麼你的選擇基本肯定是對的瞭。

你喜歡金融業嗎?

解決瞭目標函數這個基本問題之後,迎面而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喜歡金融業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得先知道金融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

金融包括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等眾多子行業;在證券行業中,又有投資和投行兩個差別比較大的業務領域;在投資領域中,又有研究和投資(或者賣方和買方)的區別。

不同的子行業和領域有自身不同的特點和差異,隻有充分瞭解這些行業和領域的特點,你才能做出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結論。

鞋子好不好,隻有腳知道;職業好不好,隻有幹過才知道。解決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就得靠學習和實習。

通過學習專業知識,你才能夠瞭解從事金融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通過實習,你才能夠掌握金融行業實際工作中的操作環節和豐富翔實的細節。

實習是瞭解行業不可或缺的過程,書上得來終覺淺,事非經過不知難。你買件衣服還是試試看看是否喜歡,投資一個上市公司也需要很詳細的調研,更何況是從事一份安身立命職業呢!隻有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你才有可能得出是否喜歡一個職業的結論。

你適合金融業嗎?

做金融行業需要什麼樣的稟賦?這也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問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子行業有不同的偏好。對於這個問題,知乎上的回復汗牛充棟,我卻無法給出更好的答案,所以幹脆直接略過。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金融行業需要各種背景的人才,不僅包括會計學、經濟學、統計學、投資學、計算機科學,也包括法學、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等。

這並非意味著你要掌握上述所有知識和技能,但在你會的領域,必須學得很深,掌握得很好,排名最好很靠前——道理很簡單:競爭太激烈瞭,你得有壓倒性的比較優勢才行。

個人之淺見,如果想進入金融行業,你需要補的是你的長板,而不是短板。

金融業會好嗎?恐怕很悲觀

其實我最想談的就是這個問題。金融行業會好嗎?我的結論很悲觀。

首先,好行業的不斷輪轉不支持金融業好花常紅。

以我有限的人生經驗來看,花無百日紅,行業也是。從我略懂世事開始,好行業就一直在輪轉,一開始商業、糧食系統很牛,我的一個研究生同學曾經在一個小鎮糧站工作,據說鎮上四大美女都在追他,其吸引力可見一斑。

然後是郵電系統很牛,接著是電信,再後來是銀行,以至信托、保險、證券等行業。前面 20 年,金融業的確很不錯,目前也還屬於高薪的行業之列,但下一步的輪轉中,金融業會怎麼樣呢?

其次,目前金融業可能已在頂部區域。

根據我們首席經濟學傢李迅雷先生的數據,過去兩年,金融業創造瞭中國 GDP 總量的 8.4%,而美國是 7.3%,日本隻有 5.2%。

你一定喜歡抄底、喜歡逃頂,所以,你一定要認真考慮,當下是否金融業的高點。在身上沒有十足金剛鉆的情況下,你一定不喜歡在一個行業的頂部區域,冒失地地進入這個行業。

再次,金融業目前肯定是一個供給過度的行業。

作這個結論有一定風險,但隻要看看身邊:有多少金融服務隻是在用錢炒錢,有多少金融需求是真正的有效需求,有多少金融機構正在被猛烈調控,相信你會再多思考幾分鐘。

同時,金融業的名聲正在明顯下降。

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到現在國內主流媒體對於金融業的品評;從金融的 " 脫實就虛 ",到杠桿的不當使用和一些龐氏騙局,無不在損害著金融行業的聲譽。作為多年的金融從業者,其中滋味難以言說。

還有,金融人才的競爭局面正在改變。

大量精英們正在以超過你想象的速度和力度湧入金融行業,這加劇瞭人力資源的競爭,甚至會形成踩踏局面。沒錯,你的競爭對手變得更多,且更強大瞭。

同時,大量的人才供給,也在降低金融人力的均衡價格,大概率,你未來的工資肯定會變得比你現在的預期低。

所以我的結論是:金融業並非一定衰落,但目前已經高危。

在這種發展階段裡,千萬不要受周圍吃瓜群眾的影響,那些由歷史經驗直接簡單外推的結論,不足以讓花季的你賭上幸福和身傢——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如果你不是特別能幹,選擇金融行業千萬要謹慎。

最後講兩個故事

分析太無聊,遠不如故事有趣。那好,我們就講兩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第二個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這兩個故事你自然都聽過,但同樣的蠢事可能還會發生在你身上。所以,不要因為過去金融很好,就在金融行業上刻舟以求其劍;也不要因為有人在金融行業躺著賺錢,就死抱著那棵大樹,期待無窮的兔子蜂擁而來,你會唾手而得一世無憂。

自然,每段人生都有公共性,但最靠譜的部分都是私人的。個人的選擇及由此衍生的經歷,永遠無法替代。作為前浪,我本想提供一些東西,或許與智慧有關,但寫出來後,又感覺多少詞不達意。

幹脆,用《臥虎藏龍》的一句臺詞結束吧——

" 無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來源:聰明投資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