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精英的 30 個工作習慣

08-29

文 / 安曉輝 編輯 / 西西

麥肯錫有個解決問題 7 步法:

掌握真正的問題。

對問題進行整理。

搜集情報。

提出假設。

驗證假設。

思考解決辦法。

實行解決辦法。

這是通用的解決問題框架,即便我們遇到陌生環境裡的新問題,也可以使用它來開展工作。

但是框架本身並不能讓你真正有效地解決一個問題。比如你知道演講要根據坡道、發現、甜點這種結構來設計內容,但你並不一定能真的設計好一個演講的結構;再比如你知道 MVC 模式可以很好的分離數據和呈現,可你在開發中用不用得好也很難說。

要想能夠運用某個框架快速解決問題,還需要打通一個關節:通過練習,掌握高效使用框架的技能和習慣。

這本書——《麥肯錫工作方法:麥肯錫經營的 39 個工作習慣》,就是從這樣一個角度出發,圍繞解決問題 7 步法,分門別類總結瞭 39 個工作習慣,幫助你養成習慣,駕馭框架,解決問題。

對於這類字典類書籍,我一向的做法是摘錄我在閱讀時頻頻點頭的條目出來給大傢看,這次也不例外。

>> 習慣 1. 保持 " 從零開始 "

麥肯錫解決問題流程的第一步,就是 " 從零開始 ",找到真正的問題。

因為往往委托人交給我們的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問題,比如有人找你咨詢 " 為什麼部門員工沒有幹勁?",很可能問題並不是 " 員工沒有幹勁 ",而是經理不能很好的和下屬溝通,不能有效激勵下屬。

所以我們必須要跳出問題的表象,避免直接反應式的處理模式,多考慮一下問題究竟是什麼。

再舉個例子,之前發佈的文章 " 時間管理也救不瞭我啦!!!" 中描述的問題,看似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實則是 " 識別關鍵要務 " 的問題。

保持從原點出發的思考方法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搞錯瞭真正的問題,那麼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的。溫伯格的《你的燈亮著嗎》對這點也有精到的描述。

>> 習慣 4. 在 " 下雨 " 之前準備 " 傘 "

這就是我們的成語 " 未雨綢繆 " 所提倡的習慣。但是這本書把它具體化、方法化瞭,我們更容易知道怎麼做——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清楚瞭:

" 空 " 表示的是 " 如今處於怎樣的狀況 " 這一 " 事實 "。如果 " 天空中全都是烏雲,那麼很快就會下雨 "。

" 雨 " 表示的是 " 如今的狀況表示怎樣的含義 " 這一 " 解釋 "。也就是說,根據事實會得出何種結論。隨時可能下雨的狀況,得出如果被淋濕會影響心情的解釋。

" 傘 " 表示的是在瞭解事實與解釋之後所應該實際采取的行動,也就是 " 解決辦法 "。隻要帶傘出門就不會被與淋濕。

>> 習慣 10. 保持 PMA

所謂 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指的就是時刻 " 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 "。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完成工作上。

這個習慣開始的舉例比較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不過殘酷的是,它是對的!

如果你是隻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那麼與上司的交流基本就是 " 認真服從 "。這樣你工作的品質和效率都會得到提高。

對上司保持尊敬,並且絕對服從,做一個聽話的好員工。不管上司說什麼,隻要保持回答 " 是 " 就好。

" 但是 ……"

" 哎?"

" 可是 ……"

" 有困難!"

" 做不到。"

從現在開始,把這些回答都從你的字典裡刪掉。老老實實地回答 " 是 ",然後按照上司的指示進行工作,把一切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努力取得超出上司期待的成功。

" 真誠、正直、明朗的人 " 是無敵的!

