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起點的人,差距究竟是怎麼拉開的?

08-28

文 / 李小墨 編輯 / 西西

這是生活裡十分常見的現象:

同一個巷子裡的玩伴,長大之後差距漸漸拉開;同一個班級裡的同學,畢業幾年之後境遇區別很大;進瞭同一個公司的新人,隔幾年再看,成長的速度差的興許不是一星半點。

我常常在想,拋開出身、天賦這些改變不瞭的東西,同樣的起點、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差距究竟是如何拉開的?

那些成長滯後於同伴的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嗎?不,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隻不過他們沒去做那些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

換句話說," 知道 " 不等於能 " 做到 "。

而把同伴甩在後面的,恰恰是那群知道瞭就一定要做到,做瞭就一定要有結果的人。

01

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學瞭很多知識、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卻沒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長,這是大多數人面臨的問題,也包括我自己。用韓寒的話說,這叫 "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都知道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沒有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用王陽明的話說,這叫知行不合一。所謂 "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這簡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瞭,空泛地談 " 要知行合一 ",不斷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它會像我們之前聽過的所有道理一樣,不起效。

難題是: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想做到,可是結果就是不盡人意。

有人會把原因歸結於懶、不自律,可是這更像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說辭,就像傢長說: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懶、貪玩。這樣一來,他傢孩子就算隻考瞭十幾分,也還能繼續當一個聰明的孩子。

我們不如承認," 知道 " 和 " 做到 " 之間,總是有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我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沒有具體的辦法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幫助我們做到知行合一?

肯 • 佈蘭佳就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最暢銷書籍 《一分鐘經理人》在全球銷售瞭 1 300 萬冊。這個人主要工作是企業培訓,可是他卻失望地發現學員們聽完自己講的課,雖然心裡很認可,可是行為也沒有多大改變。也就是說,他那些口沫橫飛、激情四射的演講並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

所以他請教瞭很多人,思考和研究瞭很久,寫瞭一本書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書:《知道做到》。

他認為,知和行之間缺失瞭重要的一環。這關鍵的一環就是解決知行合一難題的秘訣。

哪一環呢?

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信,肯 • 佈蘭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極其簡單,那一環就是:重復,重復,重復,重復,重復,重復。

一本書當然不可能隻有兩個字,他富有洞見地分析瞭知道卻做不到的三個原因以及相應的三個解決辦法。但所有辦法的核心要義都是 " 重復 " 二字。

02

你的成長可能恰恰毀在 " 學得太多 "

學習本身就是一段從知道到做到的旅程。知是行之始,一個人的行為改變總是從內心想法的轉變開始的,然後才逐漸由內而外變化的。

所以,一個人從 " 知道 " 到 " 做到 " 需要經歷三個層級的轉變,第一個層次的轉變是知識層次的轉變。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簡單和花費時間最短的轉變。比起花時間整合並實踐,知識層面的知道要輕松有趣得多,所以人們熱衷此道。

然後問題就來瞭,肯 • 佈蘭佳認為,人們知道卻做不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信息過載。也就是說,你的成長不是因為你學得不夠多,而是恰巧毀在 " 學得太多 "。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信息時代,知識來得太容易瞭,除瞭學校的學習,還可以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參與線上分享、訂閱付費專欄、報名付費課程、觀看名校公開課、看公眾號文章等等等。

我們像集體得瞭知識焦慮癥和知識饑渴癥一樣,花瞭大量時間獲取新知識。但我們越喝越渴,因為得不到的知識永遠在騷動。

所有知識產品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太貪心瞭,根本不肯停下來鞏固、整合並付諸實踐。

所以我們獲取得有多快,遺忘就有多快。

拿公眾號文章來說,今天看到一篇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覺得幹貨滿滿,收藏瞭;接著看到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講得很深刻,收藏瞭;過幾天又看到一篇分享閱讀方法的文章,很有啟發,收藏瞭。我們是忙碌的知識采集者,樂此不疲地打開和收藏新的文章,可是通常這些文章絕大多數會躺在收藏列表,被永遠地遺忘。

知識來得太容易瞭,我們就像自以為精明的大媽,去超市搜羅一堆打折銷售的日用品,自以為占瞭便宜,可實際上那些牙膏、衛生紙、肥皂已經多的到後年都用不完,隻能閑置在傢,擠占空間。

我們正在變成瞭知識囤積者,而不是真正的學習者。

真正的學習者明白 " 知道 " 不等於 " 學到 "," 做到 " 才算 " 學到 "。

貪多求快,學瞭太多知識,卻沒有留出時間鞏固、整合和實踐,成長是不會發生的。

就像學舞蹈,需要動作分解,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講解,學員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記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習到位。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每節課學習的動作不會太多,老師講解完一個新動作之後,會停下來讓學員記憶和練習。如果老師隻顧著教很多新動作,卻沒有給出練習的時間,舞蹈是永遠學不會的。

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裡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針對這一點,《知道做到》的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

請記住 : 對於隻接觸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隻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復。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復,比如反復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 20 本書的價值還大。

03

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瞭

我們在知識層面開始轉變,同時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可是這隻是第一步。

從 " 知道 " 到 " 做到 ",第二個層次的轉變是態度層次的轉變。阻止我們知行合一的第二個原因是態度層面的。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對積極的,哪怕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也半信半疑,或者幹脆置之門外。我們很多情況下,會帶著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為主判斷或者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就拿閱讀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閱讀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可是真正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的人卻不多。他們或者從未拿起過書,或者讀瞭幾本之後就不再讀瞭。

因為他們心裡很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我讀過一些,為什麼我感覺不到用處呢?我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閱讀嗎?多結交人脈,或者學點別的東西,會不會更有幫助?

