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京,擁抱杭州

02-28

隨著春節的結束," 年 " 味大餐又將塵封一年。以往此時是 " 逃離北上廣 " 呼聲最高的時節,但自從一年前一股 " 逃回北上廣 " 的吶喊逆襲,把他鄉漂泊的人無法在老傢施展一線城市工作技能的無奈又給展現得淋漓極致,以及在小城市 " 小世界 " 的思維方式、工作、生活狀態下的差異,讓曾經的發小、同學正變得越來越陌生 ……

或許,隻有那 1200 多年前的《遊子吟》在父母身上始終如一,現代人在外打拼的註定是孤獨的,異鄉漂泊沒有傢,猶如陸遊在《行路難》中的描述:" 人無根柢似浮萍。" 而白居易早在《和 < 思歸樂 >》中豁然:" 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漂泊者從一座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仿佛是浮萍隨波逐流,微觀之下,卻有另一番滋味。俗話說,"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但近兩年從北京漂泊輾轉杭州漂泊,正成為年輕人的潮流。

從 " 北漂 " 到 " 杭漂 ",人往 " 低處 " 走 ?

廣州與杭州的 " 一線城市之爭 "、上海淪為 " 環杭州城市 " 等話題,在過去一年中被廣泛熱議。不爭的事實是,自從 2016 年 G20 以來,杭州煥發瞭 " 新一線 " 城市的活力。

半個月前,浙江省統計局發佈《2017 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數據公報》中提到,2017 年杭州市常住人口達到 946.8 萬,比上一年增長 28 萬,接近兩倍的凈增長,創歷史新高。此時,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現瞭 40 年來首次負增長,2017 年比 2016 年減少瞭 2.2 萬人。

杭州已將周邊臨安撤縣劃區,這讓杭州在名義城區面積上超過瞭南京、上海、廣州、成都諸城,為加速大型城市化進程,2017 年底推出瞭杭州積分落戶政策,將在 2018 年 3 月份開始統一實施,預計今年杭州市常住人口有望破千萬。

另據獵聘網的大數據報告統計,在 2017 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 11.21% 的人才凈流入率位居榜首。

杭州有何魅力吸引外來者 ? 在官媒的報道中常冠以 " 創新之城 "" 中國矽谷 ",真如此 ? 其實早在去年虎嗅駐杭開設華東業務部之時,就曾想找合適的姿勢報道杭州,春節前夕虎嗅分別采訪瞭 8 位近三年從北漂到 ( 準 ) 杭漂的年輕人,從他們的故事與思考中,我們瞭解試圖弄清楚他們眼中的北京與杭州。

年輕人眼中的北京與杭州

北京:焦慮、快節奏、高房價、戶籍門檻

" 我去北京就是為瞭‘離開北京’。當時 ( 2011 年大學畢業去北京 ) 的想法是去鍛煉兩年,然後回到南方。去瞭北京以後發現,這個城市的節奏、環境、生活成本都讓人焦慮,甚至它的滿地機會都讓人焦慮。" 在螞蟻金服工作的沈公子告訴虎嗅。

" 這種焦慮,主要還是對自己能力的迷茫。當時剛畢業,22 歲太年輕瞭,自己也沒有那麼好的化解焦慮的能力和心智。當然,房價高企、租房成本高、交通堵塞、氣候幹燥、綠化不好 ……"

沈公子的同事餘禾在 2017 年 8 月來到杭州,她說:" 北京壓力還是大,整個城市讓我很焦慮,房子的壓力很大,沒有歸屬感迫使我離開。三年前,去北京也是一念之間,就是覺得應該去闖一闖,不想過按部就班的日子。"

無獨有偶,31 歲、來自東北的一喆在 2016 年 11 月結束瞭 7 年的北漂生活,他說:" 北京生活成本高,吃、穿、交通都還好,但房價高得離譜,戶口也是一大難題,成傢後孩子上學沒辦法解決。" 他曾在北京滴滴工作,來到杭州後加入瞭互聯網傢裝公司酷傢樂,據他透露有好幾位滴滴同事也前後腳來到杭州,或轉到滴滴杭州分公司,或加入其它創業公司。

另一位在網易工作的廣西女孩鳳丹,在 2015 年 6 月結束瞭 10 年的北漂求學與工作之路,她告訴虎嗅:" 我逃離北京,除瞭個人購房、購車經濟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打心底裡不是很喜歡這個城市,包括霧霾、幹燥、冬天的樹光禿禿的沒有美感,本質上是對北方文化沒有歸屬感。而到瞭杭州,讓我有瞭南方人的歸屬感。"

其他幾位受訪者,幾乎也是類似的態度,這也是絕大多數北漂族的共同難題,我們不能數落他們是懦弱者,當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 傢庭觀 " 也日漸清晰,與一線城市的殘酷現實形成落差時,理想化的掙紮已經顯得蒼白無力。

