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輪回,2018 年 1 月,口碑重新並入阿裡「新」零售體系,換個姿勢再戰本地生活服務。
口碑輪回
三年前,2015 年 6 月,口碑官方微博高調宣佈 " 我們回來瞭 "。彼時,阿裡巴巴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雙方各出資 30 億元人民幣,合資成立 " 新 " 口碑公司,各占股 50%,新口碑依托支付移動端入口,意在狙擊美團點評,業務體系也劃分到瞭螞蟻金服。
再往前推三年," 老 " 口碑與淘點點組合,不但沒有發揮功效,幾乎算是被 " 雪藏 " 的歲月。" 復活 " 後的口碑,核心團隊大部分也是來自淘點點團隊。
那再往前推,2008 年口碑被阿裡全資收購後,先是與中國雅虎合並 " 雅虎口碑 ",然而並未實現 "1+1>2" 的價值後,被劃分到瞭馬雲 " 大淘寶 " 戰略計劃(泛零售體系),口碑 [ 餐飲 ] 與房產、傢政等業務,作為淘寶旗下的二級欄目留存著。
2004 年,由阿裡第 46 號員工李治國離職創立的口碑網,緊隨大眾點評的誕生步伐,比美團成立足足早 6 年,卻在 2012 年前後的 " 千團大戰 " 中啞火,直到近三年重整旗鼓,不可否認,口碑 "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
但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說," 互聯網下半場已經開始 ",而 " 含著金鑰匙 " 重生的口碑最少加入瞭 " 下半場 " 戰役。故事的轉折點,很大程度上來自 2015 年,美團點評合並後 " 親騰訊而疏阿裡 ",二者關系最終徹底鬧掰,因此美團與阿裡反目,加劇瞭口碑的 " 復仇計劃 "。
然而,經過三年發展,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口碑繼續按照原來的發展軌跡(本地生活服務,側重 2C 信息服務,撮合交易)不僅無法反超美團點評,被甩開的距離反而會被拉大。
調整思路後的口碑,內心或許正對美團點評吼道:" 我們不一樣 "。
口碑 " 天貓化 "
算上第一次納入 " 大淘寶 " 戰略體系,如今口碑再度回歸阿裡零售體系,用阿裡 CEO 張勇的話說,阿裡新零售的 " 四路大軍 " 已經形成:服裝百貨(銀泰)、電器(天貓)、生鮮快消(盒馬、鮮時達)、餐飲食品(口碑)。同時,口碑 CEO 范馳也調整向張勇匯報。
近日,口碑在杭州舉辦瞭一場主題為 "2018 口碑新店商峰會 ",對外公佈瞭最新數據,口碑平臺入駐商戶已經超過 250 萬,單日交易筆數超過 3000 萬筆。會上,口碑業務部總經理陳盛對口碑接下來的運營思路進行瞭闡述,虎嗅根據他的現場分享進行下綜合:
(虎嗅現場拍攝)
陳盛認為,消費升級,讓消費者從價格敏感轉變為對品質要求提升,而商傢也轉變經營思路,要個性化、要規模化,除瞭到店餐食,外賣配送之外,餐飲商傢涉足(速食、半成品)零售的趨勢增加,背後又是生產、運營、流通環節,都需要數字化。
一切數字化的目的是讓商傢店面的坪效、人效最大化,所以陳盛理解的口碑目前正在做兩方面努力,2C 希望和手淘、支付寶一樣成為 " 超級入口 ",幫助商傢獲取數字化流量的同時,打造 " 新餐飲體驗 "。
2B 則扮演全渠道角色,整合口碑、天貓、餓瞭麼、商傢店面的終端銷售渠道,把流量、商品、營銷的能力在雲 POS 系統上開發給市面上的垂直服務工具(比如客如雲、二維火),C、B 兩端聯網,形成瞭 " 大流通 "。
