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hannah
◎來源 | 港股那點事(hkstocks) 已獲授權
01
人民幣的逆天走勢
18 年開年第一個月結束,這一個月大傢口中的核心資產漲幅幾乎令人瞠目結舌,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雖然有幾次調整,但誠意明顯不夠,蹭一下又上去瞭,要不是這兩天的松動,一度讓人覺得幾乎是停不下來。
市場上的老司機大概都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1 月份核心資產都飛起來瞭,接下來究竟買什麼的問題。
不過,對南下資金來說,雖然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走得飛起,但有一個美中不足的是,人民幣太強悍瞭。
今年開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瞭 2.8 個百分點,直逼 811 匯改時的幣值。港幣盯住美元,所以港幣是什麼樣的走勢不用多說。這樣一來,就吃掉瞭利潤好幾個點。
如果把時間拉長,拉到整個 17 年,顯然南下資金的匯兌損失更不小。至於那些跟風換幣出來的,先算一下匯兌損失,再算一下在各種寶寶類的收益,兩下相加,損失更加慘重瞭。
17 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強勢應該是一件出乎市場意料之外的事。
17 年人民幣的走勢是從三根大陰線開始的,這有點像 16 年 1 月份,從人民幣離岸拆借利率的走勢來看,這場爆打空頭的戰役是央媽發動的,而且戰役比 16 年來得要早,開年就開打。
而從當時期貨的空單反撲來看,彼時資本認為央媽不過是一時維穩,人民幣最終會像 16 年一樣,先強後弱。
這一波戰役之後,人民幣又重新走弱,接下來央媽發動瞭第二場戰役,發生在 5 月底,人民幣的隔夜離岸拆借利率被推高到 42.815%。這場戰役發生的時間上有一個巧合,5 月 24 日穆迪懟瞭中國,調低瞭中國主權評級,或者說白話點,穆迪發瞭篇對中國的 " 做空報告 "。
不過讓市場出乎意料的是,這次戰役後,人民幣隻稍微跌瞭一下,便開足馬力不停的漲下去瞭,連續突破 6.8、6.7、6.6,一直到最近,一度是突破瞭 6.3。811 匯改前夕,人民幣也就 6.2 多點。可見 17 年人民幣的強勢。
而從人民幣的離岸拆借利率來看,5 月份之後央媽沒有發動空襲瞭。
可以看出,17 年這兩場戰役成功的扭轉瞭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但戰役之後,接下來的人民幣升值之快恐怕也是央媽預料不及的,今年 1 月 9 日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市場傳言是央媽通知中間報價行暫停逆周期因子。
所以,兩場戰役之後,人民幣這波逆天的走勢是什麼推動的?
02
誰扭轉瞭中國經濟
拋開一些傳言中的政治因素不談,從基本面出發,17 年人民幣走得這麼強一個重要原因是宏觀經濟的改善。
看前不久發佈的 17 年宏觀數據,是非常漂亮的。GDP 全年增速是 6.9%,是 7 年連續下跌來的首次增速上升。
數據是超出所有人的預期的,按 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增長預期,是 6.5% 左右,而此前 IMF、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預期 2017 年中國的增速也是 6.5% 左右。
看發電量的數據,拐點更加要明顯得多。
至於為什麼發電量增速與 GDP 增速出入這麼大,或許今年以來多個省份自曝 GDP 註水能給到一些答案。之前提到,一個好面子的人,隻有在他現在過得非常好的時候,才有意願去承認自己過去非常爛。
因此,方方面面得出的結論是,17 年中國經濟確實走得不錯,這是人民幣走強的基本面。
那接下來要問的一個問題是,推動 17 年經濟增長的因素又是什麼?
