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內戰:神秘操控者浮出水面

11-03

本文轉載自財經雜志(ID:i-caijing),文:劉泓君,編輯:宋瑋瑋

「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妖怪已經放出瞭瓶子)。比特幣錢包公司 Xapo 總裁 Ted Rogers 這樣形容這場比特幣內戰。這句諺語源自《一千零一夜》裡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意思是妖怪一旦放出瓶子,就會對世界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用這個故事來形容現在的比特幣最恰當不過瞭,「妖怪」指的是比特幣擴容事件。

比特幣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怪胎,一種完全沒有政府信用的「虛擬貨幣」造就瞭無數財富傳奇,根據現有交易價格計算,這個經濟產業鏈市值已經達到 910 億美元,相當於一個百度。它的發明始於一個名為「中本聰」的賬號寫的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本聰的真實身份,這個神秘代號的主人,是比特幣史上的最大謎團。

早在 2009 年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就埋下瞭一顆定時炸彈——比特幣早期很便宜,隻要花幾美分就可以發出非常多的垃圾交易,惡意地把區塊數據撐大,撐滿硬盤導致正常交易無法進行。所以他加瞭一個 1M 區塊限制。白皮書發佈之後,他自己在社區留言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未來存在的比特幣擴容隱患。

目前每個比特幣的區塊大小為 1M,每秒可以處理 7 筆交易。2015 年以來隨著比特幣價格上升、交易火熱,這個容量已經不夠用瞭,導致比特幣網絡日益擁堵,擴容勢在必行。

比特幣是由一系列的共識規則決定,擴容就意味著修改共識規則。一旦規則改變,一個依托於比特幣主鏈基礎的新貨幣就會產生,一個關乎哲學與信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特幣是否還是比特幣?新舊幣究竟誰才是比特幣?

理想的情況是,如果修改方案所有人都認可,一個新的貨幣就可以理所應當地替代比特幣;但當擴容方案存在爭議時,就存在著一場算力(指挖掘比特幣的能力)與技術開發的競爭,新貨幣也將面臨身份認同的危機。

如果把比特幣比作一個王國,不同擴容方案的支持者就是這個王國的不同政黨。目前比特幣兩大對立政黨分別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派和紐約協議派。前者控制著比特幣的代碼以及關乎信仰的權威;後者是交易所和大礦主組成的聯盟,他們是在今年 5 月「紐約協議」簽訂的那一刻產生的。

其中,紐約協議派的一傢中國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它的最終決定將直接影響比特幣的走向。這傢世界上最大比特幣礦業公司在今年 8 月初為瞭狙擊對手,對比特幣做瞭一次分叉,一種依托於比特幣主鏈的新貨幣——比特幣現金誕生瞭,比特幣的王國由此分裂。

在這場內戰中,沒有權威的聲音可以判斷對錯,這正是比特幣今日危機的根源。當年中本聰創建比特幣的初衷——建立一個不依托於政府信用、去中心化的貨幣。這導致中本聰消失後,比特幣的世界裡隻有民主、沒有權威,但民主是無法解決民主自己的問題的。比特幣擁堵自 2015 年以來已經非常明顯瞭,但當不同利益團體都在試圖解決行業重大問題時,他們必然無法達成一致。

所有人都在密切關註比特幣今年 11 月 17 日即將發生的第二次分叉。這是代表礦池與交易所的紐約共識派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對決。

如果說政府的監管以及其他虛擬貨幣的發展是比特幣王國的外患,從未被外界各種勢力打倒的比特幣,很可能死於自己的內亂分裂。生死大考之時,比特幣神秘的操控者們逐漸浮出瞭水面。《財經》獨傢專訪瞭這場事件的主角和利益相關方,試圖還原比特幣分裂始末。

