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倉到底值不值得投?

10-28

編者按:本文由公眾號鯨準(rong36kr)原創,作者:李奧,36 氪經授權發佈。

共享健身倉是被 " 共享經濟 "" 無人值守 " 的概念在 2017 年一路叫囂著向前跑帶起來的,從共享單車開始,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廁紙,以及之後無人值守帶火的一撥無人便利店、娃娃機、迷你 KTV、共享健身倉,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進入市場沒有壁壘、第一天就有現金流、資本可以幫助其迅速擴大規模、用戶習慣培養好瞭之後可以很快收回成本獲得盈利。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類項目到底值不值得投。

健身行業市場簡析

國傢政策的支持

經濟發展帶動體育健身行業向好

2016 年我國人均 GDP 已經達到 8100 美元,據國際經驗顯示,一國的人均 GDP 超過 8000 美元,體育健身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

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消費升級意識的覺醒,人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關註。

國內健身俱樂部市場空間測算

資料來源:北京歐立信信息咨詢中心

從圖表可以看出我國健身會員滲透率大約 1.2%,資料顯示亞太地區的健身俱樂部會員平均滲透率為 3.8%,我國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移動互聯網給健身行業帶來變革

Keep 等健身軟件以內容 + 社交的形式創新健身體驗,擴大瞭健身覆蓋的用戶范圍,使健身的場景更加多樣化。

移動支付的普及使自助服務更加便利,帶動無人值守健身房的發展。

運動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健身器材的研發,讓健身變得越來越智能。智能硬件可以采集用戶的運動數據,用戶可以精確看到健身所帶來的成效,互動體驗性更好。

三種新型健身房模式對比

一直以來傳統健身房走的都是超發年卡兼賣課程的重資產重銷售模式。從加盟商角度看,平均每間健身房上千平米,開店成本在 500 萬以上,最快也要 2-3 年收回成本。從用戶角度看,國內大型健身房大約有 1 萬個,會員人均消費為 2000 元 / 年,健身房數量太少,健身價格太高,並不能滿足普通人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低價、月付、小而美,才是健身行業的大趨勢。所以近些年,一些新型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 24 小時自助健身房、集裝箱式健身倉和共享健身倉。

三種新型健身房對比如圖表:

數據來自鯨準數據,公開媒體報道

三種模式各自的主要優劣勢

集裝箱式健身倉勝在設備多樣及成本較低。內部設施除瞭跑步機,還有其他可以鍛煉局部肌肉群的設備,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健身需求。而且他以集裝箱的形式出現,房租成本低,建造靈活。但是這種形式的健身倉有違建風險,南京市自助健身房運營商 " 矮馬健身 " 曾被告知,搭建合法的、面積 200 平方米內的臨時建築,需要取得土地權屬。土地權屬方要想在已取得土地產權的地面上搭建臨時建築物,需到區住建部門申請,審批通過後方可搭建。辦不到合法手續,室外不能搭健身倉。

自助健身房贏在收入來源多樣。200 平米的自助健身房一般會提供團課或者私教課,用戶可以在線上預約,線下去健身房上課,包括瑜伽、普拉提、肚皮舞、瘦身課程等,這是自助健身房一塊很重要的盈利渠道。例如光豬圈聲稱其收入構成目前私教收入占 36%,會員收入占 64%,未來私教的占比會進一步提高。超級猩猩的健身房分為 300 平米的團課健身房和 60 平米的集裝箱式健身倉,公開報道顯示團課是其核心優勢。自助健身房主要問題在於開店成本高,對選址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要做好前期調研,位置選的好不好,是健身房的核心競爭力。

共享健身倉的主要優勢在於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及回本周期短。設備搭建在社區內部,對用戶來說使用起來非常便利,同時在運營方面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對選址也沒有什麼要求。而且共享健身倉的倉體小,隻能容納一到兩個人,保證瞭服務與收入掛鉤,避免瞭無人自助健身房 " 一人掃碼開門一群人進去健身 " 的營收困局。共享健身倉的主要問題則來自於三個方面:首先設備單一,基本隻有一個跑步機,並不能滿足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其次是價格問題,對於經常跑步的人來說價格並不便宜,如果每周跑三次,每次半小時,一年需要 6*3*52=2112 元,價格和傳統健身房年卡相當;最後是安全問題,狹小的封閉空間,容易產生安全隱患,比如機器故障、電路失火等。

共享健身倉與迷你 KTV 對比

比共享健身倉先火的迷你 KTV,與共享健身倉一樣是無人值守自助服務型設備。二者設備形態、設備成本均類似,盈利模式也相仿,有很多可比較的地方:

