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財務自由,到底有多難

03-01

上周五,規劃君推送瞭一篇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關鍵是 ……》的案例,文中,我們分析瞭 Julia 是否能達成 " 每月被動收入達到 3 萬元 " 的財務自由目標。當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目標很難達成。

這之後,很多朋友陸續給規劃君發來郵件,問到," 我該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我也要實現財務自由,該怎麼做?"

我想,可能很多人對財務自由,還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吧。

1.

什麼是財務自由?

所謂財務自由,是指 " 被動收入 " 足以覆蓋日常支出,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安度餘生。

其中," 被動收入 " 主要包括出租房屋、出租車輛帶來的收入、投資利息所得、版權收入、專利授權使用費等等,這些無需你主動勞動便可持續獲得的收入。本職工作外的兼職工作,依然屬於主動收入范疇。

2.

財務自由的核心,在於收支結構的優化。

再次強調的是,財務自由的達成,必須是被動收入 ≥ 日常支出," 錢生錢 " 就是一個最通俗的解釋。

隻要有足夠的資本,就算你整天無所事事,遛鳥兒喂鴿子,毛爺爺也會持續不斷地進到你的口袋裡,想趕都趕不走,不僅能靠利息或者租金養活自己,甚至還有富餘,這才叫財務自由。

而很多人以為隻要不是本職工作的收入,兼職賺的比上班多,也叫財務自由。或者雖然是房東,但是你得整天屁股後面追著收房租,修這個修那個,嚴格說也算不上財務自由。因為這些收入的背後,你付出瞭勞動,主動的成分很大。

所以規劃君要強調的第一點就是:財務自由的核心,在於明確收入的主動和被動,優化收支結構。

具體地,多積累本錢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力增加被動收入。

對於大多數沒有金山銀山,也沒有專利,沒有版權的我們來說,最現實也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堅持不懈地投資,讓錢生錢,讓復利的威力發揮出來。

3.

財務自由的標準,沒必要通過具體的數字來衡量和判定。

或許很多朋友還是沒太搞懂財務自由,所以後面收到的很多來信中,大傢似乎都在效仿 Julia 的目標,也給自己定瞭個 "N 年後要實現每月被動收入 N 萬 " 的目標。但在上周的案例中,規劃君就已經明確的跟大傢說,財務自由不在於絕對數量。

為什麼?

我們來回顧一下 Julia 的案例,她想在 "5 年內每月被動收入達到 3 萬元 "。

就算通過風險很高的投資和持續不斷的租金收入實現瞭每年被動收入 36 萬,你可能覺得每月靠租金和利息就收入 3 萬瞭,難道還不能財務自由嗎?

那麼你應該知道,Julia 一傢目前的年支出就有 20-30 萬,合每月也有 2 萬 + 瞭,那麼真的到瞭 5 年後,每月 3 萬元的收入就足夠全傢開銷瞭嗎?

答案很可能是未必。

因為不可避免的通脹,可能會讓未來的 3 萬元隻當現在的 2 萬元使用;而兩個孩子也將面臨接受教育的剛需支出,那時候每月 3 萬元的生活標準,可能還不及現在的生活水平。這樣的財務自由,要它有何用?

再比如,我們大膽的做個白日夢。

15 年前,你買彩票中瞭 500 萬,扣瞭 20% 的稅後,你拿到瞭 400 萬。然後你一咬牙一跺腳,拿出 100 萬在北京三環內買瞭套 120 平米的房子,還有些許富裕,剩下的 300 萬,你一股腦的存瞭銀行吃利息,按那時候的物價算來,300 萬每年的利息,足夠你全傢老小吃喝拉撒的需求瞭,你完全可以提前退休,財務也早就自由瞭。

但是,同樣是中瞭 500 萬,時間卻推遲到瞭 15 年後的今天,手裡拿著 400 萬, 同樣的位置,你隻能買套 50 平米以下的小房子,還想留點兒富餘?不用貸款就很好瞭。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當初覺得這筆錢是可以退休的 " 天文數字 ",現在變得沒那麼神聖瞭。

所以規劃君要強調的第二點就是:財務自由的標準,沒必要通過具體的數字來衡量和判定。

4.

財務自由能否實現,還在於你的欲望到底有多大,以及你是否能夠控制好你的欲望。

這也不行那也不對的,是否意味著財務自由鐵定是實現不瞭瞭呢?

當然不是。

財務自由這種狀態,對於支出不多的人來說,其實很容易實現。

比如說,你每月生活開支隻需要 2000 塊錢,這時候,隻要你的資產每月能夠給你帶來至少 2000 塊錢的被動收入,你就財務自由瞭。

反向推算的話,每月要產生 2000 塊錢的被動收入,相當於一年要獲得 2.4 萬元的被動收入。

如果你沒有可以出租的房子,隻靠投資收入的話,那麼你隻需要有 24 萬元的本金,並且保證投資組合能實現 10% 的收益率就行瞭。

工作瞭好幾年,傢裡有 20 萬的存款不難吧?10% 的收益率,趕上加息的話,1 年期的攢錢助手就能實現。這個門檻兒,不算很高。

如果你覺得 10% 的年化收益率還是太高瞭,那麼你隻需要擁有 30 萬的本金,並且能夠保證實現 8% 的年化收益率,同樣也實現瞭財務自由。

但是,如果你的欲望總是大於你的實際能力,那麼你和財務自由,隻能像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比如,曾經剛步入社會,每個月拿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吃點簡單的,偶爾看個電影,一年花一萬多就已經很滿足瞭。

後來一個月掙到瞭 1 萬多,卻越來越覺得錢不夠用瞭,房貸、車貸就好幾千,吃喝也講究品質瞭,偶爾還要買件奢侈品獎勵自己,算來算去好像都是些省不下來的錢。久而久之,生活質量確實提高瞭不少,但是曾經覺得可有可無的花銷,也逐漸變成瞭生活的剛需。

你要攢多少資產、買多少套房、出幾本書,被動收入才能滿足你 " 必需 " 的生活開銷?

再後來,收入一年過百萬瞭,繼而想到要換輛跟身份匹配的豪車、搬進獨門獨院的豪宅 …… 拜托,一年消費的金額抵上一個中產傢庭的年收入瞭,你還是努力工作吧。

欲壑總是難填,可能永遠也達不到 " 自由 "。

所以規劃君要強調的第三點就是:控制好你的消費欲望,量入為出。

5.

雖然財務自由是理財的終極目標,但不希望"自由"成為你的枷鎖。

如果有人問,理財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記住,一定要回答財務自由,因為這是書本裡告訴我們的正確答案。

但在實操中,我們的理財目標不一定非得是財務自由,如果能保持一種財務自由的狀態,即收入結構多元化,量入為出,堅持投資,不為收支所迫,那麼我想,這個過程和結果,遠比財務自由更有價值。

本期話題

你想過財務自由嗎?

你腦海中財務自由的生活是怎樣的?

歡迎分享~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