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聆風肯定會進入中國市場,據非官方消息可能就在 2018 年。而在此之前,已經在日本上市的新聆風,據說已經在日本和尚未上市的歐洲,已經斬獲瞭 3 萬輛訂單,再次展現出全球最好賣電動車的實力
這年頭,電動車似乎不開發佈會,不寫 PPT,在市場上就沒有地位,無論是被人顛來倒去說的特斯拉,還是最近國內 BAT 熱投的三傢新品牌,炒概念、發聲音已經順理成章。Model 3 還見幾輛,已經排隊排到瞭 2019 年。
可要是我說世界上迄今為止賣的最好的電動車是日產的聆風,那身邊無論圈內圈外的,幾乎都會張大嘴吧說:" 啊?是嗎?"
是的,從 2010 年上市至今,這款電動車已經在全球賣瞭 30 萬輛。
01
它在中國也曾經以超過 30 萬的高價進口過一陣,卻無人問津,後來又換瞭個啟辰晨風的馬甲入市,又因為品牌不夠洋氣,國內市場也並不如意。七八年過去,我們又等來瞭聆風的全新一代。
欠的學費總歸要交,日產也明白瞭在電動車領域不吆喝不行,世界上的其他市場並不都像美國人那樣講實惠,於是,在前不久舉行的 CES 上,日產終於把各方面都升瞭級的新一代聆風學人傢用時髦的科技概念包裝瞭出來。
作為一名電動車愛好者,很早前我已經開過初代聆風和馬甲版的晨風,這次在 CES 現場,也必須體驗新聆風的改變。短短二十公裡,雖然不算深度試駕,但產品的大幅改變已經能體會到瞭。
02
別的不說,就說續航吧,新一代聆風的官方續航裡程是 400 公裡,這個數字現在聽起來並不誇張,但你要知道,相比於上一代不到 200 公裡的續航,新一代聆風續航的翻番,並不是多裝瞭幾塊電池,而是通過提升電池容量密度來實現的,據官方數據,新聆風的電池密度相比初代提升瞭 67%,同樣是鋰電池,電池包幾乎一點沒增重。
翻譯成人話就是,續航增加瞭,車重沒變。這對一輛重幾斤就慢幾秒的小型電動車來說,就太重要瞭。這次試駕雖然是短途體驗,但 20 公裡的路程,電量表上 70% 的餘電幾乎沒動,這比起初代產品開起來的提心吊膽,要踏實多瞭。
03
同樣是出於續航的考慮,新聆風的另一個變化是增加瞭能量回收系統 e-Pedal,說白瞭就是當你松開油門,車輛會通過主動制動來回收能量,慢速情況下甚至不需要踩剎車瞭,日產官方的還給瞭它一個時髦的說法:一鍵控制車速。
等等,這不是 BMW i3 的特點麼?甚至很多電動車都有類似能量回收系統,怎麼到瞭聆風上成瞭新功能?
原來,上一代的聆風可能因為太過追求駕駛體驗,整車在松油門的狀態下,是順暢滑行的,完全保持瞭普通汽車的駕駛體驗,這甚至在同期的一批電動車裡,我覺得是這才是聆風的最大優點,唯一的問題是,你開著開著就會忘瞭在駕駛一臺電動車。
於是在這一代上,日產大概決定要讓聆風像一臺標準的電動車瞭,於是 e-Pedal 就上線瞭。
現在,在 e-Pedal 的介入下,聆風終於擁有瞭電動車的駕駛頓挫感,在 40 公裡時速左右,松開油門的制動感相當明顯,完全就是半踩剎車的感覺,但相比 BMW i3,會更加線性一些。如果速度拉到 70、80 公裡以上,e-Pedal 的介入影響就比較小瞭。
不過在我看來,大部分人可能還是很難適應這種油門踩放之間的頓挫,好在聆風的 e-Pedal 有個開關,如果從傳統汽車轉過來的用戶,你大可選擇把它關掉,隻不過損失一些續航,就又能回來熟悉的駕駛感覺裡瞭。
04
在新聆風的諸多新功能裡,還有個叫做 ProPILTO 的功能,用某些新興電動車品牌的話術,它就是自動駕駛瞭,但日產還是很低調的把它描述為輔助駕駛。甚至在有媒體定義它為 L2 級自動駕駛時,日產電動車的老大會糾正:我們最多算是 L1 級吧。
所謂 L1 級自動駕駛,其實就是一輛車能在一條單一車道內,實現設定速度下的跟車行駛。
在試駕環節,我剛開始以為 ProPILTO 隻是如今大部分汽車都已經配置的自適應巡航加主動安全系統而已,並不以為然。可當這一功能被激活,我輕扶方向盤,在一條弧線形車道內,居然感受到方向盤在自主轉向時,才明白這一功能並不簡單,而之前有過類似體驗的,也就特斯拉。
隻可惜這種體驗並不持久,當時的拉斯維加斯遭遇暴雨,地面模糊一片,加之賭城的車道線時而模糊不清,這對於嚴格需要依靠車道線來工作的 L1 級自動駕駛就悲劇瞭,因此 ProPILTO 功能時而上線時而解除。好在第二天天氣晴朗,後面一輪試駕的朋友反饋,他們是享受瞭一段雙手離開方向盤的奇妙旅程。
大雨路況無法看清車道
05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出於成本考慮,新聆風的 ADAS 攝像頭顯然沒有特拉斯牛逼,所以這個功能雖然已經上線,但日產也隻把它作為一個輔助駕駛功能去宣傳,起到預安全的作用,但作為一輛平民版電動車,它和特斯拉的價差也擺在那裡。
如果要給新聆風一個評價,我會說踏實的進化。經過七年,它從一輛嘗試性的電動車,終於變成瞭一輛實用的日用車。雖然造型也從上代的卡哇伊風格,變得更加時髦運動,但相比於翻番的電量和上線的輔助駕駛,就顯得並不那麼重要瞭。當然,我覺要討中國用戶的喜歡,這點還是很重要的。
全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個獨特的藍色球型排擋桿瞭,據說這將成為日產全系電動車型包括混動車型的標志。
新一代聆風肯定會進入中國市場,據非官方消息可能就在 2018 年。而在此之前,已經在日本上市的新聆風,據說已經在日本和尚未上市的歐洲,已經斬獲瞭 3 萬輛訂單,再次展現出全球最好賣電動車的實力。
而下一站的中國,一定是日產聆風決勝全球的關鍵,而價格應該是日產目前最為糾結一點吧。畢竟,現在不同七年前,隨著特斯拉 Model 3 的小批量上市,國內也已經積壓瞭一大批號稱 Model 3 殺手的新生電動車力量,新聆風能真正成為特斯拉 Model 3 的競爭對手麼?我覺得至少比那些連車影子還沒見的品牌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