紐約共識與香港往事

紐約共識是一場大礦主與交易所的妥協。而核心開發者的缺席,為接下來的一系列鬧劇埋下一個長遠的伏筆

2017 年 5 月,來自 22 個國傢的 58 個公司代表從全球各地飛來,聚集在紐約的酒店裡參加瞭一次秘密會議。這個會場幾乎匯聚瞭比特幣產業鏈最具有價值的公司,包括交易所、礦場,以及這個產業鏈上新晉的實權人物。

Blockstream 的首席戰略官繆永權(Samson Mow)接受邀請來到紐約參加比特幣擴容會議,臨進場卻被 Barry Silbert 攔在門外。Barry 是這場會議的組織者,同時也是虛擬貨幣風險投資機構 DCG 的合夥人。

「他們隻想相互妥協,不想開發者參與,因為開發者參與瞭就無法達成共識。」繆永權作為開發者的代表說道,「他們既不能代表公司,也不能代表用戶,也沒有發郵件問開發者,怎麼能算達成協議。」他認為,這是一場不懂技術的商人為瞭商業利益進行的相互妥協。

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缺席,為接下來六個月的紛爭和種種鬧劇埋下瞭一個長遠的伏筆。

要深入瞭解這場紐約共識背後的利益糾葛,首先需要瞭解一個中本聰的嫡系部隊——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團隊(Bitcoin Core,下文簡稱「Core 團隊」)。

繆永權背後的利益代表者是 Core 團隊。在中本聰消失之後,比特幣的開發維護任務由中本聰傳給瞭加文·安德森(Gavin Andreesen),加文又把代碼權限分權給瞭其他 4 名開發者,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形成瞭今天的 Bitcoin Core。

你可以把這支開發團隊理解成為一個松散的志願者團體,他們沒有工資,在一個公共的社區為比特幣安全、擴容等技術問題提供服務。在比特幣的眾多開發團隊中,Core 團隊因為良好的技術能力與聲譽,贏得瞭 90%以上的礦池、交易所的支持。

後來,又有眾多 Core 派志願者加入 Blockstream。Blockstream 這傢公司就與 Core 團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是 Core 團隊的發言人與利益承擔載體;Core 團隊在比特幣社區的威望也在幫助 Blockstream 的商業化。

除瞭對比特幣做安全維護,Core 團隊核心職責是尋找比特幣擴容的安全方案。從 2014 年開始,以加文為首的 Core 團隊一直在提大區塊擴容方案,但是加文的方案一次次沒有通過其他人的認可,一個標志性事件是,2015 年加文和他的合作夥伴 Mike Hearn 將區塊大小提高到 8MB 的提議未被 Core 成員認可而被剝奪代碼合並權。因此,Core 團隊內部也有過分裂,湧現出各種小團體。

比特幣要擴容,需要獲得 51%以上的算力支持,才能讓升級的方案存活下來。這就是說,一直以開發團隊擴容方案為主導的比特幣,現在多瞭一個一言九鼎的勢力方——礦場。

此時,被稱為「全球比特幣最具價值的公司」的比特大陸實際控制人吳忌寒浮出水面。他執掌著比特幣 30%的算力,擁有著事實上的否決權。

簡單概括這場擴容方案的爭議焦點——是否維持比特幣區塊大小不變,爭議兩方分別是:代表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 Core 團隊,以及吳忌寒為代表的大礦池。

Core 團隊支持保持 1M 的區塊大小不變,而在比特幣上層使用隔離見證,並在區塊上多搭一層閃電網絡來解決擁堵問題,控制大多數重要比特幣協議的開發者 Blockstrean 公司可從側鏈和閃電網絡中的有關專利產品中收取手續費;以吳忌寒為代表的大礦池希望擴容方案能擴大區塊大小,他們認為隻有大區塊才可以根本上解決擁堵降低手續費,而大區塊有利於大礦池的中心化。

隔離見證是為瞭讓區塊鏈承載更多的交易量而設計的,區塊上的信息分為交易信息和見證信息。每筆交易裡,如果隔離瞭見證信息,就可以讓區塊承載更多的交易;閃電網絡則將交易放到傳統區塊之外進行以緩解擁堵。

