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全天候科技(網址 : awtmt.com/ 微信 ID:iawtmt)原創,作者為孫騁,轉載請聯系微信號 tmt20170101 獲取授權。
今年年初,周鴻禕第一次參加 360 金融的年會。他說金融的團隊有瞭自己的 " 創業方法論 "。
曾說過不做互聯網金融的周鴻禕在 2015 年涉足金融業,一年後,360 金融作為一傢獨立的公司從 360 內部分拆出來。無論對內還是對外,360 金融都不願意被看作是一個富二代公司,除瞭部分業務線繼承 360 的金字招牌,他們覺得自己和其它的創業公司並沒有太大區別。
(周鴻禕)
" 老周對金融業務這算是個很中肯的評價瞭。" 劉威說,他在 2014 加入 360 負責投資事宜。之後被委以重任,擔任 360 金融董事長,掌舵整個金融業務的運轉," 我們不是富二代公司,也能在很短的時間裡面成為一個比較優秀的金融公司,創業一直是我們的狀態,創業者是我們的定位。"
在拆分兩年後,360 金融旗下子業務已開始朝著 IPO 的方向邁進。對創業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艷羨的成績。但在這兩年間,無論是公眾、媒體、還是業界,都對 360 金融有更高的期待,認為 360 金融應該做一個攪局者,去和騰訊的金融業務、螞蟻金服抗衡。
追趕者 360 金融
2015 年 7 月 21 日,360 旗下理財平臺 " 你財富 " 召開瞭一場媒體溝通會,"360 金融 " 這個品牌也第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兩年前的 2013 年 10 月,周鴻禕的表態還是打算 " 守住安全領域產品這塊陣地,不準備涉足互聯網金融。
" 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是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不會一股腦都做網絡銀行、做支付,但現在似乎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做金融。" 周鴻禕在那次演講中說,他直言自己 " 看不明白 ":" 我想我們最近還是踏踏實實做好安全領域的產品,不打算涉足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在當時還是時髦的新詞,銀行和基金公司沉浸在餘額寶帶來的沖擊與熱潮裡。作為第一批探索者,大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小心翼翼地開始探索和嘗試。
在周鴻禕這番表態發出不久前,百度宣佈瞭與華夏基金的合作,其金融平臺最快將於當年 10 月下旬上線;微信則與中國人保財險達成合作,為 8 月正式上線微信支付提供保險服務。
然而在餘額寶叩響互聯網金融大門之後的兩年裡,BAT 和京東、小米都借著利率市場化完成瞭金融業務的佈局,蘇寧和攜程也通過各種方式悄悄向金融業滲透,當互聯網金融方向逐漸清晰的時候,360 低調進場。
"360 開始做金融的時候,BAT 都已經進場瞭。在那個時候,我要思考的是 360 有什麼資源,360 金融要怎麼做。" 劉威說。當時,業界也對這個擁有超過 5 億 PC 用戶和近 8 億手機軟件用戶互聯網巨頭充滿瞭期待,這也促使他們需要加快步伐。
(劉威)
" 從金融業務的角度講,360 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他們有流量,有自己的商業體系,也有資金實力;但缺少場景、沒有牌照。" 一位第三方機構分析師稱。
與騰訊、阿裡相比,360 缺乏商業場景,也沒有支付賬戶和強勁的支付需求和主要金融牌照。巨大的用戶基礎、數據和安全公司的金字招牌是 360 拿的出手的優勢。
劉威將 360 金融的優勢歸結為安全的品牌和海量的用戶。" 站在金融角度,過去用戶信賴一個持有牌照的金融機構,因為有國傢的背書。到瞭互聯網金融發起的時候,大傢要看商業品牌。" 他說。同一時期,移動互聯網讓用戶與金融產品的交互方式發生瞭變化,數據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 我們的打法是在監管框架下有所為有所不為,所有業務先佈局,哪個需求大、跑得快,就集中力量做大 ",劉威說," 作為後來者,不能求大,隻能求快。"
按照他提供的數據,到去年年底," 你財富 " 平臺註冊用戶超過 2000 萬。他們的貸款導流業務則在不聲不響間做到瞭 " 融 360 的一半 " ——其官方數據顯示,這項業務已經服務瞭 1300 萬人,促成貸款金融超過 300 億。
在 P2P 公司咸魚翻身的 2016 年,360 金融也在當年 9 月推出 360 借條,它為借款人提供名義上不超過 20 萬元的中長期貸款。伴隨著令人嘖嘖稱奇的互聯網金融上市潮,360 借條也成為 360 金融集團發展速度最快,最受關註的業務。2017 年,它為數百萬借款用戶發放瞭近 400 億元貸款。