數據來自公開媒體報道

從數據可以看出,迷你 KTV 的客單價更高,但成本尤其是地租成本遠高於健身倉,據創業者測算,日流水可以達到幾百至上千,快則兩三個月即能收回成本。實際看來,迷你 KTV 出現到現在差不多半年,後續報道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公司並沒有如預期一樣獲得盈利。一線城市地租太貴,二線城市用戶太少,大部分至今都在虧錢。

筆者認為迷你 KTV 長期發展存在一定桎梏,主要為三點:

▪ 首先,KTV 有很強的社交性,是一種線下聚會手段,K 歌隻是一種形式,而不是目的,有這類需求的人是不會去迷你 KTV 的。

▪ K 歌另一個作用是情緒宣泄,2 平米的狹小空間影響發揮、透明的墻壁暴露隱私,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宣泄場所。迷你 KTV 能滿足的也就是臨時性娛樂半小時這種場景。

▪ 第三在價格方面,一線城市傳統 KTV 包房確實小貴,給瞭迷你 KTV 存活的可能,而二三線城市本身 KTV 團購就很便宜,學校周邊 KTV 小包能低到十塊一小時,這時迷你 KTV 沒有絲毫競爭優勢。

與此相比,共享健身倉的優勢就比較明顯。基本沒有地租成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健身相對更高頻,每周跑兩三次的大有人在,很多社區周邊沒有健身房,也沒有公園,對於想要偶爾跑跑步的人來說,共享健身倉提供瞭很好的服務。

如何做及未來前景展望

共享健身倉要想做好,首先要把控住渠道,也就是社區。前期投放的時候調研好健身倉的主要用戶群,後期大量鋪設的時候,針對不同社區的用戶畫像鋪設不同數量的健身倉,保證整體效用最大化。

健身倉鋪設不必像共享充電寶那樣急,每個社區都是獨立的,不需要太多的用戶教育,就可以讓社區的居民用起來。健身倉成本低,選址靈活,在資本的加持下可以迅速擴張,產生規模效益。

其次要做好用戶體驗,包括 APP 的應用體驗、健身倉位置定位是否準確、掃碼開鎖是否足夠智能、計費時長是否無誤、運動設備是否完好、發生電路失火等安全問題是否能保證用戶的安全等等。

以及要根據健身倉在社區的受歡迎程度鋪設合適的數量,鋪設太少,想健身的人一直遇不到空閑設備,用戶習慣就不能培養起來,久而久之健身倉就會淪為擺設。

第三是做好營銷。通過費用減免、體脂測量,數據跟蹤等,引導用戶走出房門下樓跑步,讓跑步成為一種習慣,提高用戶黏性,後期可以搭載產品,運動手環、智能運動鞋等等獲得增值收入。

共享健身倉是沒有壁壘的生意,現在各傢都在打差異化服務,比如 " 純凈跑 " 主打負離子空氣凈化設備,面向中高端社區,可以說 " 賣的不是運動是空氣 ";蝸牛倉采用嵌入式跑臺,跑步體驗更好。

那麼共享健身倉的未來前景呢?

▪ 未來的走向可能是 to B 服務

超級猩猩、樂刻運動等已經開始與長租公寓合作,幫助公寓運營商搭建小型自助健身房。共享健身倉運營商未來也可以選擇為社區物業服務,幫助物業鋪設健身倉來獲得營收。

▪ 成為線下流量入口

如果可以把項目做大,在用戶規模上達到一個可觀的量級,那麼,共享健身倉可以成為一個線下流量入口,結合大數據分析,為其提供其他服務提供信息支撐。未來的想象力包括但不限於:搭載自動售賣機;幫助 B 端做廣告營銷;在 APP 內做好內容,嘗試內容付費、線上課程以及電商等等。

項目盤點及資本入局情況

目前共享健身倉已知的創業項目一共有五個,相關情況對比如表:

獲得融資情況

至今入局的五個創業項目,有四個已經獲得融資,其中:

▪ 覓跑獲得三輪總計超過一億元的融資,領跑共享健身倉行業。

▪ 全民酷跑獲得陳一冰的投資,奧運冠軍為其背書。

自助健身房熱度趨勢:

數據來自鯨準

從 17 年 5 月至今,關於自助健身房的熱度趨勢一直在上升,並且在 9 月達到瞭高峰。迷你 KTV 目前統計有大約 16 個同類項目,按照自助健身房目前的熱度趨勢來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公司入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