最終,這場 Core 團隊缺席的紐約秘密會議約定的是分兩步實現比特幣的擴容:1. 首先啟動隔離見證(Segwit)方案;2. 六個月內將比特幣的區塊擴容到 2MB。這在業內被稱為紐約協議或紐約共識。

這與去年達成的香港共識的內容幾乎一樣,不同的是,這次共識的方案分兩步執行,而不是直接把區塊容量擴大到 2MB。

2016 年 2 月 21 日, 在香港的數碼港曾產生一項「香港協議」。這項協議是 Core 團隊和大礦主共同參與達成的。但最終因為 Core 團隊的臨時毀約而沒有執行。毀約原因是因為雙方在細節上以及對執行的理解上仍存在分歧。因此,「香港協議」破裂。

Core 的「毀約」直接觸怒瞭吳忌寒。他在去年 10 月份依然沒有聽到硬分叉的事情,表現的非常不高興。

硬分叉是指當比特幣系統升級時,用戶需要升級錢包才能繼續用下去;如果用戶不需要升級自己的錢包也能繼續用下去,就是軟分叉。硬分叉的風險在於,所有交易所、錢包以及用戶都需要進行安全升級,是牽動產業鏈的大事件。如果有用戶沒升級自己的錢包,那他就留在瞭舊版本的比特幣上,他會發現自己的比特幣,和升級瞭錢包的比特幣是不兼容的,就產生瞭兩個比特幣,系統就會產生混亂,發生數字資產丟失事件。

繆永權是 Core 團隊當時參加香港共識的代表。他稱香港協議隻是有四五個來自 Core 的開發者答應願意一試當時討論的擴容方案,這四五名開發者並不能代表 Core 團隊,而 Core 團隊並沒有毀約,也做瞭技術展示。

香港協議破裂以後,一支叫做 Bitcoin Unlimited 的團隊嘗試去除區塊容量限制進行硬分叉,通過市場發展決定區塊大小,最終因為開發能力不足,出現幾次 Bug 之後被迫停止。目前,這個團隊宣佈支持吳忌寒的 BCC(比特幣現金),他認為這場失敗也部分源於理念過於超前。

香港協議談判破裂以及 Bitcoin Unlimited 的失敗,意味著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與比特幣大礦主吳忌寒之間的關系破裂。

與 Core 團隊關系破裂之後,今年 5 月,大礦主卻拉來瞭原本在這場爭議中持中立態度的盟友——交易平臺。

當以太坊智能合約的發展帶火瞭 ICO,以太幣同期價格一度上漲到 2800 多元,市值曾一度達到比特幣的 70%,這個外部的沖擊讓比特幣群體產生瞭危機感。同時,迫在眉睫的擴容問題又遲遲沒有結果。所以,焦慮中的礦工礦池和交易平臺在紐約會議中達成妥協。

發起「紐約共識」的 Barry 是一個商人,他擅長於對各不同利益代表說不同的話語取得大傢的認同。這導致的後果是——一些簽名者並沒有意識到這場所謂的共識並沒有得到 Core 團隊的認可,這就意味著共識並沒有真正達到意見統一,他們升級的結果,可能成為血緣不正統的「山寨幣」。

也有一部分當時支持簽字擴容的人公開宣佈退出紐約協議。截至今年 10 月初,已經有魚池、Slush 等礦池宣佈退出紐約協議。若排除這兩方,紐約協議仍然有 85%的算力支持。

比特幣安全提供商 BitGo CEO Mike Belshe 最初是這場大會的反對者,他拒絕參加這次大會的原因是:「這些解決方案在 2016 年的香港共識中已經談過瞭,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開一次一樣的會。」最終,他同意瞭紐約共識的方案。

Ted 是當時在紐約共識上簽過字的人。他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花瞭三個月的時間才研究清楚比特幣擴容問題是什麼。」也就是說,當時的決定讓他沒有明白簽下的字意味著什麼。

