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質疑不斷風波難平 券商態度轉變呼籲“賣出”

02-28

質疑、問詢、否認,自 1 月底獐子島(002069.SZ)披露公司扇貝出現大規模絕收,從而將引發 2017 年業績巨虧之後,這三個過程已成為這傢上市公司當下的常態。

2 月 26 日晚間,獐子島發佈澄清公告稱,當日大連證監局披露的針對公司的行政監管措施函,公司實際上已於 2 月 9 日對外公告。同時,針對連日來媒體對公司內控、信披等多方面的質疑,同日,獐子島也以一份逾 2 萬字的回復函,對外進行瞭否認以及說明。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註意到,2 月 26 日午間的這封回復函,已是近一個月來獐子島對深交所回復的第三封有關函件。歷封函件中,獐子島堅稱此次扇貝絕收事件的根源在於氣候、環境的變化等外部條件引發,公司不存在弄虛作假等行為。

但同樣,外界針對獐子島的質疑也沒有因此消失,公司有關負責人規避與媒體的接觸也更加深瞭外界對企業的不信任。與此同時,在 1 月呼籲 " 增持 " 獐子島的信達證券,在 2 月的研報中則 " 悄悄 " 將評級調整為 " 賣出 "。

質疑與否認

2 月 27 日,獐子島股價在低開後盤中震蕩上行,一度觸及漲停,至收盤時報 4.59 元 / 股,漲幅為 5.03%。此前 1 月 30 日在爆出扇貝大面積絕收後,獐子島股價曾連續出現 5 個一字跌停,年初至今股價跌幅則達到 42.48%。

盡管近日獐子島股價出現回暖的跡象,但外界針對公司此次扇貝絕收事件的質疑,卻如此前一樣沒有平息。近日,便有媒體通過現場暗訪的形式,指出獐子島此次扇貝絕收的原因 " 不在公司解釋的天災,而實為人禍,以及公司內部風險管理失控 " 等多個方面存在問題。

實際上,在 1 月底獐子島公告扇貝存在存貨異常後,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即通過采訪瞭解到,早在去年 11 月公司扇貝即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但當時並不清楚具體原因,且從後期來看公司也並未就這一情況對外進行披露。

值得註意的是,在去年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獐子島還曾組織員工、投資者、外部海洋專傢等,對公司 2014-2016 年底播、預估到 2017 年 10 月末收獲的 135 萬畝海域面積進行瞭抽測,但最終抽測的結果顯示,底播蝦夷扇貝當時並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聯系去年 10 月參與獐子島扇貝抽測的有關人員,但在知悉來意後均婉拒瞭采訪。

這意味著,從去年 10 月中旬的抽測無異常,到 11 月爆出扇貝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再到今年 1 月披露稱扇貝存貨異常,三個月時間中獐子島的扇貝似乎發生瞭非常重大的變化,但這一期間的上市公司卻並未對外有任何表示。

正因此,近一個月來,深交所已三次下函問詢獐子島,而在對應的三封回復函中,後者均對外界提出的質疑,給出瞭否定的答案。

其中,獐子島在解釋此次扇貝出現大面積絕收的原因,數次堅稱是環境、水溫等外部因素引發,而否認是播苗造假、采捕過度、環境破壞等 " 人禍 " 造成的;同時,獐子島也否認外界認為去年 11 月扇貝即出現死亡現象,公司未及時披露屬於信披違規等行為。

此外,對於外界普遍質疑的,由公司高管及員工參與的資管計劃在去年 " 精準 " 減持公司近 200 萬股股份,從而涉及內幕交易的情況,獐子島也一並進行瞭否認。

" 從目前情況來看,獐子島肯定會采取否認的態度,但至於說的是事實還是掩飾,現在很難判斷,這一切也許要等到最終的調查結果出爐才知道。"2 月 27 日,上海一傢私募人士說。

券商評級 " 賣出 "

根據獐子島披露的公告顯示,上文提及 " 調查結果的出爐 ",指的是 2 月 9 日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立案調查。彼時公告透露,獐子島被立案調查的初步原因,在於其信披方面涉嫌違法違規。

2 月 27 日,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瞭解到,此次證監會對獐子島作出立案調查的決定,仍主要集中於最新的扇貝絕收事件," 先從信披的角度開始,再看看是否存在其它方面的問題 "。同時,股東 " 精準 " 減持也可能是此次調查關註的另一個重點。

" 一般來說,(證監會)立案調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一開始就立案,另一種是調查後有明確線索才立案," 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說," 獐子島的情況屬於第一種。一開始就立案(調查)的一定要公告,如果是第二種得調查完瞭才公告。"

盡管此次立案調查還在進行中,但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大連證監局已經率先展開瞭動作。根據 2 月 26 日大連證監局於其官網掛出的一份通告顯示,早在該月 8 日,其已對包括獐子島及公司董事長吳厚剛、董秘孫福君和財務總監勾榮在內的四個主體,采取瞭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 黑天鵝 " 的突然來襲,以及監管層對公司的火速介入,使得券商對獐子島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轉變。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註意到,在今年 1 月 9 日還發佈 43 頁研報,呼籲 " 增持 " 獐子島股票的信達證券,在最新 2 月 5 日的研報中,已經將評級調整為 " 賣出 "。

對於此次調整評級的理由,信達證券分析師康敬東表示," 黑天鵝 " 事件的再度發生,不僅將使獐子島 2017 年以及未來的業績承壓,對投資者信心也將帶來重創,二者都將影響上市公司未來的預期。

2 月 27 日,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嘗試聯系康敬東,但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此前,信達證券研究助理劉卓曾對記者表示,去年 12 月去獐子島實地調研時,確實未發現存貨異常現象,同時考慮到已經發生過一次 " 黑天鵝 ",短期內這一風險可能不會再出現,但最終沒想到會 " 踩雷 "。

復旦大學會計系教授李若山表示,即使此次獐子島 " 黑天鵝 " 事件的發生源於外部環境因素,但承擔這一風險的並不是中小投資者,相反該由公司管理層、大股東 " 買單 "。也正因此,李若山認為,監管層應對獐子島的情況進行嚴格核查,給外界的投資者一個明確的解釋。(編輯:羅諾)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