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流行風潮讓品牌身首異處讓自主徒有虛名

01-25

流行,讓自主品牌車型全面提高,的確是重大利好。

但零零碎碎的拼湊,的確讓自主品牌有 " 身首異處 " 的破碎感。

比如零部件與豪華車型共享供應商。ESP 是博世的,全景天窗是偉巴斯特的,CVT 變速箱是愛信的 …… 所有零部件都來自國外,或者來自其它品牌,那你的車,主要的零部件甚至設計都是人傢的,東拼西湊,匹配度如何暫且不說,隻剩下邊邊角角的東西是自己的,你的自主品牌,就徒有自主之名,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都是皮毛,或者說隻有車名是自己的。如此,別人的東西買來用,什麼都靠進口夠,不僅成本控制難度大,自主品牌何時才能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封鎖,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

可能有企業說發動機是自主研發的。中國自主品牌企業中,能自主研發發動機的,怕是極少。有的也是仿制、跟隨。真正正向研發的發動機誕生瞭,真得好好慶賀一番。

至於配置堆砌,高配置和高品質不是一回事。配置的豐富性不能替代品質的高端化。對品質無能為力,故障率不能設法降低,隻是堆砌配置,解決不瞭產品核心性能問題。強動力低油耗、耐用可靠低故障,才是品質的核心內涵。

至於渦輪增壓,排量太小,渦輪增壓增加的功率有限,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局限又無法排除,頓挫遲滯明顯,提升的高功率被頓挫感和遲滯感瓦解瞭,也不會有好的駕駛體驗。所以,自主品牌 SUV 起步肉是通病。

顧此失彼 厚此薄彼 緣木求魚 既是心虛 又是無奈

所以叫流行潮,是因為在自主品牌中很流行,形成瞭潮流。既成潮流,又很趨同,自主品牌 8-10 萬元價格區間的車型,就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傾向。沒有獨到之處,相互可以取代。你有瞭智能互聯,我馬上跟上來。誰的車都差不多,誰的車也都不是很出眾,少數幾款車除外。這樣一來,產品力強,品牌力弱,很快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大多產品趨同的車型將成為雞肋,可有可無,聊勝於無。

重視花大錢提高配置,不重視花大錢投入研發;重視智能互聯和超大天窗超大屏幕的配備,卻在品質感可靠性耐久性提升上無所作為原地踏步,表現在品控上的無能為力;而配置天窗中控屏這些東西是毛,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懸掛是皮。重視 " 毛 " 的狀態而對 " 皮 " 的再生能力提升沒有進步,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舍皮求毛,無異於緣木求魚。

心虛,不自信,核心技術研發周期長,耐不住性子進行高投入長周期低產出的核心技術研發,自知技不如人,又不肯下苦功夫下大血本去趕超,隻能做做表面文章。因為這樣可以解決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問題,這很現實。所以,這也是急功近利,能撈就撈。

隻是把車子內外上下裝扮得很靚麗配置很豐富語音控制很時尚很神奇,但動力弱,油耗高,故障率居高不下,車輛的核心性能沒有根本提升,這就是自主品牌賣不過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可能短期內可以在銷量上超過合資品牌,但長期銷量和品牌美譽度忠誠度都不如合資品牌的原因。

如此下去,自主品牌的競爭能力將捉襟見肘,技術上受制於人的地位將長期無法改變。

試想,自主品牌顏值配置智能,什麼都有瞭,價格低得多,合資品牌或許什麼都沒有,價格也高得多,但有些自主品牌產品為什麼就是賣不過合資品牌?

汽車產品的核心性能,永遠都是動力、安全、舒適和耐久。其它,都是皮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擁有國際品牌零部件供應渠道,擁有豪華車型的高端配置,為什麼價格上不來?因為價格一高就無人問津。長期退守低端市場,配置再高,智能互聯再神,根本性能沒有根本改變,最終隻能靠低價格退守市場邊緣,很難沖高趕超。

自主正向研發核心技術 雖窘迫一時 卻受益長久

有一傢自主品牌企業,最近幾年一直在發動機核心技術方面尋求正向研發之路,投入大,周期長,成果小,成效低,以至於影響瞭新車型的快速推出,在急功近利拼湊配置的企業面前,有落後之勢。但這樣的企業有膽識,有志氣,有韜略,功在長遠。一旦技術成熟,研發力量強大,迭代能力強,新車型魚貫而出,產品力和品牌力形成強大的市場潛力,後勁十足。

這樣的企業,雖銷量下滑,但蓄勢待發,雖窘迫一時但將受益長久,需要鼓勵扶持和認可。

而有一個品牌的車型,上市之前單月訂單突破 20000 輛,上市之後,月銷量寥寥無幾。不是正向研發的產品,就是後續乏力,能堅持多久,都是未知數。

不必一哄而上。應該獨辟蹊徑。自主品牌真應該有一些獨特技術獨特產品面世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