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巴比特資訊 "(ID:bitcoin8btc),作者:胖小喵;36 氪經授權轉載。
早前就聽說央行要對掃碼支付進行限額,每日最高 500 元。這一部署,在今日得到瞭落實,央行表示:" 由於靜態條碼易被篡改或變造,易攜帶木馬或病毒,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為 D 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 500 元。" 此規則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除瞭對於消費者(支付方)規定瞭要求,對於收款方央行也大大提高瞭門檻,要求如下:
" 對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監管規定免於辦理工商註冊登記的實體特約商戶(小微商戶),收單機構在遵循 " 瞭解你的客戶 " 原則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審核商戶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文件和輔助證明材料為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輔助證明材料包括但不限於營業場所租賃協議或者產權證明、集中經營場所管理方出具的證明文件等能夠反映小微商戶真實、合法從事商品或服務交易活動的材料。
以同一個身份證件在同一傢收單機構辦理的全部小微商戶基於信用卡的條碼支付收款金額日累計不超過 1000 元、月累計不超過 1 萬元。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結合小微商戶風險等級動態調整交易卡種、交易限額、結算周期等,強化對小微商戶的交易監測。"
對於小微商傢來說,這一政策的落實,的確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如果想要獲取收款資格,首先要提交上述的各種材料。不僅如此,由於央行對於消費者靜態支付的限額,留給消費者的路就變為:1. 好好省著用自己 500 的靜態支付額度(靜態支付即為目前最常見的掃碼支付)2. 使用現金 3. 使用動態支付。這樣小微商傢在取得資格之後,就不得不加強自己的動態支付能力,即掃碼槍等設備的儲備,而動態支付不僅僅包含瞭掃碼槍,更包括背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所需要的設備,而這再次提高瞭小微商傢收款門檻。
對於支付寶來說,在致力推行 " 無現金社會 " 的路上沒少吃苦。我們從頭說起:
2015 年,微信支付首次提出 "88 無現金日 ",時間定在每年 8 月 8 日,倡導社會公眾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
從公開信息來看,馬雲最早一次提及無現金社會,在 2016 年 11 月,當時馬雲在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佈會談時,建議馬來西亞建設無現金社會。
2017 年 2 月 28 日,支付寶對外稱,希望用 5 年時間,推動中國率先進入無現金社會。為此,螞蟻金服發起成立瞭無現金聯盟,並稱未來兩年將提供 60 億元來幫助聯盟成員推進無現金進程。
在螞蟻金服開放平臺上,首頁的商業合作第一項即為 " 支付推廣合作 "(更加通俗的講是 " 收錢碼 "," 收款碼 "," 支付紅包 " 的業務推廣),對於服務商,他們:每月返傭,營銷支持,免費物料,口號是 " 助力萬千商傢加入移動支付 "。
對於服務商,支付寶給出的待遇(下圖是推廣合作 2017 年 5 月第三版)是 30/ 戶 * 城市系數,根據一二三線城市的歸類,支付寶規定瞭由高到低的城市推廣系數,在北上廣深,一傢商傢開通收錢碼,服務商得到 54 元(這是有效商傢獎勵,還不包括商傢流水獎勵等),2017 年初的推廣熱潮不僅讓眾多早期進入的服務商賺的缽滿體滿,也讓 " 讓萬千商傢加入移動支付 " 一步步得以實現,街頭上甚至是小攤小販都開始有自己專屬的商傢收款碼。
在 2017 年 8 月 8 日無現金周前,支付寶已經開始倒數,但是無現金活動的如火如荼也引起瞭央行的關註,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 7 月 24 日至 25 日召開的央行 2017 年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提出," 對社會上片面強調非現金支付的行為,要加強宣傳引導和規范 "。7 月底,有消息爆出,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告知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在 " 無現金城市周 " 活動中去掉 " 無現金 " 字眼;二是撤掉所有含有 " 無現金 " 字眼的宣傳標語;三是公開告知參與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尊重消費者支付手段的選擇權。
隨後即遭到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辟謠,表示 " 從未對各分支行下發過這樣的書面通知。對於市場推廣行為不做幹涉,但不應有不收現金的行為。"
