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億元消費貸流向樓市 監管圍剿 " 攪局者 " 升級
控制信貸資金流向對穩定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環境舉足輕重,監管趨嚴且趨於閉環,潛藏的套取房貸行為難上加難。
中房報記者 李燕星 北京報道
房貸利率上調、房貸政策收緊,波及購房者、開發商、房產中介和銀行多方利益。在房產中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撮合下,個人消費貸和經營貸身著馬甲潛入房地產市場,其背後折射出的是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利益方嚴密的操控手段,而支撐這種需求與冒險行為的則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居高不下的投資收益。
然而,在全國樓市調控緊鑼密鼓、穩定金融政策頻頻出擊的當下,這一投機行為被迅速捕獲。10 月 10 日,深圳召開全市金融工作會議,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 " 要始終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的,防止金融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 ",這是繼 8 月份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強調 " 讓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遏制投機行為,防止金融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 " 之後的又一次重申。
為瞭防止金融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深圳銀監局 9 月提出,嚴禁個人消費貸款資金用於生產經營、投資以及流入房地產市場用於購房或償還購房借款。和深圳房地產市場一樣被資金青睞的北京也早在 9 月 5 日就亮出寶劍,北京銀監局和央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銀行個人貸款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情況檢查的通知》。此外,浙江還針對個人消費貸用於購房的違規行為開出罰單。
控制信貸資金流向對穩定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環境舉足輕重,監管趨嚴且趨於閉環,潛藏的套取房貸行為難上加難。
流向樓市的 3000 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 1 月至 7 月,我國居民新增消費短期貸款達 1.06 萬億元,同比增張 7137 億元。對於消費貸激增,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期公佈的《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流入樓市現象研究》給出答案,3 月以來,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 3700 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 3000 億元流向樓市,約占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的 30%。
銀行信貸資金曲線流入樓市,背後是投資收益的驅使。根據 9 月份國傢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一線城市房價漲幅環比下降,但同比仍然增長,二三線城市漲幅最高。
對此,浙江大學研究員鄒永華表示:" 資本逐利。銀行信貸流入樓市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具有高資本回報,投資收益較高。另一個潛在原因是,由於房地產貸款市場因行政管控和商業風險考量的原因被壓制,難以得到審批,個人消費貸或者經營貸相對容易獲批。"
另一方面,樓市調控中購房者對市場預期的變化也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蘇寧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江瀚分析稱:" 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不斷提升的城市化水平,導致在房地產投資之外還有著巨大的房地產剛需。多年的房地產市場上漲讓很多人已經形成瞭‘現在不買房未來就買不起房’的心理,從而使市場產生一致性選擇。對於剛需人群來說,調控之後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反而是買房的黃金時機,奈何居高不下的房價讓首付的壓力過大。於是,房地產旺盛的需求和如火如荼的消費貸發生瞭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隱秘的冒險
在投資收益的驅使下,消費貸進入樓市的路徑不一。
時下房貸政策趨緊,購房者曲線貸款購房的途徑主要來源於三處,一是依靠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消費金融機構等的高息貸款;二是依靠個人銀行消費貸款;三是依靠部分開發商提供的短期借款,比如燕郊某開發商推出分期支付首付款,通過墊資方式支持買房行為。前兩種在市場上比較普遍。
其中,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於 " 銀主 " 和銀行,而銀行則為主要來源。據瞭解,在多地監管部門嚴控消費貸之前,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主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通過消費貸和經營貸兩種方式為購房者變向申請購房款,其中以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為主。
以個人經營貸為例,小額貸款公司會找一傢甲方公司,同時需要購房者找一傢熟悉的乙方公司,然後促使甲乙雙方簽訂一份虛假合同,比如 " 采購合同 ",購房者以甲方公司名義去銀行貸款,然後款項會被匯至乙方公司,客戶再從中提取,用於購房。
此外,一些網絡借貸平臺也提供瞭渠道。今年上半年,全國網貸成交額達到 1.93 萬億元,同比增長 72.81%。有知情人士指出:" 網貸平臺對資金流向沒有監控,假消費、真買房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有少數平臺違規為購房者提供借貸服務。"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 消費貸的流向主要為兩類。第一類是從商業銀行直接流出,銀行對於資金流向監管不到位,更多地隻是關心資金是否可以收回,所以類似 30 萬元額度內的小額貸款,在審查方面不到位。第二類是從其他機構流出,包括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比如 5 萬元的提現額度甚至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還有一些小額貸款公司也不會拒絕類似的貸款申請。"
回歸初心路阻且長
消費貸等信貸資金曲線流入樓市,為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增加難度。
在 9 月 29 日召開的 " 今年以來銀行業運行及監管情況 " 通報會上,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就曾表態稱," 居民消費貸款本身是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我們也鼓勵銀行發展消費金融業務,但是必須規范運作,對用戶的償還能力進行真實評估,不能推高居民部門的杠桿,更不能助長房地產等領域的泡沫。"
而中國海洋大學 MBA 薑兆華公開表示,從 9 月份國傢統計局發佈數據來看,房地產成交量雖然明顯下滑,但房價仍有繼續上漲的趨勢。房價調控的壓力仍然很大,嚴控居民消費杠桿率,管住信貸資金出口是此輪房地產價格調控的重中之重。
這也意味著,在鼓勵消費貸等信貸業務發展的同時,市場依舊面臨房地產市場高投資回報的誘惑,因此 " 規范運作 " 成為接下來的關鍵詞。
不過,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走訪北京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發現,監管部門近期的密集發聲已經讓市場風聲鶴唳。某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秦龍(化名)表示:" 一方面,每到下半年,各行業資金都變得相對緊缺,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所以向銀行貸款的難度會變大;另一方面,目前通過個人消費貸和經營貸套取資金購房的路子暫時行不通,如果這類型資金被用於還房貸,銀行系統就會自動獲知。之前我們辦理過幾筆類似的貸款,但是現在客戶再去申請新貸款時,就會被銀行以‘必須先償還清楚之前貸款’為由而卡住。"
對於預防消費貸流向的監管,江瀚給出建議:" 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控制其使用場景,控制變造消費貸的情況出現;同時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專門將各傢金融機構信息進行聯網監控的機構,通過信息聯網通用,實現對資金流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