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 牛車網 ]
希望戴森的電動車電池不要像吸塵器那樣 …… 充電 4 小時吸塵 10 分鐘。
品牌力確實是很魔幻的東西,比如當年我因為買瞭一個 Apple Nano ( 暴露年齡的產品)而入瞭蘋果的坑,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在某個夏天入瞭一臺戴森風扇,從此告別噪音猶如拖拉機的美的電風扇。在那之後的某個情人節收到瞭戴森吹風機,然後又把戴森吸塵器加入瞭購物車。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總有一種買什麼都要集齊全套的執念。照著這個思路,如果蘋果和戴森哪天推出電動汽車瞭,我也真的會認真考慮一下,隻要它們的電池不像手機和吸塵器那樣不禁用。
雖然蘋果至今對造車還是遮遮掩掩不願明說,但是戴森卻已經昭告天下瞭(不太瞭解詳情的盆友可以移步這裡簡單回顧一下)。
隻不過讓我有些詫異的是,最近它竟然宣佈把第一傢工廠放在瞭新加坡,而不是中國。
寸土寸金的新加坡,適合造電動車麼?
戴森原本考慮過將電動汽車的生產地方在英國,畢竟它是英國企業,不過後來放棄瞭,而是選擇在新加坡建廠,這座工廠今年就能開工,2020 年完工,2021 年投產。
戴森的 CEO Jim Rowan 對於選擇新加坡建廠的解釋是,我們 11 年前就進入新加坡瞭,我們最核心的高效數碼電機就在這裡開發和生產的,在這裡有積淀呀。
除瞭這些積淀,戴森還認為新加坡本身是個擁有眾多技術人才的地方,就適合生產純電動汽車這種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可是新加坡的劣勢也相當明顯,首先就是地方小,整個國傢也就比帝都朝陽區大一些,地價 hin 貴。
再者人才是多,但是工資也高啊,這裡的平均工資全球第一。造車不光是需要高級工程師,也需要生產線上的工人啊,在這裡建廠的用人成本可想而知。
雖然戴森自己在這有研發生產中心,可是整個新加坡並沒有其他的汽車制造配套瞭,40 年前福特關閉瞭這裡的一座工廠之後,新加坡就結束瞭汽車生產史。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新加坡並不是純電動汽車的樂土,特斯拉在這都沒市場。不能說新加坡人不環保,實在是這裡買車用車成本忒高。
不光新加坡,整個東南亞的電動車銷量都不高,一年加起來沒有帝都一個禮拜的銷量高。再反觀咱這裡,今年全國產銷就能突破 100 萬輛瞭。
中國還有希望
列舉瞭這麼多優劣對比,是不是對於戴森不在中國造車更難理解瞭?
其實戴森也沒有把話說死,他們強調未來工廠肯定不止一傢,新加坡屬於第一階段的選址。因為這傢野心勃勃的英國公司已經規劃出瞭三款車型。
所以在未來的生產版圖上,極有可能出現中國,不知道哪個省正在暗中使勁呢。
另一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順利拿地準備開工瞭,從最新流出的環評公示來看,這傢工廠將投產 Model 3 和 Model Y,目標年產能 25 萬輛。
從簽約到拿地,特斯拉在上海才花瞭三個月時間,這效率估計也就在中國能有。到時候國產特斯拉順利下線,銷量和業績蹭蹭漲,戴森就該看到中國的魅力瞭吧。
當然眼下戴森可能也不眼紅特斯拉,畢竟它已經從小眾豪華電動車往大眾化的產品上轉型瞭,追求的就是量大價格實惠。而人傢一個吹風機賣好幾千的戴森,造的車估計也是法拉利 level 的,不在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