如果說 " 知識過載 " 給瞭我們一個自己正在 " 高效快速學習 " 的錯覺,那麼態度層面的顧慮就給瞭我們心安理得不實踐的理由。

對於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他們會半信半疑;對於和原先想法或做法沖突的內容,他們會下意識的抵觸、否定和批判;對於不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他們則自我懷疑:我也能做到嗎?我恐怕做不到吧?

這些態度問題削弱瞭改變的動力。

可是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瞭。就像我那些朋友還在懷疑看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已經靠大量閱讀,做瞭一個讀書類公眾號並收獲一批粉絲,靠大量閱讀然後輸出,寫瞭一本書。

對於這一點,《知道做到》的作者建議,抱著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嘗試,不要過早否定信息、知識、觀念、方法的價值。對於知識和觀念,采取 " 綠燈思維 ",始終帶著一種 " 我怎麼樣才能用到這些 "" 我學會瞭,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 的心態來學習。

在態度問題上,另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重復。你一時無法接納一個新觀念,但如果你從不同地渠道重復地學習這個觀念,它就不再是個新觀念,它很可能變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無法接納一件事,不是因為你熟知,而是因為你認知還不夠深刻。

04

多數人低估瞭 " 知道 " 和 " 做到 " 的距離

上兩個層級的改變都發生在腦子裡,它們很重要,但是還不夠。

因為學習不隻是在腦子裡完成的過程,隻有當你真正將自己學會的東西變成實際行動時,你才算在真正地學習。所以從 " 知道 " 到 " 做到 ",第三個層次的轉變是行為層面的轉變。

多數人低估瞭 " 知道 " 和 " 做到 " 之間的距離。

我最近寫瞭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認識到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個很糟糕的溝通習慣,並且認識到自己存在這樣的毛病,是遠遠不夠的。

這並不意味著,你改掉瞭這個習慣。接下來,你還要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溝通表現,不斷提醒自己改變態度和措辭,對於某些場合的不佳表現進行深刻反思。我經歷過這個過程,和自己的舊有習慣抗爭非常痛苦,我花瞭很長的時間才漸漸克服。

" 知道 " 和 " 做到 " 之間存在距離," 知道 " 不等於 " 做到 ",已知的知識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實踐,才能嫻熟地被運用。很多人老是忘記這一點,並且嚴重地低估瞭 " 知道 " 和 " 做到 " 之間的距離。把 " 知道 " 當成已經學到,所以才會在囤積很多知識之後,產生虛妄的滿足感。

我對《神雕俠侶》裡一個情節印象很深,我不記得原話怎麼說,隻記得大概。楊過和幾個小夥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瞭幾個招數之後,告訴李莫愁,我先這樣打然後再那樣打,你必敗無疑,不如我們講和。

結果真的憑著嘴皮子退瞭敵。餘人問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為什麼不打?楊過說,我知道怎麼打是一回事,我能準確無誤地發招又是另一回事。

" 知道 " 很容易,但要 " 做到 " 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間並非我們所認為的一步之遙,從 " 知道 " 到 " 做到 ",我們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為層面,《知道做到》的作者認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進。

我前天學瞭職業規劃的知識,今天學瞭時間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對閱讀方法開始感興趣。沒有跟進,知識就永遠是紙面和頭腦裡的東西,你原來是什麼樣,接下來照樣是什麼樣。

要想把知識轉化為結果,想改變行為獲得預期的結果,一定要制定跟進計劃。

比如學瞭職業規劃的知識,不能隻是收藏瞭一篇文章,應該抽個時間對自己原有職業選擇進行反思,同時進行新的規劃和調整,然後把這些規劃和調整轉化成新的職場狀態,同時重復學習相關主題的內容,不斷補充相關知識,進一步優化職業規劃。

得到閱讀方法方面的建議,不能把知識束之高閣,而是嘗試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下一次的閱讀中。同時跟進新方法對閱讀效率的改變。如果遇到新的問題,再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它。

別再因為自己知道瞭很多新知識而沾沾自喜," 知道 " 隻是學習的第一步,你還要在態度上真正的接納,在行為上真正改變,才算真正地完成學習。

試著問一問自己:你所感興趣那些知識和理念對你的行為產生瞭哪些影響?

-THE END-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