這些貸款背後的放款方是與之合作的銀行及金融機構,360 金融則在其中提供技術。這種技術輸出模式在 2017 年前後成為市場的主流,互聯網公司依靠流量和數據管理能力幫助金融機構獲客、排查風險。金融機構則在背後提供資金,承擔風險。
" 騰訊、阿裡走過瞭幾年的籌備期,我們第一年就走過瞭這個階段,我們的優勢是循著他們的成功經驗,摸索成本比較低,速度也更快。",劉威說。
在各項業務佈局完成後的第一個自然年,360 金融交出瞭一份能讓自己滿意的成績單。
360 金融的產品方法論
無論周鴻禕還是劉威,他們對 360 金融的自我認知都是 "BATJ 金融業務之後的第二梯隊 "。
" 不用央行的數據,貸款年利率能做到 18% 以內,我覺得國內不超過五傢,可能 BATJ,再加上 360。" 劉威說。 低成本的貸款促進瞭借款用戶的增長。到去年年底,360 借條成為瞭用戶規模最大的獨立(不合並同一公司不同 App)個人貸款 App。
按照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截至 2017 年 11 月, 360 借條以 308.65 萬的月活用戶數,位居網絡借貸類應用之首。
這款產品同樣趕上瞭消費金融興起的末班車,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和大大小小的分期電商公司完成瞭市場的培育,剝離瞭場景的小額貸款在 2016 年開始飛速增長。
在當時,市場的共識是並不是有場景才能做金融,一邊是需求、一邊是流量,這些東西足夠養活一傢金融公司瞭。去年在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幾傢互聯網金融公司,幾乎都沒有場景優勢。
" 來自 360 內部的流量差不多隻占整體的 20%,而且這部分流量需要按市場價向 360 付費購買。" 劉威說。另外,這部分流量並非獨占,別的商業公司可以用同樣的價格從 360 手裡獲得。
比起流量,劉威更願意把高速的增長歸結於 360 的品牌效應——按照他的說法,同樣打廣告,可能願意用 360 金融的用戶就會比其他品牌多,資金利用率得到瞭提升。
" 決定作用的還是產品本身。" 劉威稱——比如用市場上最低水平的利率和最快的放款速度去獲取客戶。按照劉威的說法,他們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就能對幾百萬的用戶訪問進行風險評價,最快的時候,用戶兩分鐘就可以從 360 借條拿到錢。
" 去年有 5 傢在美國 IPO 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沒有場景,也沒有流量,它甚至都沒有品牌化,它隻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對瞭合適的產品。" 劉威說。
此前接受采訪時,劉威曾表示,互聯網公司做金融業務,有的在早期就定下宏大的架構,有的則是一個個產品推動,後者是 360 比較認同的模式。他稱,360 金融集團更像是一個孵化器,在內部孵化項目。哪個做得好就拿出來 IPO,別的業務繼續探索。他們也設立瞭金融領域的投資基金,但受制相關協議,一些被投公司還不能公佈。
無論出於品牌還是估值,劉威都願意把 360 金融看作一傢科技公司、或是以數據和產品為主導,去服務金融機構的創業公司——他們的核心技術團隊前期來自 360,從事大數據、建模和算法等工作。劉威稱,有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風控模型得以更加完善,這些技術幫助 360 借條在壞賬控制率上有瞭更好的改進。360 借條的壞賬率低於千分之五。
至於其他的業務,劉威的想法依然是 " 做得好就集中力量做,做不好就先放著 "。
牌照的邏輯
與個人貸款業務的增長相反,360 金融在其他業務上的推進相對平穩,金融牌照成瞭掣肘。
" 國傢級別的金融牌照就有 18 種,地方的有幾十種,把其中的一個做好就已經是很大的公司瞭。" 劉威這樣解釋 360 在金融牌照上面臨的處境,但他也提及,牌照需要大規模的資金,至少在目前,360 金融手裡的資源還不足以支撐更宏大的金融野心。
在這之前,360 金融拿到瞭網絡小貸和保險經紀牌照,另外,360 還參股瞭消費金融持牌公司晉商消費金融。但在銀行、保險和基金銷售等牌照方面,360 金融目前還沒有太大動作。
小米、新希望集團與紅旗連鎖發起的民營銀行在 2016 年年中獲得銀監會的核準,雷軍在當年 12 月 27 日在微博將新網銀行的名稱公之於眾,美團則在同年年底通過吉林億聯銀行拿到瞭銀行牌照。
360 在金融牌照上的出手則顯得相當謹慎,在 2016 年 9 月,曾有消息稱 360 打算以 4.5 億元收購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但這一消息隨後被 360 金融否認。
而在 2014 年,360 公司研發奇付通系列支付產品時,便有消息稱他們向央行申請瞭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在控制數量的監管思路下,牌照一直未能獲批。之後,小米、美團和滴滴都通過收購拿到瞭支付牌照。