攪局者

比特幣現金的誕生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它將在未來與比特幣爭搶算力。這個新幣誕生背後,是比特幣擴容方案兩種哲學理念的對決

由於 Core 團隊拒絕參加「紐約共識」會議,並且宣告不管是否有人同意,都將在 8 月 1 日強制推出隔離見證方案,由用戶自行選擇是否支持。該事件也成為 UASF,即激活用戶的軟分叉。

資料圖

最終,為瞭狙擊 Core 派強制實行隔離見證,吳忌寒聯合比特幣的開發者提出瞭一個叫做 UAHF 的硬分叉方案。這一方案是,在對比特幣原鏈上的所有數據備份後,該方案取消瞭隔離見證的升級和 1MB 區塊大小限制,采用動態區塊大小,最高限制到 8MB。

比特幣原有的主鏈上,硬分叉產生的新貨幣誕生瞭。這種貨幣被定義為「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也稱 BCH,更多業內人士習慣性稱為 BCC。

吳忌寒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詳細講述瞭隔離見證的技術原理,他認為這項技術本身並無好壞。但是他在 8 月份堅持沒有讓 UASF 通過的理由是安全風險,他也不能接受 Core 派把這項技術變成與大區塊方案對抗的政治武器。

這並不是比特幣唯一的一次分裂,早年 Mike Hearn 創建首個大區塊擴容版本 Bitcoin XT 時,就嘗試分叉,但最後以失敗告終。他自己在總結失敗理由時說道:「比特幣系統(礦業)目前已經完全被中國控制。」同時由於分叉導致比特幣社區分裂,這個協議也遭到瞭強烈的攻擊。

比特幣現金誕生以後,誰是真正的比特幣?伴隨著 11 月比特幣還將迎來第二次分叉,這個有點哲學卻又現實的問題爭論不休。

在《財經》記者采訪的諸多業內人士中,大傢對吳忌寒如何定義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非常關心,這關乎這個新幣種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比特幣未來的走向。

吳忌寒向《財經》記者這樣描述雙方的關系:比特幣現金就是比特幣現金,比特幣就是比特幣。比特幣現金有自己獨立的路線,對以後的前景和未來發展,有不同於比特幣的理解。在比特幣分叉之前,跟比特幣有一段歷史淵源,但是分叉之後就是自己的獨立社區,僅此而已。

對於什麼是比特幣,吳忌寒認為:「比特幣社區已經被 Theymos 給掌控瞭,以 Theymos 為核心的少數四五個人可以對比特幣做出任意更改,他們說什麼是比特幣,什麼就是比特幣。」

吳忌寒口中的 Theymos 是一個匿名的網絡代號,屬於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他掌控瞭海外絕大多數的話語權,控制一些比特幣的核心信息發佈渠道與社交網站,並且與 Blockstream 公司的一些工程師構建瞭聯盟,他們在 Reddit 共同管理瞭一個訂閱人數眾多的頻道。這個聯盟中,他們還負責管理比特幣技術專傢經常討論問題的郵件小組,而這個郵件小組是技術開發討論發生最重要的地方。

他認為,接下來比特幣現金將走一條與比特幣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通過擴大區塊,目前比特幣現金的手續費隻有比特幣的千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他反復強調,他對貨幣價值的認同,是貨幣的交易屬性,可以買賣商品,因此需要低廉的手續費與快捷的使用體驗。

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認為,比特幣是法幣的競爭貨幣,這個理論是哈耶克提出來的,哈耶克是 197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認為政府不可能抑制住濫發法幣的沖動,最好的辦法就是競爭,通過市場投票優勝劣汰。比特幣要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他們需要貨幣的去中心化,未來的貨幣體系需要有很多不同的貨幣出現,相互競爭,而不再依托於政府的信用。

