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腦測試風靡朋友圈,你的腦子咋樣自己不知道嗎?

10-26

這兩天創業君的不少微信群包括朋友圈無一幸免的被一個測試給刷屏瞭。

這個左右腦的年齡測試刷爆瞭朋友圈

怎麼都沒想到,有一天會體驗到被左右腦年齡測試支配的恐懼!

票圈各種花式秀結果 ↓

打開這個小程序鏈接,居然顯示有 44 萬人在測 ...

接下來類似這樣看似高深又搞不懂,有什麼意義的題目做上幾道,左右腦各是多大歲數就測出來啦!

放眼望去,大傢測試結果的畫風還是有點跳躍的。

比如有人的左右腦分數比較均衡,

相對來說比較淡定 ↓

有人左右腦中間差瞭個十來歲,

已經開始默默感嘆歲月的流逝瞭 ↓

這左右腦是有代溝的節奏啊 ...

這位大兄弟也是迷之自信

但是也有相差甚大的,比如這位左腦 33 歲右腦 5 歲,中間直接差瞭整整一個自己的 ...

而且,他不是一個人 ↓

除瞭以上那些曬結果毫不手軟的人,也有人顯得低調多瞭,因為 ...

看到這裡,創業君有個疑惑,為何看來看去就那幾種分數?

測試結果是隨機的?網友開啟神吐槽模式

顯然大傢有同樣的困惑,於是有人挖出瞭一點猛料,據說這個測試是隨機的 ...

還有人閑著沒事研究瞭下代碼,結果 ...

足以可見,此類型的測試靠譜程度定然是不會太高的。實際上很多人內心都明白,這種類型的測試也就是圖個娛樂而已。當然,也有人覺得這不是測大腦年齡,簡直就是在測智商。

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測試出來的答案真的和自身情況很像,並表示很準確,可能是因為 " 巴納姆效應 " 導致的。

據瞭解,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是 1948 年由心理學傢伯特倫 · 福勒通過試驗所證明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該試驗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也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含糊不清,仍然認為反映瞭自己的人格面貌,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除此之外,有果殼網的主筆 @瘦駝在微博分享瞭自己對於這個測試的見解。他在微博寫道 " 左腦右腦的真正功能遠沒有這些傳播廣泛的雞湯那麼清澈 ...",隨後還舉例瞭進行 " 半腦切除術 " 的例子。

他還寫道 " 有人過瞭大半輩子才發現自己的腦袋裡大部分都是水,有人完全沒有小腦還能活蹦亂跳。"

然而,專業歸專業,紮心依然在所難免 ↓

分不開的左右腦

歸根到底,人類的左右腦並非具有 " 獨門絕技 ",隻是 " 各有優勢 " 罷瞭。其實,它們有時還懂得 " 協作共贏 "。

" 在運動感覺方面,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左右腦是對側支配的。就是說左腦支配右半身,右腦支配左半身,但是現在研究發現,當對側大腦出現障礙時,同側的腦半球會補償對側腦半球的一個缺失,對身體進行控制。" 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學組研究員曹曉華說。

所以說,左右腦從功能上講是有重疊和互補的,這就決定瞭不能在正常情況下,對左右腦進行獨立測試。

小遊戲雖有意思 但別把個人信息亮瞭底

創業君註意到,這項測試需要關註兩個公眾號,並且還需要授權獲取部分個人信息,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安全隱患。

創業君發現,有些之前風靡朋友圈的測試或遊戲,現在點擊後已經無法正常打開,裡面寫著 " 據用戶投訴及騰訊手機管傢雲網址測試,該網頁可能包含惡意欺詐內容,現已終止訪問該網頁。" 並進一步解釋 " 欺詐網址通常是模仿某個網址的界面,要求你在該網站提供個人數據,如 QQ 賬號和密碼、信用卡或其他信息,從而盜取你的個人信息和財產。"

" 有些微信小遊戲有可能會在後臺盜取手機號碼,再與你輸入的名字匹配,從而盜取你的姓名和手機號碼信息。" 徐子強指出,玩這樣的遊戲,很有可能主動上傳個人隱私,通過不同的遊戲形式,讓用戶主動上傳姓名、性別、生辰八字、手機號碼、生日甚至銀行卡號等信息,隻不過用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被後臺偷走。

有網絡安全人士指出,通過多種的遊戲獲得的信息能拼湊成大而全的數據。除瞭盜取信息的風險外,有的遊戲或測試網站還會偷偷向用戶手機植入木馬程序,使得用戶手機中的支付寶和手機銀行安全性降低,存在被盜風險,微信用戶的手機還可能遭遇暗中被扣話費的風險。

隨著個人信息的泄露途徑趨於多元,這類微信遊戲隻憑簡單的趣味設計,就可以輕松獲取個人信息,並在傳遞和轉載中不斷地套取他人的個人信息。希望市民們在玩微信遊戲時不要泄露真實信息,同時要提高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一旦遭遇因個人信息被泄露,導致不斷遭到騷擾,或個人的生命財產受損,請第一時間報警。

來源:互聯網的一些事(www.yixieshi.com). 轉載請保留出處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