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冠軍劉媛媛“泣血痛訴”千聊“兩大罪狀”

03-14

文:燕妮

千聊,是基於微信生態的知識付費平臺,個人可以在該平臺開設付費直播課程。《超級演說傢》第二季冠軍、北大才女劉媛媛則是在千聊平臺開課的一名嘉賓老師,目前已經開設瞭《普通人快速崛起的 31 堂課》及《16 堂語言表達課》兩個系列課程。

3 月 12 日晚上,劉媛媛個人公眾號發佈名為《千聊:知識付費平臺的底線在哪兒?》的文章," 泣血痛訴 " 千聊 " 兩大罪狀 ":

其一,千聊未按合同約定時間主動與嘉賓結算分成,甚至以 " 不結算 " 要挾嘉賓簽訂另一份補充協議,並單方面更改結算稅制

其二,千聊繞過劉媛媛,私自將劉媛媛的個人課程售賣第三方直播平臺,並與第三方平臺瓜分利益。

總之,千聊相當於列強,不但逼迫劉媛媛簽訂 " 不平等條約 ",還夥同其它 " 帝國主義 " 共同瓜分劉媛媛的資產。

劉媛媛對千聊的指責也繼承她一貫犀利的演講風格,她在文中毫不客氣地指責千聊:

" 曾天真的以為,千聊是個很好平臺,可以成為傳播知識和經驗的一條大河,但事實證明,它不是,也不配。"

千聊的回應:從 " 你說的都不是真的 " 到 " 我們太以自我為中心 "

很快,劉媛媛的聲討得到瞭千聊的回應。

千聊於 3 月 13 日先後兩次公開回應劉媛媛的指責,先是 " 曉之以理 " 的聲明,再是 " 動之以情 " 的自我檢討:

13 日上午,千聊發出《嚴正聲明》,稱 " 某嘉賓 " 的文章所披露事宜皆為虛假信息。

13 日晚間,千聊 CEO 朱峻修在朋友圈的聲明卻顯得更加客氣:

從兩次風格截然不同的回應中,看出千聊將這次 " 撕 X" 事件的最終誘因歸結於平臺規則制定的疏忽。

劉媛媛所痛斥的千聊不合理機制是什麼?千聊與第三方直播平臺、嘉賓老師三者間的分銷機制存在哪些問題?

我們與千聊平臺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對以上問題一一解答。

簽訂 " 不平等條約 "

劉媛媛在文中指責千聊:不承認已經簽訂好的合同,以不結算要挾原創者接受對自己更不利的修訂合同。

我們先復盤劉媛媛先後兩次開課時間及課程銷售情況:

2017 年 9 月,劉媛媛第一次在千聊開設個人課程《普通人快速崛起的 31 堂課》,學習人次 17 萬次(截止 3 月 14 日 7:00)

2018 年 1 月,劉媛媛第二次開設系列課程《16 堂語言表達課》,學習人次 141 萬人次(截止 3 月 14 日 7:00)

從劉媛媛的截圖中看出,2017 年 10 月,即首次系列課程開課 1 個月後,劉媛媛便已經與千聊就結算問題 " 杠上瞭 ":

導火索在於,千聊沒有按照合同規定的結算周期(每年 4 月和 10 月)主動與劉媛媛結算,且 " 凍結瞭老師後臺提款的權限 "。

在千聊的要求之下,劉媛媛不得不簽訂平臺給出的補充協議,才拿到個人分成。而讓劉媛媛頗為不滿的是,這份補充協議更改結算的稅制:" 由各自承擔稅負變成瞭分成稅後收入 "。

前後條款對比:

以課程收益 100 萬為例,按照千聊與嘉賓 5:5 分成的分銷策略,千聊與劉媛媛分別應獲 50 萬收益。

根據補充協議簽訂前的合同規定,劉媛媛獲得的最終報酬是:50 萬*(1-m%)(m 為需要納稅的百分比)

而簽訂補充協議後,劉媛媛獲得的報酬則是:100 萬*(1-6.72%)/2=50 萬*(1-6.72%)

至於,劉媛媛最終收益到底會受到補充協議多大影響,主要看納稅比例 m 和 6.72%間孰大孰小。如果 m 大於 6.72%,則劉媛媛最終報酬會因補充協議簽訂而提升;如果 m 小於 6.72%,則最終報酬會低於原本薪酬。

具體比例如何,不得而知,按照推測,m 小於 6.72% 的可能性更大。千聊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為:

劉媛媛產生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對平臺機制的不理解。

首先,按照平臺一貫的微信結算方式,每天的提現上限為 10 萬元。" 如果結算的數額太大,微信上無法直接一次性提現,需要簽訂一個補充協議。"

" 簽訂補充協議後,實現公對公打款,其納稅機制也會相應改變。" 千聊工作人員解釋道," 公對公打款會有發票稅項,因為,我們從微信後臺取錢,再轉入嘉賓賬戶裡,有一個增值稅的產生 "。

千聊方面認為,劉媛媛所說的凍結老師後臺提款權限,癥結可能出現在平臺默認的微信結算金額 10 萬上限上。劉媛媛對補充協議的抗議,也是出於對更換結算方式後,相關結算規則因增值稅帶來的改變不理解。

千聊工作人員接受騰訊創業采訪時表示,付款方式改變後,需要簽訂補充協議、且更換結算公式事宜,嘉賓與千聊在簽訂合同環節便知曉,但告知方式是口頭還是合同,該工作人員則表示並不知情。

不經同意,夥同 " 列強 " 瓜分劉媛媛的利益?

10 月份,千聊要求劉媛媛簽訂補充協議間接導致收入降低一事,已經讓劉媛媛心中產生疙瘩。而後,第三方直播平臺轉播的課程費用遲遲不到賬,則讓她更覺得千聊 " 無底線 "。

劉媛媛與千聊約定,假設課程所獲收益為 100 萬,其中有 60 萬因第三方直播平臺分銷所得,那麼劉媛媛與千聊按 5:5 比例對剩下的 40 萬進行分成,即雙方均獲 20 萬元。但經過親測實驗,劉媛媛發現,經過第三方直播平臺轉播後,屬於自己的 "20 萬元 " 遲遲不到賬。

對此,千聊工作人員解釋道:

其一,第三方直播平臺轉播的鏈接,與千聊平臺的嘉賓課程鏈接一致,因此分成一定會進入嘉賓賬戶;

其二,分成遲遲不入賬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同的分銷平臺,計算分銷成本等維度所耗費的時間不同。

總之,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許多人蜂擁擠入知識付費的藍海當中,想在 " 知識變現 " 中分一杯羹。

但目前知識付費內容多且同質化嚴重,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運用分銷、拼團等營銷手段成為內容制作者和平臺低成本、更高效獲取用戶的有方式,但由此在課程分銷方面產生的利益糾葛也不斷增多。

這次劉媛媛怒懟千聊事件,實則也是知識付費平臺分銷問題的一個縮影。歸根結底,是蛋糕的分配未能滿足雙方需求,隻有事先設計好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分享機制,才能高高興興從用戶兜裡掏銀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