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地龍
◎來源 | 阿爾法工場 已獲授權
查閱福建省九地市的經濟數據,莆田的 GDP 總額排第 7,人均 GDP 排第 6,在省內也就是中下水平,怎麼看都不像是有錢的地方。
但還有另外一個莆田,一個在外地的莆田——那些早些年向外輸出的莆田人才和近些年向外輸出的老板。
福建沿海幾個城市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前三十年高速發展(除寧德外,寧德雖然也沿海,但實際是山區),成為吸納大量外來人口的凈流入地區。但莆田是個例外,不論是改革開放前後,莆田始終是個人口凈流出的城市。
作為福建省高考曾經的一面旗幟,每年都有大量成績優異的學子從這裡走向各所大學,但學成回鄉的寥寥無幾。因為本地一直未能形成有影響力的支柱產業,也幾乎沒有成規模的企業,大學畢業生無用武之地。
莆田的上市公司數量是福建所有地市中最少的,至今隻有兩傢:一傢是瀕臨退市的 *ST 眾和 ( SZ:002070 ) ,另一傢是去年剛剛上市的三棵樹 ( SH:603737 ) 。
除瞭向外輸出人才,這些年莆田還輸出老板。
據非官方估計,莆田老板在外地創造的 GDP 是莆田市本地 GDP 的三到五倍。
除瞭因魏則西事件聲(臭)名遠揚的民營醫院外,莆系商人還在以下領域壟斷瞭全國市場:木材,珠寶首飾,民營加油站,模具鋼材 …… 莆田人甚至還壟斷瞭一個永遠不會被納入 GDP 統計的神奇產業——寺廟。
下面就說說這次春節返鄉期間,自己觀察以及親友、同學聊天中的所見所聞。
要說最大的感受,還是人。
不管和我同輩還是下一輩的,隻要有張大專以上的文憑,大多數都在外地工作。而回在傢鄉的要麼在黨政機關當公務員,要麼在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要麼在供電、郵政、銀行等壟斷國企,總之都是 " 體制內 " 的。
我現在竟然想不出有哪個認識的人是出來讀書後回鄉在普通企業裡的,有些農村親戚在工廠或商店裡打工,但都是隻混到中學的半文盲。
前面說過,本地沒有支柱產業和規模企業,但在市區卻豪華酒店林立,夜總會、俱樂部、會所等各種高端娛樂場所的密度比廈門還多,聽說生意都不錯。尤其是春節期間,各地老板回傢過年,更是一房難求。
莆田既不是旅遊城市也不是商務城市,住酒店的全都是本地人,這也是一大奇景。春節期間各傢酒店的另一大奇景是,大堂裡擺滿瞭 "XX 國際醫療集團 " 的招聘廣告。
老板們春節回傢住酒店,並不是自傢沒有房子。相反,不管是乘動車還是走高速公路,經過莆田地界時,路兩旁比肩接踵全是漂亮的小樓別院,一幢比一幢豪華氣派。
但這些房子不是用來住的,也不是用來炒的,而是用來看的——在外地賺瞭錢,都要回鄉裡蓋房子,自然而然地形成瞭攀比之風,比面積,比高度,比材料 ……
近年政府出臺政策限制自建房的層數,於是為瞭拼高度就在層高上做文章。親戚傢新落成的大宅子,一樓大廳的層高 4 米 5,樓上居室的層高 3 米 8,在房間裡說話都有回音。
由於主人常年在外地做生意,這些房子平時沒人,過年前請保潔公司來打掃一下,但真要居住還是不方便。不少主人春節期間便白天在自傢豪宅裡宴請親朋,晚上再拖傢帶口進城住酒店。
莆田農村的自建樓房,可以看出這些房子都沒住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又催生瞭另一個新興行業,我不知道該怎麼準確稱呼,姑且叫它 " 上門宴席 " 吧。業者為客戶提供從灶具、廚具、餐具、桌椅等全套硬件和廚師、服務員等全套人馬,上門提供宴席服務,食材可以由客戶自備也可以代為采購。
春節期間去拜訪一位土豪朋友,他傢的大廳就臨時變成瞭擺滿餐桌的宴會廳,聽說從早到晚客人流水般地換瞭一撥又一撥。
除瞭鄉下的自建房,城區的商品房也沒閑著。作為一個三、四線城市,輕松集齊瞭全國排名前五的碧桂園、萬科、恒大、融創、保利等大開發商,本省、本地的中小開發商也不少。
大開發商雲集的一個好處就是樓盤的品質得以很大提升,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去瞭一些小區,無論規劃設計、園林綠化、建築質量、物業保潔等各方面,比起廈門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房價可就比廈門便宜多瞭。近兩年據說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像其他地方那樣大起大落,目前主流價格 1 萬出頭,個別高檔樓盤突破 2 萬。
銷售也很平穩,沒聽說哪個樓盤賣不掉開發商跑路跳樓的,也沒有出現三更半夜排隊搶房的熱鬧場面。
房子建得多瞭,城區面積擴大瞭好幾倍。必須說莆田的新城區建得相當漂亮,道路寬闊,花紅柳綠,儼然一副現代化城市的樣子。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建築,也都造型別致,設施先進。
但除瞭公建外,基本都是住宅或酒店,極少見到辦公樓宇。
新建的莆田市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邊是莆系商人在外地令人咋舌的龐大資本,一邊是本地產業經濟的相對孱弱,因此歷任市領導都把 " 引資回鄉 " 作為招商的重中之重。但實際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其實莆田的基礎設施很好。境內有沈海、福詔、莆永三條高速公路,杭深、向莆兩條鐵路在此交匯,湄洲灣則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海港,福建省 LNG 接卸碼頭、國投電力 ( SH600886 ) 火電廠等能源基地也都設在莆田。
這裡也不缺勞動力,人口密度在福建省僅次於彈丸之地廈門(人多地少也是當年眾多莆田人離鄉闖天下的原因);而且素有 " 地貧栽松柏,傢寒子讀書 " 的重視教育傳統,文化素質普遍較高。
這麼一個不缺錢、不缺人、不缺基礎設施的地方,為什麼本地經濟一直沒起色呢?
一位老鄉的話從側面道出瞭原因:" 大鬼好搞,小鬼難纏。把錢拿回來投資辦廠基本都是打水漂,還不如逢年過節時給基層的小領導們發個紅包實在,隻要能保自傢一方平安就行。"
也許,這就是莆田壓歲錢紅包冠絕全國的背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