" 特別是 85 後北漂年輕人,他們沒有前輩們那麼幸運,撞上瞭 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北京房價快速上漲的年代,如果沒有父母的原始積累,僅靠自己微薄收入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步伐,如果再錯過杭州崛起的‘黃金年代’,那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真會遺憾終身。當然,杭州也不是唯一的選擇。"90 後佈吉一年半前結束北漂輾轉杭州時,算瞭一筆 " 機會成本 " 的賬。

杭州:活力、機會多、環境好、宜居

" 我在北京讀書工作的 7 年,是焦慮與灑脫膠著的 7 年。2017 年的焦慮感和漂泊感與日俱增。為瞭清空自己,我在 17 年的 5 月徒步騰格裡沙漠,8 月進西藏。回京後,放棄瞭北京不錯的工作機會選擇瞭杭州。" 去年 10 月來到杭州,在休閑食品公司百草味工作的紫蘇說道。

她在做決定時,對比瞭南京、武漢、上海、深圳等城市。因為之前在投資公司工作過,所以她從宏觀層面分析:

" 首先,國傢資源會更多傾斜杭州,G20、亞運會等國際大會更快推動杭州的發展,北京成熟度已經很高瞭,而在杭州你可以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 ; 其次經濟方面,浙江是民營企業發源地、大本營,杭州的上市企業陣容也不容小覷,就業機會大 ; 另外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很強,浙商派、阿裡系、海歸派、浙大系等都能自由發展,可以和更多優秀的人同行 ; 最後是杭州的自然環境好,宜居。"

來自西藏的女孩靳思是一位 " 準杭漂 ",她此前在美團工作,有 10 年的北漂經歷,現已規劃與老公一起在 2018 年 3 月到杭州工作,並在今年年初來杭州租房、面試瞭新工作。

她對虎嗅說:" 在北京戾氣實在太重,到哪都是‘互不相讓’,人文關懷少瞭些。但有一點挺好,如果你想掙錢,稍微努力工作些,還是能賺到理想的薪水的。因為工作太忙,生活會比較單調,我又喜歡喝茶、養寵物,杭州有茶館,冬天也有綠樹紅花,還能帶著狗去西湖散步 ( 虎嗅註:西湖邊遛狗是要被抓的 ) 。這樣的生活狀態,在北京是奢求。"

杭州的 " 旺火 "

G20 之前,杭州一直被視為上海的 " 後花園 ",但在 2017 年中旬,浙江省政府把 " 一帶一路 " 戰略升級,釋放瞭謀劃 " 環杭州灣大灣區 " 的信號,而這一想法很快得到瞭上海市政府的積極響應。

事實上,早在 2016 年公佈的《上海城市總體規劃 ( 2016-2040 ) ( 草案 ) 》中確立發展上海大都市圈,與周邊城市同城化發展步入快車道。而上海更傾向於以它為中心,建立 " ‘ Σ ’形灣區經濟 ",相應的會囊括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南通等城市,預計會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

雖然國務院還未就此予以批示,但不管是 " 環杭州灣大灣區 ",還是以上海為中心的 " ‘ Σ ’形灣區 " 建立,在經濟體量、人口規模上都將望超越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後更有發展前景的大灣經濟區。

在大灣經濟區 " 中心 " 之爭上," 小弟 " 杭州哪來的底氣與 " 大哥 " 上海 PK? 火氣旺盛之外,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在全國 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杭州是唯一一個沒有過千萬常住人口的城市,前六中有四個直轄市,排名第一名的上海幾乎是杭州體量的 3 倍,人口規模也要高出 1.5 倍,硬碰硬的實力懸殊太大。

好在杭州的經濟增長後勁還不錯,近 10 年來,其 GDP 實際增長速度均超過全國增速與上海。這背後很大因素是浙江民營企業活力的支撐 ; 在產業結構方面,2017 年杭州第一產業比重已降至 2%,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調整為 35%、63%。

2016 年,杭州與上海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 52185 元、57692 元,相差約 5000 元的水平,而二者均明顯高於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616 元。

2017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減少 1.37 萬人,未來上海也將控制人口總量,而杭州仍在人口擴張期,類似去年臨安撤市劃區,把周邊經濟相對薄弱的縣級市兼並發展方式,一段時間內上會拉低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上海的貧富差距擴大。

當地民營企業數量與質量反映瞭地區經濟活力、潛力,此前全國工商聯發佈的 "2016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 " 名單中,杭州市有 50 傢企業入圍,占全國的 10%,上榜企業數第 14 次蟬聯全國第一。

上市公司數量上,杭州以 151 傢名列第四,排在廣州、蘇州之前。值得註意的是,截止 2017 年末,浙江省的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到 507 傢,排名全國第二,在去年 A 股新上市的 438 傢公司中,有 87 傢是浙江企業,占比超 20%; 證監會半個月前公佈的 439 傢公司 IPO 在審名單中,浙江就有 51 傢,僅次於江蘇的 70 傢。

深交所為對接浙江省政府的 " 鳳凰行動 " ( 支持浙江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 ,專項推出瞭 " 梧桐工程 ",而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經濟龍頭城市,相應的民營企業也享受到瞭政策紅利。