或許有人認為,這豈不是和奴隸一樣嗎?那說明他不理解 " 積極的態度,本身就有價值 " 這句話。

2011 年 08 月 29 日,馬雲發內部郵件時說的話,也是一樣的邏輯:

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裡發展大計 …… 誰提,誰離開 ! 但你成瞭三年阿裡人後,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我們喜歡小建議小完善 …… 我們感恩你的每一個小小的完善行動。

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

>> 習慣 11. 摸清上司的類型

在分答(搜索 " 安曉輝 " 可找到我)上經常會收到類似 " 怎麼和領導搞好關系 "、" 要不要拍馬屁?"、" 為什麼能力不如我隻會和領導搞關系的同事,加薪卻比我多?" 這種問題。

這個習慣可以解答這類問題。深受上司喜愛的部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有摸清上司類型的能力。

工作能力差的人,不管跟隨怎樣的上司都是 " 以我為主 "。結果,他和上司之間的配合就會很不搭調,工作難以取得進展。

在現實工作中,我們應該從中立的視角觀察上司屬於什麼類型,然後做出相應的配合。這樣的話你的工作肯定會變得非常順利。

書裡從兩個維度區分上司類型:性格和任務管理方式。從性格上看,要識別上司是 " 情感型還是理智型 "。

這種劃分,遵從的是 MBTI 當中的第三個性格維度,比如我的 MBTI 代碼是 INFP ,第三個字母是 F ,就是情感型的,第三個字母是 T ,就是理智型的。

如果你知道上司的 MBTI 測試結果,就很容易區分出來,如果不知道(大概率),就隻能多多觀察他的行事風格來推測。

情感型的上司,直率、感情豐富、有氣勢、重視共鳴、容易感動,做決定時偏好感性,註重考慮人的感受。

和情感型的上司溝通,要著重情感表現,多使用引起情感共鳴的詞語。比如你和他聊房貸,說你壓力太大,心煩意亂、焦慮不堪,時常感到無力和沮喪,他可能就比較容易感受得到;比如你要請假參加孩子的運動會,描述孩子多期待你出現,他也很可能會爽快的答應,還會和你聊幾句。

理智型的上司,自制、重視理論、準備周全、沉著冷靜、討厭借口和浪費時間,喜歡邏輯分析和推理,偏重以理服人,常常認為某些事情邏輯上怎樣就應該怎樣去做,你可能覺得他冷漠、不近人情。

跟這種類型的上司溝通,不用閑聊,不用套近乎,也不用表現你豐富的感情,這些不但沒卵用,還會降低他對你的評價。比如你說自己傢裡事情多比較煩惱不能加班,他往往會冷酷地認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搞不定這是你的責任;比如你早上發給他的報告中有一個嚴重的數據錯誤,你解釋說昨晚加班到凌晨 3 點太累瞭早上有點恍惚,他根本不會接受你這種解釋,反倒會認為這人沒有責任和擔當遇事隻會找借口。

開門見山、就事論事、邏輯清晰、有理有據,這是理智型上司喜歡的方式,轉變你和他溝通的方式,主動配合,是良策。

從任務管理方式看,要識別上司是 " 單獨型還是復合型 "。單獨型的上司,基本上會集中於一件工作,偏好以串行的方式管理任務,一件工作結束後才會開始另一件。

在向單獨型上司匯報工作時,要註意集中在一件工作上進行商討和匯報。不要一會兒東一會兒西,那樣很容易引起他的憤怒。

復合型的上司擅長多任務並行,不怕被打斷,喜歡像八爪魚一樣同時搞定多件事情。

遇見這種類型的上司,你盡管提問題,找他商量,他不會煩。但是,他很容易遺忘,你今天提過的事情,可能明天他就忘瞭。他處理的很多任務也很有可能不瞭瞭之。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類型,摸清上司的類型,就可以一邊發揮自己的長處,一邊配合上司的類型進行工作。

>> 習慣 12. 用 " 隻占用您 1 分鐘時間可以嗎 " 作為開頭

有一次,我的一個同事找我說:" 老大,你有時間嗎?我想和你聊聊。" 我說有啊,於是我們到會議時,他告訴我他要離職。

我好尷尬,沒有任何準備。還有一次,我想找另一個部門的同事討論一個架構設計問題,我走到他工位前說:"XX,你下午有時間嗎?"

