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領域的瘋狂,背後則是危機

10-26

共享經濟可以說是今年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它的出現也帶動瞭一大批新鮮創意的出爐,更充分展現瞭創業者的奇 ( nao ) 思 ( dong ) 妙 ( zhi ) 想 ( da ) 。作為其中頗受爭議的項目,共享充電寶自出現以來就爭議不斷,甚至還引來瞭王校長的立帖為證,也吸引瞭不少人的眼球。

近日,杭州的共享充電寶企業樂電 LeDian 發佈公告稱,將停止運營這一項目,並已收回所有充電設備,希望用戶及時申請退還押金。之後樂電又再次發佈公告,要求用戶在 10 月 31 日之前完成提現,否則就需要去公司總部退款瞭。

公開資料顯示,樂電上線於今年 3 月,提供瞭自助的充電寶租借服務。用戶在繳納押金後即可使用,在 24 小時內可以免費使用,逾期則按 2 元 / 天的標準收費,最高 50 元封頂。

雖然樂電在這個行業的黯然離場,並不能說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商業模式被否定,但是這也不是首傢退出的企業。早在今年 6 月,河馬充電就已停止運營,目前其創始人也明確表示不再關註這個項目。

除瞭樂電和河馬之外,在今年的 9 月 25 日,網上有人曬出瞭一份《調崗通知書》,曝出 Hi 電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的裁員內幕,並透露投資人曾因業績不佳中斷款項,致使 Hi 電出現短期的資金鏈斷裂,在 7 月中旬曾停運的消息。盡管之後 Hi 電 CEO 劉文源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予以否認,表示公司業務一切正常,但其業績不佳的消息也反映出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共享充電寶嗎?

事實上共享充電寶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外界質疑,尤其在今年 5 月陳歐斥資 3 億元投資街電項目後,王校長不惜以 " 吃翔 " 為賭註,表達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不看好。在此之後,陸續停運的共享充電寶企業,或許也正在驗證王校長的看法。

而除瞭共享充電寶行業,其他的共享領域也不斷有玩傢出局。共享單車的出現,在解決用戶短途出行的問題之外,也引來瞭眾多資本的瘋狂湧入,一時間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層出不窮,還引來網友調侃 " 留給創業者的顏色不多瞭 ",這一時的喧囂背後則同樣隱藏著危機。

在共享單車行業中,近來也陸續出現瞭退出的消息。今年 2 月,卡拉單車因為單車的丟失率高居不下一度宣佈停止運營;6 月,悟空單車宣佈退出共享單車市場;同月,共享單車公司 3Vbike 宣佈因為大量車輛被盜而停運。

此外,町町單車被曝出 " 卷款跑路 ",辦公室也人去樓空,還有酷騎單車、小鳴單車等也曾出現過 " 退押金難 " 的問題。這些例子都反映出一件事:共享行業的路並沒有那麼好走。

在共享行業,企業要想活下來,首先在產品層面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例如共享單車,就因為其能解決大傢短途出行的問題。而像共享充電寶這樣的,確實是有需求,但是也僅限於用戶手機沒電的情況,使用頻率的低下或許就正是其的關鍵所在。

在有瞭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之後,用戶體驗同樣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隻有在滿足需求後,再帶來最好的使用感受,才能讓用戶粘性最大化。在這方面的代表,無疑就是 ofo 與摩拜瞭,不斷對自傢的單車進行升級,使其解鎖更加容易,騎行更舒適,再加上多種人性化的設計,無不讓用戶感受到企業的用心。

共享產品在加強用戶體驗後,運營管理也同樣不能懈怠,在共享單車行業中,這一問題就表現得非常突出。以 ofo 和摩拜為例,在單車投放市場後,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線下的管理人員,對單車的有序管理,並設立停車點的做法,也贏得瞭用戶的好評。

共享經濟中,有好的產品自然能有用戶,但是也並非所有的產品都能拿來共享。共享經濟不是為瞭共享而共享,而是要解決用戶痛點,這樣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不然滿街的共享雨傘,大晴天或者帶傘的人誰會去主動使用呢?在共享經濟中,確實產生瞭不少奇思妙想,但是大部分最後都隻是成為瞭談資,至今為止,真正留下來的也隻有出行領域的共享。不知道這些做共享充電寶、雨傘之類的企業,最後到底能走多遠,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決定他們結果的選擇權,最終都在用戶手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