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上海變形記:“佛系”做外賣

03-12

文 | 楊亞飛

零售老板內參獨傢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

1. 為什麼喜茶要做外賣,但大多時候又都在打烊?

2. 規劃中的 15% 的主題店型,藏著喜茶怎樣的小心思?

3. 介於潮流和日常消費之間,喜茶應該做哪些不一樣的創新?

在買喜茶這件事上,上海顯然要比北京方便的多。

不僅是門店數量上的壓制,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絕大部分門店都支持外賣配送。但喜茶的外賣生意,做的卻是有點 " 佛系 " ——隻入駐瞭一個平臺,並且還非全天開張,每天視門店情況,來決定接單還是打烊。

" 當時選擇做外賣,主要還是因為黃牛 ",喜茶品牌負責人肖淑琴告訴《零售老板內參》APP。黃牛的存在,擾亂瞭門店正常的消費體驗,導致被顧客投訴,再者也破壞瞭正常的價格體系。

此外,在經營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一部分是跑腿代買業務," 既然這個需求一直都在,可以讓專業的外賣團隊去送 ",但門店生意的火爆,讓他們實在拿不出太多精力做外賣。顯然,他們需要在到店和外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道理也很簡單,門店顧客優先是第一原則。

這也正是喜茶 2018 年在上海的重點任務。在過去的一年,喜茶以幾乎每一個月新增 1 傢店的速度,在上海的一些核心商圈,迅速地開瞭 10 傢店。今年,這一數字預計會變成 20 傢。他們想通過不斷地開店,來改進和解決排隊的問題。

排隊背景下的喜茶:外賣見起色

過去的 2017 年,是喜茶裡程碑式的一年。

從 2017 年起,這傢從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裡的小巷起傢的茶飲品牌,首次把他們的產品帶到瞭華南以外的市場。上海來福士店,是喜茶在華東地區落腳的首傢門店。該店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網絡並被媒體廣為討論。每天能賣出近 4000 杯,日營業額達 8 萬元。很多人甚至不惜排隊超過 6 小時,隻為喝上一杯喜茶。

這種盛景,是喜茶在全國市場的一個縮影。

喜茶火瞭,這是很多人最直觀的感受。手持一杯主打的 " 芝士茶 " 或者 " 水果茶 ",po 在朋友圈或者在微博上,成瞭很多年輕人社交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互聯網這一爆炸式信息傳播渠道,喜茶的名氣迅速在全國打響。

很多人一想到網紅茶飲,不自覺地就會想到這款不少人心中的 " 國民茶飲 " 品牌。以至於,每逢新店開業,幾乎免不瞭要請保安來維護秩序。

但 " 網紅 " 的標簽,也給喜茶帶來瞭不少麻煩。店門前排起的長龍,抬高瞭消費者的期望值不說,也透支瞭購買的耐心。此外,嗅到賺錢商機的黃牛和代購群起,更是擾亂瞭正常的市場價格體系。一杯標價 2、30 元的喜茶,倒手和跑腿後一度高達百元。顧客的怨言不可避免地出現。

喜茶也看到瞭這種問題," 我們的目標不是開這種排隊好幾個小時的店,而是希望消費者可以比較快、比較方便地隨處買到產品。希望主動把排隊時間大大降低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曾告訴《零售老板內參》。

而在肖淑琴看來,最核心的就是分流。茶飲隻是一個日常消費品,決策周期很短,消費場景理應也是便於獲取的。喜茶唯有通過多開店,在一個區域內不斷地加密佈局,通過盡可能覆蓋更多的場景,來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過去一年,喜茶將門店開到瞭北京、杭州、南京、蘇州等華北、華東地區的其他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喜茶在這些地方累計已開有 22 傢。僅在上海地區,喜茶門店數量就已增至 10 傢。這些門店坐落在來福士廣場、日月光、美羅城、興業太古匯等多個繁華商場,並延伸至七寶、五角場等地,覆蓋上海多個城區。

外賣業務也漸有起色。除瞭來福士店由於門店生意火爆無暇接入,其他 9 傢均已經支持外賣點單。但由於喜茶外賣平臺常常處於打烊狀態,外賣銷量占比很小。喜茶方面向《零售老板內參》APP 表示,目前喜茶在上海的 10 傢店裡,外賣渠道的銷量,最多僅占到單店日銷量的 10%。而具體到每筆訂單來看,基本上都是 2 杯以上。

店型變形記:今年將增部分主題店

相比於外賣業務,喜茶顯然對開更多的店抱有更大的期待。一同進行的,是店型的多樣化升級。比起去年普遍的黑白基準色調的標準店,喜茶今年打算在上海嘗試推出類似北京三裡屯黑金店、深圳萬象天地 HEYTEA PINK 店等不一樣的主題店。換句話說,他們想把品牌做的更有層次感。

目前,喜茶的門店形態包括標準店、黑金店、粉色店、DP 店。其中,黑金店以黑色元素為主,輔以金色搭配,店內配有一款限定茶飲黑金茶;粉色店主打少女風,整體將大面積的粉色融入門店道具與軟裝內,形成視覺上的強烈沖擊;而在 DP 店裡,喜茶則選與全球不同領域的獨立設計師進行跨界合作,進行空間設計的改造與重構。

