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校長甜
來源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
小白導讀
雙 11 馬上就要到瞭,廣告早已是鋪天蓋地,預售更是熱火朝天,註意瞭,這裡面不少都是套路,看看你被套住瞭沒。
「正文
」
雖然距離雙 11 隻還有不到一個星期,但預售活動在十月份就吹響瞭號角,不少剁手族早早就開始瞭痛並快樂的大 party。
預售年年有,但今年的卻很特別,嗯,應該說是……一言難盡。
先來看看網友們的感言:
正是這復雜的商傢大促規則,不知道要騙走多少人的手甚至是腎。
也許你很想知道,我就隨便看看,怎麼就一步步把錢放進他的口袋裡瞭呢?
我們就來和大傢聊聊商傢營銷套路、背後的心理消費誘因以及雙 11 預售的陷井!
先來聊聊商傢最基本的營銷套路——打折,雙 11 之所以能成為全民狂歡的節日,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商品的折扣。
舉個例子:
你去快餐廳選擇瞭一份 42 元的套餐,正準備掏出手機付款時,服務員說,這份套餐,你今天可以免費得到。
這時你大概先會一愣,心理暗喜,不過,服務員吐出瞭後半句話:「如果你能辦一張 108 元的打折卡。」然後解釋說,這張卡全國通用,在任何店消費都能享受 9.5 折優惠。
聽著挺劃算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有 70% 左右的客戶會購買這張打折卡。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99% 的好處都被商傢占瞭。
為什麼?
這實際上是擴充瞭消費客單價。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每天有 100 個客戶,每人消費 42 元,銷售額是 4200 元。如果一份快餐的成本是 20 元(實際上可能更低),那麼利潤就是 2200 元。
可推出打折卡之後就大變樣瞭。
如果向 100 個客戶介紹,有 70 個人買,那麼銷售額就是 8820(70*108+30*42)元,如果每張卡的制作成本是 5 元(估計 2 元就能搞定),再去掉套餐成本,那麼利潤是 6470 元。
看,就是這樣一個舉動,在客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竟然是之前的將近 3 倍。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很常見,比如星巴克和 costa 用的營銷策略之一,就是他們的會員打折卡。
當然,雙十一的打折策略要遠遠比打折卡更加套路,這其中包含瞭很多經濟學原理,能讓消費者輕而易舉的到商傢的「碗裡來」。
這部分,著重分析雙 11 背後的消費心理誘因。
接著聊剛剛提到的打折卡的套路,我們說商傢拿走瞭絕大部分好處,而顧客卻多花瞭 66 元(108-42)。
然而,顧客的這部分錢什麼都沒買到,因為即便你用這張打折卡去消費瞭,也隻不過是又一次給商傢貢獻瞭利潤。
但是,當你獲得瞭一張打折卡,就基本不會考慮其他品牌瞭。
比如,如果你買瞭辦理瞭一張星巴克的打折卡,你還會頻繁去 costa 消費嗎?
這就是商傢使用的消費心理策略,主要依靠的是沉沒成本。
大傢應該對沉沒成本並不陌生,它是指,人們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往往不完全考慮這件事是否有利於自己,而是考慮在這件事上已有的投入、已投入瞭多少成本。
比如說:
買衣服跟店員還價,來回來去後,往往店員會便宜一丟丟,而你,也會因為在這件衣服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更加舍不得這件衣服,然後買下它。
再比如說:
你花 108 元買下瞭打折卡,在卡上付出瞭金錢成本,為瞭釋然心裡的「不浪費」,讓卡物盡其用,就會一直消費一直消費……
對於沉沒成本,甚至有人說:這是真正能拖垮你的。
所以,雙十一的購物網站也往往利用沉沒成本搞些名堂,比如,通過一些遊戲領到優惠券,或是和幾萬人搶紅包,或者定點發送福利。
於是,你為得到優惠付出瞭大量精力,你的沉沒成本增加瞭不少,自然想要盡快用掉這些來之不易的優惠啊。
不過,購物網站的營銷套路更多的是以下這些。
舉個例子。
校長甜想在雙 11 買個酷炫屌炸天的耳機,預售價 1888 元,雙 11 預售期間付 100 元定金,雙 11 當天,定金 100 抵 500,翻 5 倍抵用,付清尾款,提前收貨。
100 元定金當 500 元用,5 倍增幅,你說校長甜心不心動?