他猛一抬頭,眼露警惕,生硬地問:" 什麼事?" 這是兩個很不好的開頭哦。如果你能把問題是什麼、需要多少時間表達清楚,別人就比較容易配合你。

比如我那個要辭職的同事如果說—— " 老大,占用你 10 分鐘的時間,和你聊聊辭職的事情 ",我就可以知道他要跟我說什麼,可以安排時間來好好的聊。

比如我找別的部門同事討論架構問題,用 "XX,有個 CMS 架構的問題,想占用你 10 分鐘時間討論一下,可以嗎?" 這句話來開始,他就沒那麼大反應瞭。

>> 習慣 18. 確認 " 委托人 " 的意圖

你的經理告訴你:" 產品提瞭個需求,你看一下。" 你接受瞭這個任務,找產品經理討論瞭一下,然後就投入工作,吭哧吭哧開始修改代碼 ……

搞瞭三天之後,經理來問你:" 周一說的版本,今天該發佈瞭,搞得怎麼樣瞭?" 你一臉懵逼:" 啊?!你不是讓我看新需求嗎?我正在實現產品提的需求,那個版本還沒來及弄呢。"

經理一臉黑線,立馬吧啦吧啦數落起你來。是不是覺得你很冤枉?明明是你讓我看新需求的哇!然而,其實你一點也不冤枉。

因為你沒搞清楚領導的意圖,也沒有和領導確認目標!

當我們接到一個任務時,一定要搞明白三件事:

背景和意圖

工作目的

截止日期

這些都要在開始工作之前確認,在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後再安排工作時間,這樣工作效率和品質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也應該經常向上司確認工作的方向性是否出現瞭偏差。

如果沒弄明白任務委托人的意圖就開始按自己的理解猛搞,結果往往是領導一句話,你的工作就要從頭再來。

>> 習慣 23. 誘導對方自己找出共同點

像剛進大學、剛入職場、剛進新公司、剛加入某個群這些場景,都可能會讓你做自我介紹,你的介紹可能是這樣子:" 大傢好,我是白娘子,請大傢多多關照。"

請問,這樣的介紹有沒有用?沒用啊!因為這個介紹裡除瞭名字,沒別的信息,別人無法找到和你的共同點。

如果改成這樣:" 大傢好,我是白娘子,傢在杭州西湖邊,畢業於浙江大學,喜歡讀小說,李碧華的《青蛇》是我最喜歡的,我還喜歡川劇變臉,還喜歡瑜伽,還喜歡自己做糕點,也喜歡玩《王者榮耀》,希望和大傢多多交流。"

是不是好多瞭?新的版本裡,透露瞭個人的傢鄉、母校、興趣愛好,構建瞭彼此連接的著陸點。這樣喜歡瑜伽的就可以找你聊瑜伽,喜歡玩《王者榮耀》的可以和你討論裝備 ……

當你和別人因為某個共同點連接起來,接下來的交往就會比較自然順暢。

>> 習慣 26. 將自己的主張放在疑問裡

昨天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一個問題:

團隊裡有個技術大牛,做的設計總是很難實現,可是他很堅持,誰說都沒用,怎麼辦?

還有人在分答上問我:

領導是從業務線過來的,不懂技術,他的安排經常不合理,導致效率低下,我該怎麼提醒他合適?直接說他會很不高興。

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在工作中天天都會碰到。習慣 26 提供瞭一個非常棒的方法,能讓我們妥妥地搞定這些問題。

這個習慣的思路就是:運用疑問和提問,引導對方自己看到結果。

還是用書裡的例子來講,我前面提的兩個問題,大傢下來可以當做練習,把你想到的解決辦法,寫在本文後的留言裡。

有個客戶提出問題:" 白色的杯子賣不動。怎麼辦才好呢?" 你知道白色杯子在市場上競爭力很低,應該推出不同顏色的款式。如果你直接瞭當地說:" 很遺憾,我認為貴公司的白色杯子沒有市場需求。這些數據可以表明 ……"

聽到你這樣說,對方肯定會非常尷尬——因為他的工作被徹底否定瞭。

但如果你嘗試提出下列問題:

貴公司堅持生產白色的杯子很瞭不起,那麼市場對白色杯子的反響如何?