此外,前不久口碑還宣佈開放無人餐廳技術,為餐飲商傢提供包括智能點餐、智能推薦、服務通知、自助取餐、自動代扣以及用餐評價在內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2018 口碑新店商峰會上,陳盛例舉瞭口碑與五芳齋的合作案例,首先口碑通過大數據智能算法幫助這傢 1920 年成立的 " 粽子企業 " 做線上營銷——千人千面推送用戶優惠券;其次,打通餓瞭麼、天貓零售終端;再者,在品牌 IP 上予以輔助;最後,網格服務網點,做無人貨櫃,進行自動化銷售。
整體而言,虎嗅理解現在的口碑,再度回歸阿裡零售體系後,正在 " 天貓化 ":
因為六年前 " 大淘寶 " 體系下的口碑,尚處於信息量服務階段,消除餐飲信息差,這也符合當時的行業宏觀環境;而三年前的口碑 " 復活 " 後放到瞭螞蟻金服體系,支付寶也給力,把 APP 中心位置給瞭口碑,但在餐飲(本地生活服務)這件事上,還是以 2C 為重心,線上強化瞭 UGC 內容,在消費攻略、優惠促銷上下瞭不少功夫,也配支付寶搶占線下支付場景創造瞭條件。
但從一年前口碑 CEO 范馳拋出的 " 碼戰略 " 來看,意在把線下門店 " 淘寶化 ",要知道顧客掃二維碼進入虛擬門店這件事,在 2014 年 O2O 風口時,阿裡曾拋出過 " 碼上淘 " 戰略,類似的預期。然並卵,經過幾度 3.8 線下狂歡節、雙 12 線下狂歡節,也沒成氣候。
口碑此番用新零售姿勢切入餐飲,側重點明顯是要在 2B 端建立壁壘,簡言之,無論是幫助餐飲商傢做零售終端的智能化改造,還是跨界消費場景的實驗,甚至深入餐飲供應鏈賦能 ……
餐飲商傢是有這方面剛需的,此前虎嗅在與餐飲創業者交流中明顯的感悟,一個近 4 萬億的餐飲市場中,活躍著近千萬的產業從業群體,但規模最大的海底撈今年的不錯的情況下,也就是 100 億的營業額,餐飲真不像實體零售一樣容易規模化,其本地化、區域化消費特征,很大程度上制約瞭其規模化,打破地域限制速食消費的餐飲走向零售餐飲欲望強烈,所以口碑以此切入,與美團點評突出差異化的大方向沒毛病,但能口碑入駐的 250 萬商戶中,又有多少 KA 品牌商能享受到此類服務呢?
因此,這是口碑 " 天貓化 " 重點扶持頭部餐飲品牌商的大動作,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口碑放棄瞭 95% 的中小餐飲商戶,差異化動作隻是強調與美團點評 " 我們不一樣 " 罷瞭。
口碑 VS 美團點評:尖刀班突擊混合團
2015 年,美團點評合並至今,雙方融合至少進行瞭三次大的業務組織結構調整,但以最近一個月前公佈融資 40 億美金後的組織結構調整為例,有個明顯特征,即不再以垂直業務為分割導向,而是以 LBS 消費場景為縱橫軸劃分(如圖):
但不管怎麼調,都沒有改變美團點評以餐飲、酒店、本地生活服務、打車為主體的業務結構,隻是換瞭個組合,而在每個領域,美團都強敵林立。特別是經過南京一年打磨的美團打車,即將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與滴滴開打。
口碑其實隻是阿裡在生活服務電商中的一個 " 尖刀班 ",與美團點評這個 " 混合團 " 的到店業務相抗衡,對應阿裡投資的餓瞭麼與美團外賣在到傢業務火拼。大傢感慨美團戰線拉得太長之外,也為王興一站到底的實力捏瞭把汗,隨著小米赴港 IPO 的消息坐實,美團上市時間表是否提前?身後 " 彈藥 " 準備情況如何?
口碑對應的,還是三年前 60 億人民幣註入,回歸阿裡零售體系後,是否加碼加強攻擊火力?這都會影響此後戰勢格局。
回顧本地生活電商 " 上半場 ",口碑追擊美團點評,努力以信息切入交易的方式去靠攏;" 下半場 " 口碑已摸索出餐飲零售的方向去阻擊,假如某一天,類似天貓京東讓商傢 " 二選一 " 的局面,出現在口碑與美團點評讓餐飲商戶抉擇中的話,那口碑真正上升成阿裡手中那張 " 炸彈 " 的牌瞭,而那一天想想就好啦。
不過,"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