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反思:賣掉茅臺可能是投資生涯最大的錯誤

10-27

深藍按:

茅臺是一個讓很多投資者既深惡痛絕又羨慕不已的股票,記得幾個月前,但斌與人打賭揚言茅臺股價會上 600 元的時候,社會上掀起瞭一股討伐的熱潮,甚至還掀起瞭論戰。

但是,沒辦法,這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現實,現實就是茅臺股價在各種爭議聲中一路高漲、繼續高漲。

今天為投資者推薦一篇雪球網友 @ILoveRMB 在雪球發表的反思文章,為大傢提供一些思索。同時,歡迎大傢在留言區留言討論:茅臺股價何時迎來拐點?

貴州茅臺今天大漲近 7%,面對走勢逆天的股王茅臺,球友 @ILoveRMB 深刻的反思瞭自己投資茅臺路上的得失,大傢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貴州茅臺,我觀望過、錯失過、追高買入過、得意過、面對黑天鵝大跌眼鏡過、低位加倉過、長相廝守大賺過、卻也賣飛過,幾乎犯過所有投資者可能犯的錯。(個人投資茅臺的心路歷程附後)

今天,茅臺逆天的 2017 年三季報的出爐,1-9 月收入 425.50 億,同比 266.32 億,增長 59.40%;利潤 199.84 億,同比增 60.31%;單獨第三季度利潤同比增 138%。

茅臺教會我的那些事

茅臺應該是 A 股價值投資者(尤其是長線投資者)邁不過去的一個標桿。觀察茅臺及其投資者這麼多年,我得出瞭如下一些關於投資的心得:

1、選股

從 2009 年入市至今,選來選去,應該還不如隻買一個貴州茅臺賺得多。

如果你看到一個股票,看上去估值與茅臺差不多,增長情況也差不多,別想瞭,它的吸引力一定不如茅臺,因為茅臺的確定性之高,A 股幾乎無處其右。

如果你想買入一個股票,最好先和茅臺做個對比,看看它是否比茅臺更具有吸引力。如果沒有,為什麼不買茅臺呢?

舉例:格力電器、萬科 A ,都是 A 股歷史上的大牛股。但相比起來,弱周期、傻子都能經營好、產品永遠供不應求的白酒行業龍頭老大,和需要靠管理層的聰明才智、政策的確定性保證、對手的不斷犯錯才能繼續保持狀態的周期性更強的傢電龍頭、地產龍頭,你會選誰?

2、格局

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大部分所謂 " 價值投資者 " 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具體的數據上去,糾結於各種細枝末節的生產經營細節上,而沒有判斷對方向。

以我自己為例,去年今年深入研究分析瞭白酒行業的格局,高端、次高端、中低端品牌的區別,對歷史、估值、管理、發展前景進行瞭全面的分析,在今年 2 月終於做出一個重大結論:貴州茅臺 300 元高估,洋河股份此時性價比更好,換!

而事實上,之前工作之餘對茅臺毛估估 400 元 -500 元的估值可能更加準確,這次調倉可謂是非常的錯誤。因為,其實搞清楚一點就夠瞭,白酒業如果隻長期持有一個股票,那就是茅臺。(註意,說的是長期。)

3、買入、持有和賣出

在股民總被割韭菜的 A 股市場,買瞭茅臺的投資者是幸運的。因為無論任何時點買入,到今時今日,茅臺都沒讓誰套牢,因為它一直在創新高。但大部分買過茅臺的投資者又是不幸的,因為他最後還是賣飛瞭。

茅臺告訴你,偉大的具有持續且強大護城河的公司,絕對不會虧待它的投資者。(註意限定詞,別隨便拿個阿貓阿狗公司就來套用。)

面對這樣的公司——

在合理或低估的價格,可以無腦買入。

在合理或高估的價格,依舊可以持有。

高估瞭可不可以賣?當然可以,而且最好是高估之後賣出,在合理或低估之後再買回來,這樣可以獲得最大化的收益。

問題是你回頭會買回來嗎?尤其是今後需要用更高價格買回的時候,你能否跨過自己心理賬戶的那道坎?

這兩個問題不僅是我們難抉擇,連股神巴菲特都曾多次犯錯。下次你遇到時,不妨去翻翻巴菲特對 GEICO 和可口可樂的操作:年輕時候賣出 GEICO,伯克希爾哈撒韋後來巨額全資收購;可口可樂在 60 倍市盈率的時候,巴菲特沒有賣出,十年股價不漲。

(近期 @閑來一坐 s 話投資 和 @荔慎投資梁軍儒 兩位對賣不賣、怎麼賣茅臺,有過小型 " 論戰 ",很精彩,有興趣的可以到兩位老師雪球頁面找找)

4、分散和集中

巴菲特和芒格非常崇尚集中。而他們的真傳弟子段永平更是說過:" 投資不怕集中,不是一般的集中而是絕對的集中。"

買過茅臺的長線投資者,大概都有感受,分散在幾隻股票上,還不如隻持有一隻茅臺的收益率高、睡得安穩。但不分散,又擔心茅臺跑不過別的股,或者出個什麼黑天鵝。

但實際上,分散是因為還不夠懂,集中需要看得非常透,這點我非常佩服 a 股隻持有一個茅臺的 @樂趣 老師

有一批價投信仰 " 低估分散不深研 ",根本原因是對公司的不可知論,認為再怎麼深研也不可能完全看懂一個公司,寧可要分散而略顯平庸的成績。其實如果有極強的商業思維,集中投資更容易獲得不平庸的回報。