「如果你是開發者,希望做一個好的系統可以使用上百年,改變金融產業。如果是礦池,會更多受短期利益驅使,希望賺更多的錢。」繆永權稱,「我們要平衡所有群體,不希望一方獨大。」

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諸多人士都對 8 月份的擴容事件敢怒不敢言,他們都會用「不高興」這種態度去討論比特幣現金的誕生,但是卻在認真考慮是否在交易所和錢包內上線代幣比特幣現金。

按照比特幣現金的發展規劃,它背後藏著一個強大的野心,解決交易的便捷性,讓比特幣從資產向貨幣過渡。分叉之後,比特幣現金要做什麼,吳忌寒要做什麼,一直是大傢聚會的討論焦點,圈內也充滿瞭關於吳忌寒的流言蜚語。

今年 8 月底,比特幣大漲,一位演講者在與圈內好友私下聊天中打開 K 線圖稱:「這輪比特幣大漲是因為吳忌寒想要把比特幣價格抬起來,然後強行推行自己的 BCC。」

「Bitcoin XT 就分叉失敗瞭,要分叉除瞭礦池,你還要有支持你的交易所把幣價抬上來。吳忌寒目前已經與一些中國交易所有合作,自己也投資瞭韓國的交易所。」

吳忌寒本人對《財經》回應稱:「比特幣總市值那麼大,怎麼可能抬得動呢,也沒有投資韓國交易所。」

根據交易所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五個韓國交易所成交量占瞭 BCC 的 60%,美國占成交量的 25%,而中國隻占 BCC 成交量的 5%。

9 月,伴隨著我國政府對 ICO 的一聲禁令,要求清退所有 ICO 項目,一時國內項目發起人大量湧向海外:「現在有人故意把盤抬起來,因為他們算準瞭這個時間點中國創業者需要買入大量的比特幣用於 ICO 清退工作。」

這些在幣圈折騰瞭六七年的「元老們」,靠著炒幣、ICO 與國傢大力扶植的區塊鏈創業項目發傢致富,也知道自己的莊傢是誰。繆永權稱:「比特幣這個經濟規模還不夠大,目前權力也很集中,隻要幣夠多錢夠多不排除有操縱市場的可能性。」

根據 Coin.dance 10 月顯示的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挖礦圖對比,當天挖 BCC 的收益比 BTC 低 14.4%,BCC 的挖礦難度相當於 BTC 的 6%。

分析人士稱,圖中 BCC 的挖礦收益顯著超過瞭 BTC 幾次,極端情況下,BCC 鏈算力一度達到 3.5E,而 BTC 鏈隻達到 4.5E,分流瞭 BTC 的接近一半的算力,這會導致比特幣鏈上的交易大幅擁堵,1 小時的確認手續費高達 0.003 到 0.004BTC。

一個詭異的現象是,在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的礦工中,90%的比特幣都是實名制挖,而挖比特幣現金的有 70%以上的匿名算力。這意味著,很多人在匿名支持 BCC。

在中國政府出臺種種對比特幣不利措施後,幣價一度跌至 3000 多美元。加上面臨分叉的達克摩斯之劍,當時大傢一度對比特幣的信心降到最低點。

業內人士認為,除非比特幣永遠保證挖礦收益比 BCC 高,否則一旦因為擴容失敗、再次分叉、價格自然回調等種種原因,導致比特幣幣價下跌,很多礦工就會選擇繼續挖 BCC,從而導致比特幣更加擁堵,更多人信心喪失拋售比特幣,最後礦工更加轉移到 BCC,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比特幣的崩盤。

「BCC 的算力與收益率精準控制在略低於比特幣的價格上。」一位核心人士稱,這樣就維持瞭比特幣的正常運轉。這或許解釋瞭吳忌寒為什麼這麼盼望比特幣發生硬分叉,這種精準控制的能力,正是所有人擔心的——即使他沒有作惡,但是他擁有控制的能力。

