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共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 年,我國社交電商規模已經達到 1380 萬戶,估計 2020 年國內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 2400 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未來五年行業有 10 倍以上拓展空間。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應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費需求升級,催生瞭不少的零售行業新供給模式,微店也成為國民消費升級下催生的零售供給模式之一。
個體微商沒落,微店成社交電商新模式
微店顧名思義就是微商開店模式,是微信興起之後的電商產物。隨著移動化社交平臺的廣泛應用,移動社交的場景化應用催生瞭移動端零售交易的興起,由此形成瞭社交電商。而微店崛起於 2013 年,在 2014 年入駐微信社交平臺之後,被冠以社交電商之屬性。
而說到其社交電商屬性,不得不說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個體微商。個體微商指的是在微信上通過代理某些品牌商品,然後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和推廣其商品的微商商戶。
曾幾何時,個體微商商戶因在朋友圈內刷屏而被逐一屏蔽,不忍心屏蔽的微信用戶也是怨聲載道,因為以分享和記錄生活為主的微信朋友圈中已經是漫天飛舞的微商廣告,這嚴重影響瞭微信用戶的體驗。
因此在用戶體驗不斷變差之後,微信為瞭解決用戶體驗問題,對長期在微信朋友圈中進行產品廣告宣傳的微信電商商戶實施瞭封號處理。但是,封號處理隻是為瞭對個體微商商戶進行市場整治,並未能改變微商試圖通過微信打開市場的決心。
對於微商商傢而言,微信作為國內社交平臺上的翹楚,其數以億計的用戶基數,以及在微信平臺上低成本的開發營銷模式,成為諸多電商企業不願放棄的肥肉。
易觀聯合雲集發佈的《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 2017》顯示,2015 年移動端的零售交易規模為 54.1%,到瞭 2016 年移動端的零售交易規模達到瞭 73.1%,而在此之前的 2012 年,移動端的交易占比僅有 5%。未來,移動端的網購市場規模將會隨著移動社交平臺逐漸電商化而進一步擴大。
在過去幾年中,個體微商因在微信社交平臺進行電商交易而締造瞭社交電商的零售新模式。即使個體微商遭遇封號,但是由微商打造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成型,因此在微信推出公眾號之後,微商們紛紛以微店的新形態在微信上繼續生存。
幾經沉浮,微店仍難破困局
微店是傳統微商在社交電商領域上的一次蛻變,從傳統的個體微商商戶發展為以公眾號為主的電商小平臺,在規模上和管理上的問題也得以改善,並且在模式上相較於傳統個體電商商戶顯得更加正規。
但是,隨著微信平臺對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和廣泛應用,微店又開始相形見絀。
一方面,復雜的操作影響用戶體驗。在微商迭代之後,公眾號已經成為微店在微信上生存的主要方式。
微信用戶需要通過關註,並進入公眾號之後才能尋找進入微店商城;並且在用戶界面上並沒有創新和便捷之處,對於微信小程序店而言,微店隻能關聯在個人名片上,且需要關註之後才能進行私信的操作模式,成為不少微信用戶的吐槽點。
另一方面,微信引流不均造成微店推廣受限。在推廣方式上,微店多以公眾號的形式在微信上生存,更類似於第三方插件,因此推廣受眾用戶具有一定局限性。
而小程序則是微信親生兒子,其管理和運維團隊均以微信小程序開發團隊為主,從 77 秒微商小程序崛起並迅速搶占市場以及各類小程序遊戲的高頻次使用足以看出,在用戶流量分流上,微信獲得的流量紅利更傾向於小程序。兩者在流量引入上的差異讓 B 端微商試圖通過微信引流的美夢破碎。
因此在傳統微店模式困局難解之際,小程序悄然崛起,讓諸多微商迎來瞭希望,微店紛紛開始轉身投向微信小程序的研發,形成能滿足微信用戶 " 無需關註下載,用完即走 " 的小程序微店。
然而,微店推出小程序雖然解決瞭此前的困局,但從目前的市場上看,小程序微店並不能像小程序遊戲和附近商傢一樣為微店商戶帶來很好的市場影響力,其市場價值可以說是微乎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微店在微信入口上的流量紅利已經消退。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2-16 年,微信用戶在以每年 1.5 億以上、每個季度環比 4000 萬以上的速度增長;2017 年第二季度,這個勢頭結束瞭,微信用戶環比僅增長 2700 萬,手機 QQ 用戶還出現瞭環比下滑。微信用戶增長率下滑,微信用戶總量也將逐漸趨於飽和,微商商傢眼中的微信用戶流量紅利也在被不斷消耗。
其二,問題商傢給微店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隨著市場不斷增容,入局微店的商傢也不斷增加,商傢和商品良莠不齊,侵權、問題商品嚴重影響微店平臺。2017 年 8 月,雲集微店因涉嫌傳銷而被微信關閉瞭其公眾號,而在 2018 年初,雲集官方小程序 " 全球精品分享 " 又因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而被微信關停。
