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 小超沒能撐過這個寒冬,成為無人貨架第一個出局者。
" 無人貨架(的競爭),可能很快在未來的兩三個月內收攏到頭部的兩三傢,戰爭基本上到明年年中就會結束。"2017 年底,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司江華曾如是預測。
盡管洗牌並沒有來得那麼快,但從去年夏天賽道狂歡,到第一傢創企被淘汰,僅僅半年。這種更迭,比團購、打車、外賣等都更迅猛。
B 輪死?
" 很多團隊都不是很強,也沒有太多經驗,雖然做的早,但是拿瞭天使、A 輪後資本也不敢再投它。" 祥峰投資合夥人趙楠向創頭條記者說。
如他所言。2017 年年底開始,資本對無人貨架的態度開始趨於謹慎,賽道內多數創企遲遲沒有融資進展,部分創企開始尋求被頭部公司收購的可能性。
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夏天,無人貨架融資創企超過 30 傢,集中在 A 輪及天使輪。創頭條融資報統計數據顯示,從年底至今,新增融資銳減到 6 傢,其中 B 輪融資 3 傢:每日優鮮便利購 1.44 億美金、小 e 微店 2 億人民幣、魔盒 2500 萬美金,C 輪 1 傢:果小美 5000 萬美金。
B 輪,成為 2018 年無人貨架創企的生死線。
沒擠上來的,隻能尋求收購、戰略收縮,或者,被淘汰。
2017 年 9 月 28 日,果小美和番茄便利正式合並,成為該賽道洗牌第一案。
另一傢創企領蛙,則找到瞭資金尚且充裕的便利蜂,被後者戰略控股,成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其餘的大多數,則開始戰略收縮,以求續命。
七隻考拉創始人文朝暉以內部信的方式,坐實瞭外部裁員的傳言:" 後續隻拓展 100 人以上的點位。因此,我們的拓展團隊的一些同事和部分的運營同事會離開我們。"
A 輪融資近億美金的猩便利,同樣被裁員風波席卷。峰值幾乎超過 2000 人的猩便利,目前全國銳減至 500 人左右,北京隻剩下約 40 人,技術人員幾乎全被裁掉。1 月 10 日,北京簽單全面停止。補貨隻補一些優質點位,並且已經停止飲料和生鮮供應,零食品類隻剩下辣條、巧克力棒、瓜子仁、堅果、牛肉棒 5 種。
遠在成都的 GOGO 小超,則連斷腕的機會都沒有。2 月,GOGO 小超被曝停運,成為首個倒下的無人貨架項目。其門口的公告顯示:GOGO 小超已經進入項目清算階段,將在 2 月 5 日給出欠薪解決方案。
GOGO 小超的遭遇,預示著無人貨架賽道洗牌進入新階段。
被戰略拖死,還是被吃垮?
究竟是什麼,讓突然形成風口的無人貨架賽道戛然轉向?
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采訪中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小心跑進瞭兩個誤區。
一個誤區是在戰略層面上,階段目標不夠聚焦。
目前無人貨架創企在戰略佈局上存在兩個方向:一種是單純佈局無人貨架,另一種是同時佈局無人貨架及便利店。
猩便利屬於後者。
對此司江華如此解讀:" 我們的核心策略便利蜂窩的打造,其實是反向拼圖的。反向拼圖是指我們先用便利架滲透到用戶身邊,把握用戶的需求,反過來再拼店,再拼供應鏈。"
便利店需要歷經選址、裝修、處理消防問題等環節,開店時間很長。因此," 同時搞便利店和(無人)貨架,比較重,幹起來會慢點。(單純)無人貨架的資本杠桿高,幹起來猛。" 好鄰居 CEO 陶冶告訴創頭條記者。
新零售專傢張陳勇認為:" 兩者進展速度不同,很難協調,用便利店做前置倉不好實現。"
據遠鏡創投創始合夥人杜宇村介紹,國內運營較好的便利店單日銷售額在 6000-10000 元左右,一個無人貨架的日銷售額大概在 50-100 元,約 100 個貨架等於 1 個便利店。按此估算,不考慮點位密度的情況下,假如鋪設 1 萬個無人貨架,大概需要 100 個便利店做供應鏈支撐。