起底大礦主

令比特幣社區不安的是,隨著吳忌寒擁有的算力越來越多,他的話語權就會變得越來越大,這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初衷相背離

在內蒙古的達拉特經濟開發區,有著八棟藍色廠房,廠房外的墻壁上印著幾個大字「Bitmain」,這是指比特大陸這傢公司。這裡曾是中國的煤炭重鎮。如今,這個小鎮廠房內,擺放著密密麻麻的機器和冷卻風扇。

這隻是比特大陸眾多礦場中的一個,在新疆和雲南,還有很多這樣的礦場。在當地人看來,他們並不知道管理的這些機器在做什麼以及運算原理,但是,這些礦機給瞭他們一份相對較高的收入。

這些礦場背後的主人是比特大陸,公司自己研發專為比特幣設計的芯片,生產和銷售瞭行業中 70%的礦機。礦場的算力會聚集到虛擬的礦池進行挖礦,這傢公司還經營礦池業務,比特幣大陸經營的礦池大概匯聚瞭全球 30%的算力。

31 歲的吳忌寒娃娃臉長相,回答問題思維縝密,擅長輿論引導。他 200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有經濟學與心理學雙學位,畢業之後從事風險投資分析工作,2011 年五六月份接觸到瞭比特幣,並花光瞭所有的積蓄購買比特幣。後來他和端宏斌、長鋏聯合創立瞭比特幣社區媒體巴比特。他主導翻譯瞭中本聰的論文,被稱為是「比特幣的佈道者」。

他也是世界上最大比特幣礦業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的創始人,這傢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比特幣礦池蟻池 (AntPool) 和 Pool.btc.com, 還投資瞭 ViaBTC 以及在以色列開設子公司 Connect。曾有媒體猜測,今年上半年比特大陸每月凈利潤為 3000 萬美元,上半年凈收益超過 10 億元人民幣。

根據中本聰發佈的比特幣運行原理,從 2009 年開始,全球計算網絡每十分鐘產生 50 個比特幣,每四年遞減一半。到 2017 年,每十分鐘產生 12.5 個比特幣,一天產生 1800 個比特幣,因此比特大陸一天可挖掘 540 個比特幣。根據比特幣目前的價格計算,比特幣大陸旗下礦池每天生產比特幣的價值超過 300 萬美元。

成本主要是硬件成本投入、場地租建以及耗電量。礦池生產出來的比特幣,會按照擁有礦機的礦工的算力貢獻,分配給礦工。這些礦池是比特幣上遊的生產者,他們有權決定以何種方式運行與挖哪種貨幣。如果礦工不同意,可以將挖礦權力轉移至其他礦池。

但同樣令比特幣社區不安的是,隨著吳忌寒掌握的礦池算力越來越大,他的話語權就會變得越來越大,這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初衷相背離。

最近,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 Roger Ver 也在開設自己的礦池,當問及他為何想要這時候涉及礦池業務時,他告訴《財經》記者:「因為想要對擴容問題有更大的話語權,就需要掌控更多算力。」

今年初,中國政府連出兩項監管政策——禁止 ICO 與停止國內比特幣交易所交易,也讓更多人焦慮,政府何時將礦池納入監管范圍。

吳忌寒稱他並未接到政府的任何監管信號。一位與當年吳忌寒一起入幣圈的人士稱,現在國傢搞區塊鏈創新,很多科技園的做法是先以科技創新圈地,然後吸引創業公司,最後掙租金收入;創業公司也在享受政策上的各種補貼。比特大陸的部分礦場也在通過優惠政策尋找低廉電,而礦場選址的核心要素是哪裡可以找到廉價的電價,這種地方一般靠近一些廉價的發電廠。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比特大陸因為管不好用電問題,曾與新疆政府的關系緊張,吳忌寒回應對此事並不知情;一位雲南礦場前工作人員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礦場被停電而被迫關停。