然而事情並未結束,不論是武漢分行的約談還是輿論的壓力,在此後的 " 無現金周 " 支付寶悄悄改成瞭 " 黃金周 "。
回到現在的限額政策,最大影響的可能是小微商傢們,而這一部分小微商傢(各種便利店,各種餐館,各種菜市場,小攤小販)就是支付寶過去豪擲 60 億元的重點推廣對象。(小編註:流年不利,最近餘額寶也被限額瞭,聽說很多人每天定瞭 9 點的鬧鐘,搶餘額寶的額度,捂臉)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損失的又是什麼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院董希淼表示:" 主流支付機構,條碼支付 95% 以上都在 500 塊以下,2017 年上半年主流支付機構條碼支付平均支付金額為 108 元。對於實際的使用,無論是商戶或者是個人都不會帶來實際的影響。"
如果我想成為一名歌手,有人跟我說你有 95% 的幾率會失敗,因為你唱得太難聽瞭,我禁止你有這樣的想法,一個人夢想的權利就被剝奪瞭。
也許這個比喻會有人說是牽強附會,但是你有些權利,可能你一輩子都用不到,但是至少你還擁有,至少你有的選擇。
所以說對於普通消費者本身來說,損失的到底是什麼?是我現在可能暫時用不到,但是不想被剝奪的權利。
央行的選擇引發加密貨幣上的幾點思考
從很多創新的事上,央行的態度一直都是 " 鼓勵創新,防范風險 ",但是這句話其實是很模糊的," 鼓勵 " 和 " 防范 " 的力度到底是什麼以及是什麼方面,這些都不得而知,所以這句話似乎是萬金油,無論在哪種場景之下,都是很好的潤滑劑。心裡可能琢磨著不同的事的人,聽著都洋洋得意。
不論 " 無現金社會 " 的推進是支付寶一意孤行還是有央行的保駕護航或從中作梗,同樣有很多人對 " 無現金社會 " 表現出各種擔憂。
1." 無現金社會 " 讓窮者更窮?
無現金社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要有銀行賬號,需要銀行卡,這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目前沒有銀行賬號,沒有被所謂的金融服務所覆蓋。那麼對於這些人來說,無現金社會似乎是殘酷的,甚至被淪為 " 棄民 "。從這個角度來說,以區塊鏈為底層的數字貨幣也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預計到 2020 年,世上 60 億居民都將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因而對於沒有金融基礎設施的人群來說,電子支付也將得以實現,而將數字貨幣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愛沙尼亞這個效果顯然走在世界前列。從 1991 年到 2018 年,數字王國愛沙尼亞的進擊:讓國傢再無邊界
2." 數據寡頭 " 和用戶數據畫像的形成
近幾年,隨著金融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據資源成為各方競相追逐的金礦。2017 年 6 月,快遞行業 " 菜鳥 " 和 " 順豐 " 沖突的實質,即為數據資源凸顯背景下的數據爭奪戰," 菜鳥 " 認為出於安全的考慮,需要 " 順豐 " 提供多種數據,而 " 順豐 " 則認為這些數據超出瞭服務范圍,屬於 " 用戶隱私數據 ",從 " 誰動瞭誰的奶酪 " 之爭到實質掐架,都是數據主權作祟。
支付機構巨頭掌握瞭你喜歡吃什麼,喜歡穿什麼風格的衣服,喜歡玩什麼,一般花多少錢,收入是多等等,每年支付寶也會給出一份整年的消費清單甚至分析報告。匯聚瞭大量金融數據的巨頭成為 " 數據寡頭 ",每個人在他們的數據庫中均有一套精準到可怕的數據畫像。
馬雲說:" 大數據讓預判和計劃成為可能。" 說不上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從生活便利角度來說,也許是好處,但從個人隱私而言,總有中被侵犯瞭的感覺,但是你不得而為之,為瞭生活中的某些便利而放棄某些權力。
在這個問題的思考上,有沒有可能在建立數據畫像的同時又不緩存這些數據呢?也許區塊鏈可能提供瞭解決方案,在去中心化的基礎上,讓數據不再沉淀在某個中心數據庫中,讓每個人做自己數據的主人,並從中獲利。
3." 無現金社會 "=" 老無所依 " 的社會?
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國 60 歲以上居民為 2.4 億,占全國人口 17%。" 無現金社會 " 正如支付寶所宣傳的那樣,無必要拘泥於字面的意思,而是 " 讓更多的人使用移動支付 "。不是一棒子打死,不再有現金瞭,正如電子閱讀一樣,書本也從未消失。而且無現金社會的推進絕對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逐漸更迭的過程,當真正到瞭那天,當年在鼓吹無現金的年輕人可能也已成為瞭老人。(另外絕不要低估老人及農村的科技普及水平,小編過年回農村的時候,買菜阿姨都掛著支付寶二維碼。)
對於構建 " 無現金社會 ",筆者認為區塊鏈有著無限的潛力,而這一點馬爸爸的話可能更有說服力,他表示:" 對於比特幣,我沒有太大的興趣,我想知道的是,比特幣可以給社會帶來什麼?但話說回來,我自己認為比特幣技術功能非常強大,所以在阿裡巴巴,alipay 中,我們也正在試圖確保,我們將推動世界進入一個,無現金社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