那麼,換個說法。
原價 1888 元的耳機,直降 400 元,現價 1488 元!
額,連個零頭都沒省下。
再舉個例子。
雙十一預售期間,所交定金的商品總價超過 5000 元,加 1 元就能換購一件 200 元的商品。
假設你本身購物馬上接近 5000 元,這麼好的機會在面前,是不是要趕緊加購?
購物滿 5000 元贈 200 元的商品,你是不是覺得門檻有些高而且贈送的商品太雞肋,完全沒什麼吸引力。
這就說到另一個關鍵詞——比例偏見。
它是指消費者在很多場合,本該考慮數值的變化,卻更傾向於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人們對比例的變化更為敏感。
比如,所有電商標註優惠券時,10 元減 6 元的優惠券,叫 6 折優惠券,但 100 元減 6 元的優惠券,就叫直降六元。
還是那句話,滿 100 元減 10 元和滿 100 元 +1 元換購商品(價格 11 元),你心裡覺得哪個劃算?
說完瞭雙十一預售的營銷套路,消費心理誘因,我們來具體聊聊預售的那些坑。
鑒於坑實在太多,校長甜著重分析大傢最容易上當的,像「先漲價後打折」的潛規則真是防不勝防啊!
1. 定金不能退
校長甜在天貓官網上隨便打開一傢首飾店,點入一件雙 11 活動商品的頁面,原本的「加入購物車」按鍵變成瞭「立即付定金」。
客服解釋說預售商品,需要下定。
這件首飾平時的促銷價是 3379 元,經過「預售價」、「定金」等層層優惠後,實際價格是 2768 元,相當於打瞭 8.1 折。
不過根據「預售規則」,支付定金後,申請退款時如判定非賣傢責任,定金恕不退還;若未在要求的時間內支付尾款,導致訂單自動關閉,定金也是不予退還的。
客服還表示,如果賣傢要退貨,規定隻退尾款,定金則不一定能退。
2. 線上線下同款商品,質量不一樣
「電商專供」商品大致有三種情形:
一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完全相同;
二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僅有細微區別,內置部件或產品的原料等也有細微不同;
三是「電商專供」商品在網店展示的廣告圖片,與實體店陳列商品一模一樣,商品的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的區別在廣告圖片上有所顯示,並且網店銷售頁面或商品顯著位置也標明瞭「電商專供」。
如果大傢想購買和實體店一模一樣的商品,建議大傢下單前先去實體店仔細記住原料、貨號等。
3. 贈品不能享受常規售後服務
電商促銷的慣用伎倆之一是商品附帶贈品,而贈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賣傢通常都會以是贈品為由拒絕保修。
所以,下單前,大傢截圖保留商傢宣傳頁面,以防商傢耍賴不發贈品;法律已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
贈品通常都沒有發票,質保卡就成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記得一定要讓商傢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越寫越興奮,校長甜最後再補充一個知識點。
你有沒有這種情況,在購物時,假如你想給自己買件昂貴的商品,有些舍不得,但如果這是給你的愛人或者父母,朋友買的,你是不是突然覺得這錢花的值。
於是,網購時就會出現各類文案 / 宣傳語,這也是套路之一。
比如,愛 ta 就送 taXXX,別忘瞭父母之類的。
原標題:「雙 11 預售」套路解析
— END —
近期熱文:
千真萬確!建設銀行正式宣佈!無房者們狂歡吧
微信突發大招,又一個大行業被顛覆!這群人要慌瞭 ......
2018,樓市將迎來巨大轉折,影響未來 10 年的房價走向
嚴控之下還能不能買房?這是我見過最中肯的建議
最近調控再次升級,一二三線城市陸續限售、提高貸款利率,各種政策相繼出馬。不少人對於現在的政策摸不清楚頭腦,總有粉絲詢問現在到底還能不能買房?如果能,在哪買更賺錢?關註房地產內參,房姐會給你最好的買房建議。
房地產內參
ID:fdc920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