日前在小程序中搜索 " 雲集微店 " 和 " 全球精品分享 " 均顯示未搜索到相關小程序。不良微店已經成為微信用戶對微店的第一印象,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微店在微信上的推送信息也讓微信用戶出現抵制心理。
其三,小程序用完即走的概念與微店營銷模式相悖。在小程序使用上,用戶無需下載關註,用完即走,但是對於微店商傢而言,商傢是希望通過推廣宣傳平臺上的商品,進而培育更多粘性用戶。但是通過小程序推廣時,用戶用完即走的理念無法為微店培養更多粘性用戶。
傳統微店轉型為小程序微店,雖然縮短瞭用戶在使用微店時的繁雜步驟,為微店用戶帶來便捷的購物體驗,但是用完即走的小程序式微店隻是滿足瞭消費者的快餐式購物,無法為微店商傢帶來更多的粘性用戶,加之問題微店帶來的影響,微店能否繼續生存下去?
產品品質裂變方能助微店脫胎換骨
雖然轉型過程暴露瞭微店在推廣和營銷上的諸多行業困局,但是由微商催生的的社交 + 電商的零售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電商領域的中流砥柱。
《2016 年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消費行為報告》數據顯示,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流量高度集中在微信上,其中 63.1% 的流量來自朋友圈分享,23.79% 為群聊,12.71% 為單聊。
而《2017 年共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則顯示,預計 2020 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到 2400 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未來五年社交電商的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將迎來高速爆發階段。
在社交電商爆發的機遇面前,作為催生社交電商重要推手的微商們,如何增加自己手中微店在社交領域市場的競爭力,實現良性發展,發揮更好的市場價值呢?
一來,通過產品裂變吸引和培養粘性用戶。在電商領域中,消費者最在意的便是能否物有所值,優質的消費商品能夠為商店帶來不少的回頭客,粘性用戶也自然而然養成。但是在目前市場上,以社交為特色的微商成為假貨最多的電商領域。
近日,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發佈的《2017 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下架 1070 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 4000 萬條侵權鏈接。
在假貨縱橫的電商領域,優質商品也就變得彌足珍貴。尤其是在人們消費水平不斷升高,移動端社交電商崛起之後,消費者通過移動電子產品進行消費已經逐漸成為全新消費趨勢。
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之下,通過提高商品質量,形成品質裂變才是在眾多社交軟件上留住社交 " 過客 " 的根本手段,同時還能培養更多粘性用戶,提高自身微店在電商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二來,加強微店商戶管理,營造規范化的社交電商市場。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根本區別在於,社交電商將傳統電商模式中商傢與消費者的單一消費渠道變成瞭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商戶與商戶之間、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多渠道消費模式。
從《2017 年共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得知,我國的社交電商商戶將在未來幾年內迎來爆發式增長。而在商戶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商戶因職業不同,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存在差異,由此帶來的商戶也必定良莠不齊。
因此,在社交電商即將迎來高速爆發階段之前,微店的 B 端用戶在招納 C 端商戶時需要培養 C 端商戶對其所處市場的解讀能力和應變能力。
社交平臺將傳統電商渠道碎片化之後,能夠解決傳統電商因渠道單一而無法擴大市場規模的困局,但碎片化渠道同時會帶來商品和商戶管理上的難題。在此看來,必須保證有能留住消費者的優質商品,以及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的商戶,才是保障微店生存的根本。
總體而言,在當前仍以阿裡京東平臺為主的電商領域中,微店要想通過微信流量變現來撕開裂口,需要等待微信電商成熟。
而在當前微信電商還未完全形成之時,微店要做的不是如何利用微信上龐大的用戶流量,而是通過產品化來引導用戶產生自然裂變,通過產品 + 服務的模式將此前積累的用戶資源合理利用,讓微店的 " 微 " 實現真正的微而不小。
【鈦媒體作者介紹:作者劉曠,公眾號 ID:liukuang110】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