這些主題店讓喜茶鮮活瞭起來。肖淑琴向《零售老板內參》APP 表示,2018 年,喜茶計劃開在上海的門店數達到 20 餘傢,其中,15% 的門店會以主題店的形式出現。

之所以沒有在第一年就推出主題店,喜茶方面的考慮是,由於每個城市情況不同,標準化擴張是第一步,通過覆蓋盡可能多的用戶,才能建立起區域市場的品牌認知。在這之後,才會做一些多元化的嘗試。

零售老板內參認為,這種差異化所反映出來的本質訴求是,喜茶正在給他們的消費者進行分層。尤其是對於一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而言,每天都會從外界接受大量的信息,他們對於新鮮事物,更敏感、接納能力更強,這給到品牌商們很大的施展空間。從歷史情況來看,快閃店、體驗店等新業態以及多品牌的孵化,也大都是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正向延伸。這幾乎成為業內的一種共識。

但新品牌、新業態的不斷湧現,使得消費者對於具體品牌的認知變得模糊。單一的門店設計、陳列和營銷策略,隻會讓品牌的新鮮感越來越淡。對於茶飲這種低決策周期的消費品而言,面對的挑戰非常之大。除瞭通過不斷研發新茶來更新菜單和口味外,全新店型的設計,對於消費者所帶來的感官沖擊力,顯然是空前的。

星巴克開在上海興業太古匯的全球最大的烘焙工坊,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倘若置身其中,從一粒生豆到熟豆再到最終融入到一杯咖啡裡,全程參與其中,這種豐富的體驗已經遠超購買行為本身。除此之外,本土化也是一大亮點。星巴克全球創意及設計高級副總裁 Liz Muller 就曾表示,上海烘焙工坊凝聚瞭星巴克全球最好的設計和工藝,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星巴克將上海甚至中國獨有的本土元素,融入到設計裡。

喜茶也正在做著相似的事情,但他們顯然更迫切一些。

根據美團點評發佈的《2017 中國飲品店發展報告》顯示,2015 年下半年開始,半年飲品店關店數逐漸增加,2017 年上半年飲品店關店數超過開店數 28%。

但相比於整體增長的疲軟,人均 15 元以上飲品店數量在各地都有明顯增長。較高品質、個性化服務和高顏值環境的飲品店正在一、二線城市飛速發展。除喜茶之外,奈雪の茶、inWE 因味茶等新式茶飲也在加緊跑馬圈地。從口味上來看,鮮果茶、新型奶蓋茶、進口茶、牛乳茶等逐漸被茶飲愛好者們發掘出來。

茶飲行業的這一波消費升級大潮,既是新老口味偏好的迭代和變化,也是消費者越來越多樣化訴求的一種體現。這對喜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危機。如何才能持續地抓住消費者的心,已經不僅僅是通過開店這一件事就能完成瞭,喜茶需要通過門店和商品,盡可能多地將其文化理念向外傳遞出去。

從網紅到品牌

喜茶是以網紅 " 新式茶飲 " 的招牌,迅速風靡全國的。但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網紅品牌的生命周期有長有短。短期曝光率的激增,對於提升品牌力效果顯著。但從長遠來看,噱頭對於品牌本身而言,無疑是一種永久的傷害。

這並不是說品牌力在下滑,而是在話題熱潮退去後,所必然產生的審美疲勞。

喜茶在互聯網的聲量,也有過相似的變化。根據百度指數的數據顯示,自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3 月的兩年多的時間裡,喜茶在百度上的整體搜索趨勢,先是在 2017 年 1~3 月迅速拉起,並在 2017 年 3 月末,搜索熱度達到最高峰,此後的三個季度裡,雖然其間有過小幅回升,但整體處於下滑趨勢。從 2018 年起至今,則保持較為平穩的搜索熱度。

" 喜茶 " 百度關鍵詞搜索指數趨勢,圖據百度指數

某種層面上,這樣的走勢曲線,一部分反應出喜茶以及所有其他新式茶飲品牌都避不開的問題——潮流意味著此一時,彼一時。對於喜茶而言,引領茶飲潮流是長遠的目標,眼下當務之急,顯然是如何在潮流消費與日常消費之間,找到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快速開店是最核心的,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解。

品牌力的傳播和打造,還有很多表達形式。總的來說,解決方案無外乎兩種:其一,不斷制造新鮮感。持續進行門店設計、商品品類等升級換代;這也是絕大多數茶飲品牌都在做的事。在這個基礎之上,品牌應該考慮的是,擯棄消費品思維,強調產品之外的功能屬性,為消費者灌輸不一樣的消費理念。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喝茶不再隻是因為口渴才會被觸發的消費需求,去書咖也不單單隻是為瞭找一個地方看書 …… 類比下來,讓消費者走進一傢喜茶店,也不應該隻是因為尋找體驗和商品的新鮮感,更深層次的,是如何將其融入消費者的日常工作、學習、社交以及生活場景中去。

從網紅品牌到品牌,喜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