也就是說,這些在國內的礦場,面臨著政策監管、地方關系以及用電穩定性等重重考驗。

Roger Ver 是大區塊方案和吳忌寒忠實的支持者。他與吳忌寒非常有緣,兩人同樣學習經濟學,一個最早在日本翻譯瞭中本聰的論文,一個在中國翻譯瞭中本聰的論文。他稱自己將更多的資金已經放入到 BCC 中,擁有瞭比比特幣多很多的 BCC。

這場背後的利益糾葛在 Blockstream 團隊與吳忌寒的互相攻擊中暴露無遺。

Blocksteam 指責吳忌寒的方案是大礦池的利益最大化,這種控制能力將最終導致比特幣的中心化;吳忌寒則稱 Core 團隊是一群控制著比特幣社區輿論並對他極盡詆毀的核心,他們反對大區塊的核心理由是,隻有比特幣堵塞瞭,Blockstream 投資的各種「山寨幣」才會暴漲,構建「山寨幣」之間的交易市場。

Roger Ver 認為,核心開發者是一群沉浸在技術烏托邦中的人,他們不理解商業與經濟如何運行,貨幣隻有在交換與使用中才有價值。因此,他支持吳忌寒。

價格對決信仰

比特幣真正的分裂將在 11 月份發生,這是比特幣核心開發者與紐約協議派的對決。無論是算力、價格、信仰,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比特幣的崩盤

所有人都在密切關註比特幣 11 月底即將發生的二次分叉。這是代表礦池與交易所的紐約共識派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 Core 的對決。

Core 派開發組已經正式聲明不會支持 11 月底的 2M 計劃,繼續以 1M 區塊為上限規則。據稱閃電網絡已經成型,並且已經在萊特幣上測試,一旦應用到比特幣上,將很快解決擁堵問題;紐約共識派則決定 11 月底嚴格執行 2M 硬分叉,圈內把這種即將誕生的貨幣簡稱為 B2X。

這場對決讓比特幣顯得格外脆弱,無論是算力、價格、信仰,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直接導致比特幣的崩盤。

「11 月份的分叉事件一定會發生,關鍵是發生以後的長久穩定結果是怎樣的。」吳忌寒說。

《財經》記者采訪的眾多人士認為,在 BCC 分裂出來以前,很多人簽完紐約協議之後又有過反復與妥協,得不到核心開發團隊的認可,意味著新分佈來的幣沒有公信力,這次硬分叉本可以避免,11 月份的分叉事件有極大概率不會發生。

「BCC 分出來以後,吳忌寒應該會拿一部分算力出來支持 11 月份的分叉,當主鏈再次分裂,B2X 與 BTC 競爭,事情更亂之後,他就可以推動 BCC 的上漲。如果沒有 BCC,吳忌寒不敢做這個事情。」繆永權說。

在 BCC 與即將分裂的 B2X 中二選一如何做選擇?吳忌寒也在采訪中告訴《財經》記者,未來他會嚴格執行紐約協議的內容。「我會一開始把所有的算力都放到紐約共識支持的算力中挖礦,但我們礦池算力的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其他的礦工,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兩難的,既要保證執行紐約協議,又要保證礦工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正在制定方案,保證兩者兼得。」

原本想要解決比特幣擴容的問題,但如果比特幣隻有現在算力的 60%,那麼出塊速度也會是之前的 60%,這就會讓比特幣的網絡更加擁堵。如果 11 月份按照紐約協議的規則,有絕大部分算力支持 B2X,很可能導致原有比特幣的算力不足 51%。

當小算力想存活下來時,就必須啟動一個叫做「重放保護」方案。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之一 Bloq CEO Jeff Garzik 在近日公開稱:「他拒絕對比特幣啟用重放保護方案。」