資產管理者的價值

以前我笑話過否極泰的私募基金經理 @董寶珍 先生,既然投資人把錢交給你,你全拿去買茅臺,為什麼他不自己去買茅臺,還要給你交管理費和業績提成。在茅臺達到 266 的高位時,你作為研究瞭那麼久的投資者,竟然還是那麼執迷不悟,完全忽視瞭風險的存在。

但最近我想明白瞭資產管理者的價值,也更加理解和佩服董總。因為普通投資人很難獲得茅臺的收益。

首先,能看懂茅臺的價值、自己重倉買入茅臺,就是件非常難的事情。

其次,即使能夠買入,但在股票的漲跌之間,普通投資人自己操作,一定會因為不能正確認識市場先生,難以克服自己的恐懼和貪婪,而進行錯誤的交易,在漲瞭很多後加倉,在跌瞭很多後割肉。在茅臺暴跌、所有人都質疑的時候,董總還堅決加倉甚至上杠桿上到差點爆倉、跟人打賭打到 " 裸奔 ",可以想象,當時承受瞭多大的壓力?

資產管理者要做的是什麼?就讓壓力都留給自己,讓專業的事情歸專業的人管,讓自己成為那個反人性的人去克服貪婪和恐懼,去不斷學習和修正自己的投資理念和策略,去獲取更低風險的更高收益,而讓投資人安心去享受生活。

結語

當然,最後我也要強調,本文隻是作為投資復盤和分析,並不是建議買入貴州茅臺。

事實上,我認為現在的茅臺股價已顯合理,略有高估,今年前三季度的 60%、第三季度的 138% 增長,部分原因是今年茅臺酒價飛速上揚、經銷商和消費者囤貨,茅臺公司為瞭控價放量供應。均有偶然性不大可能持續。

另外在回答上述選股問題時,我也認為自己找到瞭比茅臺更好的標的,靜等打臉。

附:投資茅臺的心路歷程——以下歷程或許每個茅臺投資者、觀望者、看空者都經歷過

借此機會,我痛訴一下革命傢史,也是給自己的投資生涯立此存照。

圖:本人在貴州茅臺上的所有操作,平均成本約 160,在當時工薪屌絲幾十萬的賬戶裡獨自貢獻瞭 20 多萬的利潤

從 09 年至今年 4 月,我都是一個業餘投資者,而茅臺的投資歷程也記錄瞭當時的我對投資的理解(股價均為除權價):

1、09 年入市之後,並未馬上找到投資法門,在亂七八糟的操作之後,慢慢認識到價值投資才是唯一正確的路。而在各類股票中逐漸看到瞭茅臺、萬科、格力等好公司,卻一直因為股價高而不敢買入。

2、在 09 到 12 年的茅臺牛市中,(那一次也如這次這般,是一輪白馬股的牛市),我後知後覺,在懵懵懂懂中終於下決心買入茅臺,並在最後一浪中上車(192 買入,最高漲到 266),也體會瞭買入即快速上漲之後的得意忘形,當時同事間炒股氣氛頗濃,對我頗為羨慕,也讓我忽視瞭災難的來臨。

3、2012-2014,白酒行業進入下行周期、茅臺增速下滑、估值回歸、反腐、塑化劑等問題,讓茅臺遭遇一輪 " 戴維斯雙殺 "(最低跌到 118,跌幅超過瞭 55%),這輪熊市漫長而慘烈,也讓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安全邊際的重要性。這輪熊市,我並沒有被殺出去,反而是經過粗淺的研究,越來越覺得茅臺值得廝守、越跌越買,最低買到瞭 135,可惜當時實在囊中羞澀,買不瞭太多。

4、2015 牛市頂峰前夕,我認為像茅臺、招行這樣的好公司並未被高估,所以並未減倉。由於持有少量的五糧液,我賣掉五糧液換為茅臺,當時記錄 " 其實隻賣出五糧液就可以瞭,相當於牛市減倉,但是茅臺離我的賣出價還有很大 "。事後證明,市場暴跌泥石俱下之時,低估的好股票也會被帶動下跌,茅臺最大跌幅近 35%。

5、2015 市場暴跌之後,市場先生給瞭非常好的機會,像茅臺、格力等都出現瞭很有吸引力的價格,可自己的資產配置能力實在太差,並未保留足夠的現金,天上掉金子的時候隻能用杯而不是桶接。當時記錄 " 買來買去,還是茅臺放心。以現價拿茅臺股票,比拿著現金舒坦。"

6、2016-2017,市場風格轉換,白馬股迎來大牛市,茅臺、格力作為旗幟一漲再漲,券商不斷調高目標價。我曾在 2016 年,多次給朋友和客戶闡述茅臺怎麼怎麼好,因為說得太多被人戲稱為 " 茅臺哥 "。

但我因為自己對投資的理解尚待完善,同時也受到瞭工作中同事的影響,對茅臺能否持續上漲產生瞭懷疑,最終在 2017 年 2 月成功賣飛瞭茅臺。雖然將倉位換到瞭洋河、格力上,同期漲幅並不差太多,但是這仍然是我最失敗的一個經歷。

7、而在 2017 年 4 月後,我選擇辭職成為一名職業投資者,在重新梳理投資體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通讀巴菲特歷年的致股東信。

做完這件事,我才真正理解瞭巴神說的那句話:" 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偉大公司,遠勝過以便宜價格買入一般公司。"

我也真正意識到茅臺的投資價值,而此時,茅臺的價格一再創出新高,已遠超我賣出時的價格,我暫時過不瞭這個心理關。同時,也因為我無新的現金流入,我為避免換股而被打臉、且自認為有更好的投資標的,並未回到茅臺的小船。

總結:賣掉茅臺可能是我今年甚至今生投資生涯中最大的一個錯誤。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