而猩便利官方消息顯示,截至 2017 年 11 月中旬,猩便利已經開業的便利店共有 10 傢,並有 10 傢新門店正在上海落地。對應其萬級的貨架點位數,十幾傢便利店在鋪設節奏上差瞭一截。
" 隻有 10 來個便利店,根本不足以做供應鏈支撐。" 趙楠說。
除瞭協同問題,趙楠認為,同時做便利店和無人貨架,還涉及人員投入和資金分配問題。
據瞭解,單個便利店投入約 100 萬元,猩便利單個貨架點位鋪設成本在 2000 元以上,多 1 個便利店,就可能少瞭 500 個貨架點位。" 早期創業團隊戰略上還是需要聚焦。" 他說。
另一個誤區則是,擴張指標單一,這主要體現在戰術打法上。
司江華認為,無人貨架的第一階段在於點位之爭。" 哪一傢可以率先達到 30 萬個左右點位的體量,基本上就可以占據絕對優勢 "。爭搶點位,成瞭無人貨架創企的首要共識,在這種背景下,點位數量成為地推人員 KPI 的首要指標也就順理成章。因此即便有些點位貨損嚴重,仍有地推人員擠破頭皮想要入駐。
對於一些低質量高貨損的點位,部分創企會主動撤架,但這樣的點位仍可能被對手 " 購買 " 走。一些地推會主動找到競對的地推,希望花錢買下他們淘汰掉的點位,幫助自己完成績效,快速增長點位的數量。
雖然無人貨架創企也會設立類似鋪設點位員工數量這樣的要求,但在點位數主導的 KPI 下,其他指標多數成瞭擺設。在猩便利,地推一個月如果能簽 31 傢公司,提成就能拿到 3-4 萬元,利益驅動下,很多地推人員鋪的點位沒有達到 30 人公司體量的要求,這種情況在 2018 年 1 月之前普遍存在。
打法粗暴,指標單一,為無人貨架高貨損埋下瞭伏筆。領蛙投資人蔣海炳透露,規模較大的兩傢無人貨架創企貨損率都接近 40%,小公司的網點貨損甚至達到七成。
" 我們吃垮瞭兩傢無人貨架!" 某互聯網創企負責人透露,隻要公司銷售團隊回辦公室開會,無人貨架就幾乎被一掃而空。即使貨品丟失嚴重,但仍有一堆無人貨架創企希望入駐他們辦公室。
這是無人貨架瘋狂擴張的縮影。
效率,續命的關鍵點
生死邊緣,什麼才是無人貨架續命的籌碼?
" 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資金的效率。" 猩便利創始人呂廣渝表示。
"(無人貨架)拼的是融資能力和燒錢效率。" 陶冶告訴創頭條記者。
入冬前,資本投資無人貨架創企主要還是看團隊,趙楠透露,即使果小美的 C 輪融資,對團隊考量仍大於過往運營數據的評估。
而如今則大不一樣,圍繞點位的運營數據,成為考察資金效率的重點。
" 殘損率低、流轉率高的無人貨架相對容易得到後續融資。" 英諾天使創始合夥人李竹說。
換句話說,點位必須健康,這種健康不等於盈利,而是可控。" 現階段投資人就是需要你打市場,不是要你盈利。" 趙楠表示。
可控,成為搶占市場時的底線。君傑資本創始合夥人高慶一認為,有效規模的快速擴張以及運營能力是關鍵,包括控制貨損率和品類選擇。
" 有效規模是指產生的規模日後不會被迭代掉。盈虧平衡與否不太重要,(點位)選址的邏輯很重要,需要能發現可控問題,而不是盲目擴大規模,佈局很多死子。" 高慶一補充道。
貨損率太高,成交太少等則是點位被迭代掉的主要因素。倒下的 GOGO 小超正是栽在不可控上,投放點的錯誤選擇直接導致瞭貨損率過高。
" 這是導致該項目失敗的外部因素,同時反映出我們內部在市場判斷上的失誤、業務部署沒做到位。" 其負責人表示。
越來越多的無人貨架創企意識到,點位競爭非常重要,且低質、無效的點位和粗放的運營不會帶來企業價值的提升。控股領蛙時,便利蜂官方便對外表示,其點位投放策略一直在持續優化,比如近期投放點位超過半數為 100 人以上企業,意在提高單點產出、優化物流效率並控制損耗。
" 一個貨架至少覆蓋 50 個白領,流動性不大、人員穩定的公司是最優選擇。" 這是果小美鋪設無人貨架的點位標準。鋪設點位後,果小美進行動銷、收入、損耗情況實時監測,對於不符合要求的點位實行 " 新陳代謝 "。
果小美官方向創頭條記者透露,根據前一輪反饋,他們選取 100 人以上規模的公司,投放單價成本高一些的冷櫃等其他終端產品。" 這個階段開始精細化運營,收割客戶三餐習慣、客單信息、購買頻率、口味習慣等數據。"
本文首發創頭條,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