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七道 采編:魚么么
來源:南七道(ID:nanqidao)
當下,很多實體創業者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瞭生存想盡一切辦法。南七道聯系到一位深圳的實體創業者,楊光(化名),請他來講述一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我在深圳與合夥人錢亮(化名)合作辦廠,生產新能源類設備的相關配件。錢亮是大股東,有資金、人脈廣,主要負責外部的資金運轉和業務洽談;我則主要負責公司內部的管理,協調人員和資源配置等等。我們是同學,一直配合度還不錯。早些年," 新能源 " 的概念火的就像現在的 " 共享經濟 ",同時上面也很重視,有一些扶持。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在深圳這樣一個地方,原材料價格上漲、房租上調、人工費用增加等導致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問題越來越嚴重。
制造業的傳統是 " 先賣貨再給錢 ",下遊的分銷商是拿到貨後,賣出去瞭 40 天到 3 個月再回款。但我們購買原材料,卻是必須 " 給瞭錢再拿東西 ",兩邊擠壓之下,生存異常艱難,做得越大,有可能死得越快。賺取的每一筆利潤,在前期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深圳及周邊地區,房價幾乎一年漲一倍,勞動力的價格也在上漲,各類成本帶來的資金壓力與日俱增。
實業如果哪天垮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內鬥。
業內存在著嚴重的惡性競爭,導致制造業整體利潤急速下滑。一些外商在詢價時,會虛報需求量,比如某個零件,本來隻需要 5000 件,但謊稱需要 50 萬件,並在多傢工廠詢問比價,看哪傢價格最低。他們會跟廠傢透露信息稱雖然第一次隻拿 5000 件,但後續會大批量合作。這時,一些廠傢為瞭留住 " 大客戶 ",就會不顧一切壓低價格,有時甚至是賠錢的買賣。同類套路源源不斷有人上當,利潤都是精確到幾毛幾分,100 塊的產品,曾經有四五十的利潤,現在連幾塊錢都不到。
於是我們開始瘋狂的想辦法降低成本。就在這時,來自某市工業園的邀請,成瞭我和錢亮突破困境的絕佳機會。對方給到我們一系列優惠,描繪瞭一幅宏大的發展藍圖。當地負責人表示,會從三個方面給予扶持:免費提供 100 畝地,用於建設廠房、員工宿舍等;土地可作為抵押向當地銀行貸款,享受第一年免息、之後視情況降息的優惠;前三年稅收減免。負責人還表示對我們給予厚望,希望我們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起來,達到千人規模,至少建五棟樓。
等人員齊備開始投入生產後,我發現,在總成本的控制上,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首先,雖然土地可以免費使用,但建廠房前後花瞭上百萬,而且,之前說好的 100 畝地隻看到 50 畝,預期的貸款金額一下少瞭一半。人員方面,廠裡需要的工人數量原本就不算太多,雖然工人每個月的工資比深圳少瞭,但是整體的培訓和磨合成本都不低。而由於當地物流的落後,產品運輸方面又多出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對規模還不夠大的小廠來說,起碼前期來看,搬傢的利益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與此同時,錢亮的心態和處事風格也發生瞭一些改變。以前在深圳,他每次從外面回來,都會跟我詳細聊聊公司內外情況、行業最新消息等等。但是現在,錢亮日常打交道的人,除瞭工業園裡其他老總,就是之前的各種負責人、各類資源的中介。比起廠裡的訂單量、生產情況和利潤,他更關心今年還有沒有什麼科技新秀獎、獎金多少、媒體曝光度高不高、以及如何利用手裡的資源向銀行貸更多款。
在負責人的推薦和引導下,錢亮如願以償的拿到瞭某科技創業榮譽獎項,但 100 萬的扶持獎金,刨開中介的,關系戶的,剩下的並沒有多少。錢的事一直都是錢亮在處理,我就沒太多過問。通過一些關系,拉到更多扶持和資金,已經成瞭部分中小企業主的主業,生產反而成瞭配套的事。
慢慢的,園區內已經有一部分公司開始關門瞭。最先離場的有兩類,一種從一開始就是空殼子,整個廠才幾個人,圈地蓋房再出租,或者去忽悠投資人投錢、套銀行的錢,一旦利益到手或陰謀敗露,就頭也不回的跑路瞭。另一種是小型加工廠,前身是各種小作坊,它們處在整條食物鏈最底端,活做完瞭上傢卻遲遲不結算,開不出工資又沒人繼續幹活,最終隻能被大公司吞並或者直接破產。
事實上,我們的公司也處於被龐大訂單量拖垮的危機之中。為瞭讓公司表面上訂單流水的數字足夠好看,拿到更多的扶持或吸引風投,我們也走上瞭壓價競爭這條路。盡管合作對象的規模越來越來大,交易額越來越高,但原材料和人員擴張等成本也在爆炸式增長,需要高額現金流的支撐。但由於一直以來利潤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公司根本沒有持續擴張的實力,也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訂單量。
任務逾期、質量下滑、公司口碑受損,合作方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同時由於一些合作方自身周轉困難,不斷拖款欠款,上千萬的款項拖瞭大半年還沒有結清。
一方面,公司已經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償還銀行貸款瞭;另一方面,之前錢亮還簽下瞭一批訂單,等著購買原材料後開工。我回到深圳尋找資金救急,希望能渡過難關。但錢亮建議先擱置訂單,遣散一部分員工,等他來運作,把公司賣掉。一直以來,錢亮在外面對自己的包裝都很有技巧,加上公司近期漂亮的交易流水,賣掉套現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聽聞風聲的相關部門開始介入調查,說我們廠存在嚴重經營問題,經銀行判定風險等級較高,要求近期內償還貸款,且尾額不再享有降息特權。此外,由於我們這幾年來無論是公司規模、在崗人數、還是稅額,都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計劃建設五棟樓的指標,至今還是隻完成一棟,因此特批的土地也面臨被回收。
沒資金也沒訂單,他們又不讓你倒閉,廠子就這麼半死不活的挺著,還得交房租。還貸、違約賠償、以資抵債,一系列操作之後,公司最終被當地接管。
" 不是某個地區的問題,哪裡都一樣。有好處大傢分,有困難自己解決。沒什麼勾結不勾結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自求多福吧。"
感謝楊光先生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