近兩年來,杭州的創業創新氛圍也是大傢有目共睹的。因為阿裡在杭州誕生,杭州曾一度被稱為 " 電商之城 ",而後阿裡系、浙大系成為當地創業的兩大派系。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去電商化,分別針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生命健康等產業,獨創瞭 " 特色小鎮 " 創業服務模式,僅 2017 年上半年,杭州特色小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 剔除房地產投資 ) 259 億元。

在前不久結束的杭州市兩會上,徐立毅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 " 區塊鏈 " 產業,正在醞釀打造 " 區塊鏈小鎮 ",預計 2018 年會密集出臺相應政策,在區塊鏈行業大戰中力爭拿下第一陣地。

兩年前,上海為什麼出不瞭阿裡巴巴被媒體質問,讓這個國際化都市在創新力方面受到瞭質疑。可以肯定的是,杭州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服務型政府起到瞭助推作用,創業公司享受到的政策紅利,具體案例可以參考虎嗅曾發表過的《丁香園從哈爾濱到杭州的故事》,其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分享瞭自己從哈爾濱到北京再到杭州的創業經歷," 杭州讓我重新認識瞭政府,重新認識瞭公務員。"

杭州的 " 虛火 "

過去半年裡,媒體們對東北經濟的口誅筆伐已經牽連到天津、山東等地方經濟,杭州不僅與上海爭鋒,即便經濟實力遠在杭州之上的廣州也被批老態龍鐘,杭州看似風華正茂,但也有其 " 虛火 "。

房價偏高

杭州 2017 年全年宅地成交 1174 萬方,較上一年增長 130 萬方 ; 而蘇州 2017 年宅地成交面積僅 247 萬方,創五年來新低。再對比 2017 年杭州、蘇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 56276 元、58806 元。杭州、蘇州與上海分別相距約 170 公裡、100 公裡。

杭州常駐人口少於蘇州 ( 2017 年杭州比蘇州少 122 萬人 ) ,杭州距離上海遠,其宅地供給量大於蘇州,而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蘇州,但平均房價卻高出 1 萬,目前仍在攀升,顯然杭州房價是偏高的,即便 " 認房又認貸 " 限購,但對於絕大多數杭漂的年輕人而言,還是有一定距離。

" 量穩價升 " 的主要原因:

1 ) 城市擴容、地鐵增設帶來的城市品牌紅利,人口流入刺激樓市需求 ;

2 ) 政策調控下成交量得以控制,呈現穩步發展趨勢 ;

3 ) 置換改善人群增多,更註重房屋品質配套及附加值。

" 雙創 " 降溫

智投雲的監測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裡,杭州本地的創業融資項目數量在 2015 年達到峰值後,已在 2016 年出現下滑。某種程度上,也是杭州特色創業小鎮掀起 " 雙創 " 風後的一陣微調回落。

此類現象,虎嗅上那篇備受爭議的《阿裡系創業人 " 團滅 "? 淘寶城 2.5 公裡外是創業 " 墳場 "》已有描述,另一篇《" 杭州創業大街 " 的一年沉浮路》也通過實地調查,揭示瞭這個曾想與北京中關村相媲美的創業園從輝煌變得暗淡。杭州創業氛圍降溫除瞭受大環境的影響,還與大部分創業項目本身宿命相關,也就是過去兩三年中追逐 " 風口 " 的項目太多,風口一過,摔死概率自然大。

在此次虎嗅采訪的年輕人中明顯感受到,隻有阿裡、網易這類大公司或杭州本地的獨角獸創業公司,才具備吸引他們從北漂輾轉為杭漂,不知名的創業公司不會是換城選擇因素。

交通硬傷

接受虎嗅采訪的 " 杭漂 " 一喆吐槽:" 杭州的公共交通還需要加強改善,很多地方打車才能到,地鐵和公交車也不是很方便。" 這點,在杭州生活過的人深有體會,一個近千萬人口的城市,僅有四條高架、三條地鐵穿梭六大區,每天超過 200 萬量車在路上跑,堵起來毫不遜色北京、上海。

娛樂生活不豐富

采訪中,沈公子、紫蘇都指出,杭州的娛樂、文化活動不多,好的話劇、演唱會、展覽這些活動太少瞭。甚至連一位滴滴司機都會嘲笑:" 杭州是沒有夜生活的城市。" 與 170 公裡開外的上海外灘簡直天壤之別,時尚氣息不夠。

但這些短板都需要時間來補,杭州終會迎頭趕上。

再見北京,你好杭州

聽完這群從北漂到杭漂的年輕人的故事,也對杭州的魅力進行瞭窺探。對這座擁有敏銳商業嗅覺的城市而言,用積極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新科技、新理念,未來更大價值是如何把前沿技術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補齊傳統產業鏈條短板。

對一個年輕的漂泊者,正如紫蘇坦言," 我心安處是吾鄉。" 她向北漂生活道別時就明白瞭," 北京,我離開不是因為逃避,而是堅定瞭自己要什麼。" 然後去勇敢地迎接一段新征程," 杭州,希望能和你一起成長。"

註:根據受訪者的要求,文中用瞭化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