顧客喜歡什麼顏色的杯子?

現在銷量最好的杯子是哪一款?

如果您是顧客的話,想要什麼樣的杯子?

您都在什麼時候使用杯子?

您吃飯的時候經常喝什麼?喝東西的時候使用什麼容器?

把自己的意見和假設,融入其中,讓對方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他往往能夠自己看到問題所在。

好啦,我們再舉個例子。

公司的新聞 APP 要求用戶必須使用手機號碼註冊後才能瀏覽新聞,你覺得這樣不合理,應該允許匿名使用,或者用微信登錄。

如果你直接找產品經理說:" 這種設計簡直腦殘,用戶什麼都看不到根本不可能用手機註冊。再說啦,手機註冊也不方便,還要發驗證碼什麼的,煩死瞭。"

假設你是產品經理,聽到開發這樣說,你會是什麼反應?尷尬,反駁,生氣,憤怒 …… 都會有吧。如果你問產品經理一個問題:" 你第一次用今日頭條時,用手機註冊瞭沒?" 他可能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設計不妥。

>> 習慣 28. 認可!共鳴!激勵!

麥肯錫的 " 優秀上司 " 們具有三個共同點:

認可部下。

與部下產生共鳴。

激勵部下。

關於如何認可部下,我先摘錄原文:

要想最大限度地激發出部下的潛力,最好的方法就是 " 認可 " 部下。雖然與 " 稱贊 " 很相似,但實際上有很大區別。

所謂 " 認可 ",指的是承認這個人的存在本身。瞭解這個人的過人之處。而 " 稱贊 " 則應該在部下達成自己的期待時進行,也就是有條件限制的。與有條件的 " 稱贊 " 相比,人們更重視承認自身存在的 " 認可 "。一旦得到別人的認可,就很容易充滿幹勁,並且能夠快速成長。使部下成長的上司,就是 " 認可 " 部下的上司。

這裡對認可的描述,讓我聯想到對孩子的 " 無條件的愛 "。所謂無條件的愛,就是你的愛不是因為某個條件滿足才發生。

比如孩子成績好,你愛他,孩子考試考砸瞭,你就不愛他,橫眉冷對棍棒相加,那你對孩子的愛,就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以成績好為條件的,孩子是感受不到你對他本身的愛的。

要知道,你愛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他做出瞭什麼成果你才愛他。同樣的," 認可 " 部下,關鍵在於讓部下知道,你是 " 認可 " 他的存在本身。

這真的好難,是嗎?書裡提供瞭一個方法,你可以試試:列出每一個部下的至少 10 個優點,將這些優點傳達給部下本人。

>> 習慣 35. 尋找良師

這裡說的良師,對應英文裡的 mentor 。他可能是這樣的人(符合一種或幾種):

傾聽自己說話的人。

能夠俯瞰自己的人。

給自己提供靈感的人。

激發自己潛能的人。

給自己提供刺激的人。

提醒自己錯誤的人。

與自己一起思考假設和解決辦法的人。

你一定要在職場中找一個自己的 " 良師 ",他可以給你提供反饋,讓你更好的面對問題,更快的成長。如果你看過《刻意練習》,一定知道反饋的重要性——沒有反饋,就沒有成長。

在習慣 36 中,給出瞭良師應該符合的三個條件:

不人雲亦雲

直覺敏銳

專業性強

然後還建議,最好不要找直接上司和前輩作為良師。我猜這是因為工作中有利益關系,容易失去客觀性。

曾經的上司或曾經的前輩,謙虛而且值得信賴的人是良師最佳人選。不要擔心別人不願意做你的良師,因為如果你們之間長時間地相互保持這種關系,你們的人生都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實踐!實踐!實踐!

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有三種方法:實踐!實踐!實踐!

-THE END-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