一位業內人士稱:「不知道 Core 哪裡來的迷之自信,可能他們眼看著要崩就會去修改代碼。」

比特幣會不會因為分叉崩盤?這個問題在矛盾的雙方得到瞭同一個回答:「一旦比特幣價格出現危機,Core 派會及時調整挖礦的共識規則繼續硬分叉,以穩定市場。」

這次的硬分叉是兩個團體、兩種技術路線的對決,真正決定對決輸贏的是價格。隻有價格高的一方,挖礦才能帶來更多的收益率,才會吸引更多的支持。而雙方的開發團隊,都將面臨一段極其困難的時期。

每次當比特幣分叉前期,市場一片哀嚎之後,比特幣價格就會應聲上漲。在采訪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對同樣事情的預判,大傢在價格上升期與下降期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所有人都焦慮這場分叉會不會發生,發生會不會引發崩盤;而在價格上升期,大傢則樂觀於每次硬分叉都能帶來價格的上漲。

在華爾街對比特幣的指責中,這種虛擬貨幣的反對者認為它之所以是一個「鬱金香泡沫」是因為它無法提供價值,因此整個生態系統的繁榮,要看比特幣能否把自己打磨成一個好的產品——安全、穩定、有應用。

繆永權認為,長期來看,得不到核心開發者認可的比特幣現金與分叉之後的新幣都沒有希望。數字貨幣需要開發團隊的維護,馬上比特幣的智能合約體系也會上線。「一個數字貨幣沒有開發團隊,最初可以通過市場把價格推上去,但是沒有新功能的產品,長期不會看好。」

數字貨幣的價格的確與這些開源項目社區的繁華,以及世界各地廣泛的開發者的支持關系密切。以太坊就是通過自己的智能合約體系,創建瞭 ICO,成功將以太幣市值發揚光大。同樣,在萊特幣加入隔離見證以前,幣值一直在 18 元左右,之後幣值很快沖到 300 多元。

吳忌寒關心的,也是培養自己的開發團隊。目前,已經為比特幣現金爭取到瞭五支開發者團隊。

曾有網友把這次的對立結構比作美國的三權分立體系:礦場是總統;Core 開發組好比法院,制定規則;資本背後的是人民和共識,它好比是國會,可以通過投票價格引導礦工挖哪個幣,可以通過硬分叉來決定是否廢除現有開發組。這套互相制約的設計,也會在誰的控制力更強中左右搖擺。目前,比特幣還是資產,如果按照 BCC 的發展規劃看,當它被越來越多引入商品交易中,有可能完成向貨幣的轉換。

分叉出來新幣之後,誰是真正的比特幣?吳忌寒認為:「這個要問 Theymos,他們承認誰誰就是比特幣,其他都不重要。」

如果上升到對數字貨幣的發展脈絡,堅信「去中心化」的 Core 派的目標極可能是發展一個繁榮的數字貨幣體系,在比特幣實際已經成為中心,甚至面臨著被操控命運時,就會出現各種虛擬貨幣來與現有的比特幣競爭。比特幣可能死亡,但是整個數字貨幣系統會更強大。然而,他們最近在 Reddit 上的刪帖與言論審查也正在被詬病,引起大量忠實粉絲的質疑。

吳忌寒說:「非常有趣的一點是,我 2011 年接觸到比特幣的時候,大傢對不是政府發行的,不受管控的這種貨幣感到很悲觀,一種貨幣的誕生需要政府背書。今天大傢對比特幣開發小組 Core 的崇拜,讓我覺得與社會普羅大眾對政府貨幣權威的崇拜如出一轍。他們都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對比特幣的謬誤,就跟早年對比特幣嗤之以鼻的人發現自己的謬誤是一樣的過程。」

可以想象,未來 12 個-18 個月,比特幣會經歷最艱難的生死存亡,所有人都有一段難熬的日子。

Ted 在談及擴容時嘆瞭十幾次氣,他認為這個問題關乎信仰——一個「去中心化」的理想能否實現的信仰。他認為比特幣出現瞭並在世界上廣泛傳播,沒有什麼可以讓它消失。而大眾的信仰,是無法操控的。

(本文首刊於 2017 年 10 月 30 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