由於缺少牌照,360 金融目前依然需要對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接口。" 有瞭支付牌照才有自己的金融賬戶體系,所以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先買一張支付牌照,把數據和用戶掌握在自己手裡,然後再去拿其他的金融牌照。" 上述分析師告訴全天候科技,"360 和百度類似,自身的賬戶體系存在感不強,但是百度很早就有瞭自己的支付體系。"
在人們的期待中,360 金融能夠與其他互聯網巨頭一同分食,或者至少當個攪局者,但牌照是個跨不過去的門檻。
"360 金融的思路跟別人還是不一樣,對我們來說,哪個發展得快,就加大力度做哪個。其他的業務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就不做。" 劉威說。前者顯然是突飛猛進的 360 借條。
後者則以 360 保險為代表,在缺少牌照的情況下,他們的保險、股票、征信等業務 " 都還在孵化中 "。同樣,他們也沒有定下明確的計劃,去獲取券商、保險乃至銀行等牌照。
下一步關鍵詞:IPO、區塊鏈
" 如果把 360 金融當作一傢普通的金融公司,他們其實做的挺不錯的。但是大傢會覺得 360 是巨頭,應該做出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跟騰訊、阿裡去抗衡。" 上述分析師稱。
在過去兩年裡,360 很少就金融業務對外發聲。去年 11 月,360 集團與工商銀行在北京簽署瞭全面業務合作協議,前一個月,他們也和民生銀行簽署瞭類似的文件。但與 BATJ 和銀行的聯姻相比,360 對這些合作並沒有做什麼宣傳。
在 2013 年表態不做金融業務時,360 剛剛在 PC 搜索市場從 Google 和百度手中搶下瞭 20% 的市場份額,而在互聯網安全服務領域,360 則是當仁不讓的老大,100 億美元的市值也是僅次於 BAT 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到瞭 2014 年,360 集團開始在移動端佈局,但並沒有復制 PC 時代的輝煌。同樣,他們的智能手機業務也難言順利。2016 年 7 月 15 日,360 完成從美股退市,開始回歸中國 A 股。
同一時間,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正在政策寬松期申請或是收購金融牌照,等待時機成熟,但 360 並沒有太大的動作。一些分析稱,360 在私有化上花瞭太多的錢。至少在短時間內,業界很難看到 360 金融在牌照或是其他業務上有更多動作。
劉威接下來依然會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 360 借條的增長和風控模型的匹配上,他預計,360 借條能在今年實現 1000 億的貸款規模,8 到 10 億元的利潤。他們在去年已經實現瞭單月盈利,但算上前期的研發投入,360 借條在 2017 年還是出現瞭虧損。
不過 360 借條依然是金融集團旗下跑的最快的一傢公司,劉威稱,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他們會考慮上市。
" 互聯網金融目前很亂,國傢監管很合理。但是如果業務本身做得非常健康,等到三五年以後,沒準就可以獨立分拆上市 " 在 2016 年 8 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周鴻禕曾對此表態,他稱如果短期內還不能上市,360 也可以考慮再將其收購回來。
去年 12 月,360 金融還宣佈成立 360 金融區塊鏈研究中心。之後,他們與 Qtum 量子鏈、新比特幣(BTN)基金會宣佈,將在區塊鏈底層技術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成立區塊鏈底層技術實驗室,推動中國區塊鏈技術研發和場景落地。
劉威並沒有透露太多 360 金融在區塊鏈上的進展,他表示包括智能合約、區塊鏈結算方案等技術都還在內部研究中,但他相信經過瞭去年下半年重大的技術變革,區塊鏈的前景會相當令人期待。
區塊鏈也許會是 360 金融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 A 股,依然有很多人視 360 為比肩 BAT 的巨頭,並期待他們能做出新的東西。
" 團隊一直在挑戰繁文縟節,文山會海,程序復雜的公司文化。" 劉威說道。在 360 大廈,劉威的辦公室經常被 85、90 後小夥伴們作為頭腦風暴的小會議室。開完 360 金融年會後,他經常穿著紅色的年會帽衫出現在公司。他喜歡創業感覺,一群互聯網人金融化,一群金融人互聯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