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劉曉博
據稱,國傢發改委近日向各地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對申報建設地鐵城市的地方政府預算、GDP 的要求,提高到瞭 2003 年規定的 3 倍。同時,嚴控地方債務,增加瞭政府債務率指標。
發改委要求 " 除有軌電車外 " 的軌道交通建設,均應納入建設規劃報批,申報建設規劃的城市近三年的政府債務率不應高於 120%。
上一年度政府債務率超過 100%、120% 的城市,城市軌道交通項目 ( 含有軌電車 ) 的財政出資比例分別不低於 60%、80%;政府債務率超過 150% 的城市,應及時調整政府支出結構,確保在建項目按期建成,省級發展改革部門不得批準新開工建設項目(含有軌電車)。
《意見》修訂瞭原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條件,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 300 億元以上(2003 年的標準為 100 億以上),地區生產總值 3000 億元以上(2003 年標準為 1000 億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原則上在 300 萬人以上(與 2003 年標準相同),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 3 萬人以上(與 2003 年標準相同)。申報輕軌的標準,也相應有瞭大幅提高。
在這份《意見》的後面,附有一份《關於進一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的起草說明。其中提到對國傢已批復建設規劃的 43 個城市,近期完全符合申報新輪建設規劃條件的有 29 個城市。
不符合 " 申報新輪建設規劃條件 " 的城市一共有 14 個(媒體報道時誤為 13 個),其中包括:
政府債務率不符合條件的為南寧、呼和浩特、包頭、昆明、西安、蘭州、沈陽、哈爾濱、貴陽等 9 個城市;
一般預算內收入不符合條件的為太原市 1 個城市;
地區生產總值不符合條件的為烏魯木齊市 1 個城市;
市區常住人口不符合條件的為包頭、蘭州、洛陽、呼和浩特、南通、福州等 6 個城市。
根據此前媒體開列的 43 個 " 軌道交通規劃獲得國傢批復 " 的城市名單,我們可以得知,可以繼續申報新項目的城市分別是:
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計劃單列市: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
省會城市:廣州、武漢、南京、成都、長沙、杭州、合肥、濟南、石傢莊、南昌、長春、鄭州;
普通地級市:蘇州、蕪湖、東莞、徐州、常州、無錫、紹興、佛山。
其實早在 2017 年 11 月,媒體就報道瞭包頭地鐵在開工不到百日之後,被緊急叫停。包頭地鐵計劃投資規模 300 億,被中央認為與當地財政收入不匹配。後來,又傳出瞭呼和浩特 3、4 號線地鐵項目,以及呼和浩特到鄂爾多斯的高速公路項目也被叫停,三個項目涉及投資超過 500 億元。
隨後,內蒙古宣佈統計數據 " 擠水分 ",調減 2016 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530 億元,占總量的 26.3%。
此前我們隻聽說過 GDP 註水,但沒有想到財政收入也能如此大規模註水。地方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做?虛增地方財政收入,或者瞞報地方債務,都是為瞭爭取上大項目,最終為瞭政績和升遷。
大基建和城鎮化,長期來一直是中國穩增長的 " 利器 "。過去幾年,國傢不斷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城市管廊等方面新上項目,並啟動瞭樓市去庫存。這些做法雖然在短期內刺激瞭經濟增長,但帶來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
尤其是地鐵這種 " 豪華公共設施 ",每公裡造價動輒 6 到 7 個億,如果一個城市沒有足夠的財政能力、足夠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是無法支持的。最終隻能成為一個財政黑洞,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長期的壓力。而獲益者,僅僅是上項目的那一屆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工程承包單位而已。
最近一段時間,中央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各地統計數字擠水分、包頭呼和浩特等城市地鐵下馬等等,都是具體表現。此次 14 個城市失去 " 申報新的軌道交通項目資格 ",也是這種思路的延續。這 14 個城市也分為兩類,包頭為代表的這一類,其地鐵或者軌道交通項目整體上被無限期推遲;呼和浩特為代表的城市,則是暫停新建項目,已經啟動的項目還是可以繼續施工的。
14 個城市裡,有些軌道交通規劃裡程(不是批準裡程)還非常壯觀,比如昆明達到瞭 562 公裡,貴陽為 467 公裡,沈陽為 610 公裡,哈爾濱為 340 公裡,福州為 338 公裡。這些城市凍結申報之後,將對全國未來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帶來顯著的影響,對當地影響就更大。
應該說,中央這樣做是非常明智的,沒有效益的項目雖然帶來短期的 GDP,將是未來的一場財務災難。中國經濟要想有長期活力,還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讓民間資本、外資來唱主角,而不是讓 " 地方政府 + 國有企業 " 充當投資主體。
短期來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急剎車將帶來如下影響:
第一,對軌道交通產業構成利空,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或許會下跌;
第二,對經濟增長構成短期利空,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給出口帶來的影響,環保攻堅戰給落後產業帶來的影響,經濟增速可能出現下滑,最終讓央行不太敢於加息,也不太敢於讓樓市、股市太冷;
此外,國傢凍結 14 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還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中國人口流動是失衡的,相當一批省市人口、經濟增長乏力,即便國傢希望給它們上項目,它們自己也玩不起、支撐不起。比如東北三省、內蒙、山西等地區,是非常典型的。
最終,類似呼和浩特、包頭這類城市,很有可能陷入 " 人口增長乏力→經濟增長放慢→基礎設施更新放慢→人口吸引力下降 " 的惡性循環
而在北、上、廣、深、杭、蓉、寧這些城市,則將持續出現人口、經濟、基礎設施的 " 正循環 ",最終強者恒強、弱者更弱。
這就是中國城鎮化進入新階段的新情況,它將深刻影響到中國的人口分佈、經濟發展和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