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進村,吉利超越北汽結緣戴姆勒

02-27

農歷新年伊始,汽車行業就迎來兩則大的爆炸性新聞,其一是寶馬和長城牽手;其二更轟動的是,民營企業吉利通過股權收購成為汽車的發明者——奔馳母公司的最大股東。德國媒體以一種 " 大夢初醒 " 的口吻發表瞭一篇名為《吉利老板,從抄襲奔馳到收購奔馳 9% 股份》,來表達對這一事件的感慨。如果說寶馬選擇和長城牽手更多的是出於應對中國越來越嚴格的產業政策考慮,那麼,戴姆勒選擇吉利,或者說雙方互相選擇,則更是在行業急變之下,強者想要恒強而選擇連橫以積極應對。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華已有兩大合作夥伴,比亞迪和北汽集團。至今,與前兩方的合作已經多年。在此過程中,北汽已經明確表示希望與戴姆勒合作,並成為後者的大股東之一,然而時光流轉,為何短短兩年後戴姆勒開心地接受瞭吉利的繡球,後者成為第一大股東?

要麼牽手,要麼被淘汰

"21 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於非汽車行業公司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鬥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為瞭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夥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對戴姆勒的投資正是出於這種戰略思考。"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吉利的官方聲明中表示。而在接受寰球汽車的采訪時,他預判未來傳統汽車行業隻有兩三傢企業能活下來,所以必須合作。

在這兩段看似官方的發言中,有兩個值得關註的點:第一是在他看來,面對行業變革,單打獨鬥的企業未來要麼被淘汰兼並,要麼主動尋求合作;其二是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不是內部競爭,以前的敵人或者競爭對手,未來必須成為盟軍,方能在技術上領先。

這一觀點不僅與 FCA 的 CEO 馬爾喬內不謀而合,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其實已經在思考或者改變此前單打獨鬥的狀態。"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可能自己去開發一切所需要的東西,所以合作夥伴就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去決定有多少東西是依賴我們內部的工程師自己研發、自己構建的,有多少是依賴於夥伴把它外包出去的。" 沃爾沃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古天成(Niklas Gustafsso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十年前,沃爾沃集團從引擎的改進、燃油的降低到安全性的提高等全都是自己研究的,但眼下,他們也意識到,行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有很多新的顛覆性的技術,僅靠一己之力要應對行業的劇變,難免會遭遇速度的挑戰,更何況,每一傢車企,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通過聯合的方式補齊短板,更快向前,是當下不二的選擇。

可以作為佐證的是,去年年底,國傢隊三傢車企一汽、長安和東風也簽署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所以,有消息顯示,在此次吉利收購戴姆勒股權的過程中,雖然被收購方戴姆勒集團在外界看來態度一直很高冷,但事實上,吉利此次能在短短 6 個月內完成 9.69% 的股權吃進,沒有戴姆勒暗中的默許和首肯要辦成的難度顯然更大。要知道戴姆勒集團的股權十分分散,此前第一大股東科威特投資局的持股比例也僅有 6.8%。

北汽苦等多年,為何吉利成瞭大股東

吉利選擇戴姆勒,目標很明確。李書福在官方發表的聲明中表示:" 很高興能在戴姆勒未來發展道路上伴隨其成長,助力其成為電動出行和線上技術服務領域的佼佼者 ",言外之意,吉利看重戴姆勒在電動出行以及線上技術服務的優勢,與此同時,分析認為,吉利目前雖然在乘用車領域佈局完善,但商用車剛處於起步階段,聯想到去年參股沃爾沃集團,入股全球第一大商用車企業戴姆勒,未來吉利在商用車板塊也將有東風可借,更不談吉利一直想要進入的海外市場,如果有成熟的合作夥伴可為之進行背書,也將順利許多。

不過,這都是以吉利為出發點選擇戴姆勒的理由,反之,戴姆勒為何願意接受吉利的繡球?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華已有兩大合作夥伴,比亞迪和北汽集團。前者與戴姆勒共同成立瞭技術合資公司,並推出瞭中國首個專註於新能源汽車的品牌 DENZA 騰勢,不過在成立的 8 年時間裡,騰勢並沒有在中國打開市場。與北汽的合作與比亞迪相比,更為長久且深廣。早在 2005 年,戴姆勒股份、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和北汽股份就共同投資成立瞭北京奔馳,實現瞭奔馳品牌的國產化。至今,雙方的合作已經長達 10 餘年。在 2013 年 11 月,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實現交叉持股:戴姆勒集團持有北汽集團旗下乘用車公司北汽股份 12% 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北汽集團則控股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集團合資的公司北京奔馳。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早在 2015 年 8 月北京奔馳十周年的慶典活動上,就曾透露北汽試圖成為戴姆勒大股東的雄心,在當時,他說:" 北汽正在與戴姆勒股份公司談股份收購事宜,入股成功後,北汽集團將成為戴姆勒的大股東之一。" 在此之後,雖然此事一直沒有明確消息和進展披露,但北汽與戴姆勒的合作仍在不斷深入。

去年 7 月 5 日,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署瞭新的框架協議,共同投資 50 億元人民幣,到 2020 年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引入梅賽德斯 - 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今年 2 月,戴姆勒又成功入股正籌備獨立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持有後者 4.79%股份。

但為何到最後,吉利而非北汽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拋開北汽層面的原因不說,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按照吉利的說法,雙方未來要立足於技術上的協同和合作,對於戴姆勒來說,把雞蛋放在更大更多的籃子裡當然好過於全部押寶在北汽身上;與此同時,他認為,從目前來看,吉利在收購沃爾沃一事上的經營成功也給瞭戴姆勒更多的信心,至少在戴姆勒近期官方披露的信息來看,對於吉利的持股持有歡迎態度。從技術協同上看,沃爾沃和吉利幾年來的合作在現今已經體現出價值和成就。與此同時,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協同,不僅限於技術領域,還包括采購等供應鏈環節。

汽車是高投入的規模經濟,技術和制造成本都需要大的規模來分攤,而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吉利和沃爾沃以及領克現在已經形成瞭一套良性的協同機制。比如在通用件的采購上,由沃爾沃的技術團隊向供應商提出技術要求,而吉利的采購團隊則負責價格談判。這樣三方都能受益。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吉利在協同上的執行力或許也是打動戴姆勒的原因。

在此次吉利官方的發言中,一直強調的是戴姆勒在電氣化、未來出行以及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在出行領域,戴姆勒早在此前就已經佈局出行市場,但在中國發展緩慢;而吉利在出行領域的新品牌 " 曹操專車 ",在啟動兩年後,已經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而吉利收購飛行汽車公司,更能看出李書福在未來前瞻業務領域的野心,野心加執行,不知是否也是吉利的加分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