按照統計局的說法,17 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供給側改革是功不可沒的。
那就從 GDP 貢獻來說,供給側是不是真的是推動 17 年經濟好轉的動力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工業增加值(各個部門的增加值之和就是 GDP 總數)。
供給側改革進行的領域有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造紙、化工等行業。就來看一下這五個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令人沒有想到的是,17 年煤炭、黑金、有金的工業增加值是負的,也就是說它們實際上拖累瞭 17 年的經濟增長。而造紙化工,增速也沒跑贏整體經濟增速。
所以,經濟數據並不支撐供給側推動瞭 17 年的經濟增長這一結論,甚至結論恰恰是相反的,供給側改革拖累瞭經濟增長。其實原因並不難理解,關停這麼多產能當然造成經濟產值的下滑(不過產能被限制,對於留存的企業是可以活的非常滋潤的。翻上市公司年報,這些行業的利潤基本都是大幅增長,股價表現也是相當不錯的)。
如果 17 年的經濟增長引擎不是供給側改革,那會是什麼呢?慣性的,我們會想到投資,房地產、基建,這是政府常用的工具。
來看下投資的數據。基建投資 12 年確實是助力瞭一把,但之後的走勢是下滑的,對 GDP 的貢獻力度在減弱。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拐點非常明顯,是這波經濟的推動力。但總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對 GDP 的貢獻是減弱的,不能解釋這波經濟的反彈。
那消費可以嗎?來看社會零售總額,雖然增速不錯,但效用也是減弱的,並不能解釋這波經濟反彈。
還有一個數據,出口,來看一看。17 年的出口反彈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來看工業增加值,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以及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強勁反彈是非常明顯的。
這兩塊正好是出口商品裡占比重非常大的,其中機械設備是最大的出口商品,金額 17 年全年達 3836 億美元,相比過去兩年的下滑,17 年同比增長瞭 12%,占 17 年總出口金額的 17%。
因此,個人傾向於認為 17 年這波經濟反彈的引擎是出口。
03
誰扭轉瞭歐洲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導致瞭出口的增長?
811 匯改後,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可能對出口有促進作用。但是從時間上來看,這一促進作用未免來得太遲,從上圖可以看出,16 年出口金額仍然是下滑的。所以,人民幣 16 年貶值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再看一個數據,可以看到,17 年不獨中國的出口非常好,相比過去幾年,整個世界的出口都在好轉,換言之,國際貿易在復蘇。
國際貿易復蘇的背後意味著全球整體經濟在好轉。
全球經濟自 08 年危機以來一直比較疲軟,美國的次貸危機是一個轉折點,之後的歐債危機就進一步把全球經濟拖入泥潭。
歐洲經濟是全球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歐洲不恢復,全球經濟談復蘇就比較難瞭。
看歐洲地區的主要經濟體,歐債危機後市場出清經濟有一波輕微反彈,但一直疲軟無力,但 17 年增速很明顯,前三個季度歐盟的 GDP 增長都在 2% 以上,其中,一季度增瞭 2.6%,三季度增瞭 2.5%,都是 2010 年以來的新高。
那怎麼解釋歐洲這波經濟復蘇呢?
我們知道,2008 年金融危機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演化,這結合瞭地方特色的,比如歐洲結合它的人口問題與高福利問題,演化成瞭歐債危機,而在中東地區,演化成瞭更大的悲劇——戰亂。
戰亂產生瞭難民,尤其是 2015 年上半年以來,敘利亞、利比亞等中東地區、北非地區戰亂不斷,持續動蕩,權力真空下,還產生瞭 " 伊斯蘭 " 極端組織,使得大批難民外湧,最終成瞭歐洲難民危機的導火索。
難民危機是人類史上的不幸事件,但當事件的政治影響散去的時候。從經濟角度來說,它對疲軟的歐洲經濟卻是一味刺激藥。最直接的,安頓難民上,從經濟的總需求方來說,政府支出增加瞭(見下圖)。
從總供給端來說,它為歐洲帶來瞭大量的勞動力。
如此,推動歐洲經濟進入一個正向反饋過程。
這樣的基本面給瞭歐洲央行退出 QE 的底氣,經濟好轉以及退出 QE 的預期刺激瞭歐元。而與歐元相比,美元已經從 14 年以來漲瞭一大波瞭,並且預期都基本上反應在價格裡瞭。
對市場來說,出乎市場預期的歐元成瞭新貴,所以看 17 年以來歐元走勢,是非常非常強大的。而且,這是歐元自 08 年以來,走弱達 9 年之久後的走強。
美元的指數成份裡,歐元占瞭比例最大。
歐元的強勢直接導致美元指數的弱勢。
這裡,出現瞭另一個人民幣走強的原因:美元指數的弱勢(這個好理解,就好比當指數下滑的時候,你也會跟著拋個股的)。
而如果看人民幣兌歐元,同樣也是貶值的,並且貶值幅度不小,接近 10%(所以,現在是去美國的好時候,歐洲就不是旅遊好地方瞭)。
另外,歐洲經濟的復蘇推動瞭歐洲對中國的進口,作為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其拉升作用不言而喻。
04
結語
宏觀經濟是非常非常的復雜,一個細微因素的波動,所煽動的蝴蝶效應誰也無法預測。這篇文章隻是一個猜測,在我用一層一層的數據去猜測得出來的。結論居然是:歐洲難民拯救瞭人民幣。
17 年人民幣的走強出乎市場意外,但更出乎市場意外的是歐元,歐元兌美元自 08 年來一直走弱,15、16 年見底,17 年突然反彈。這波反彈的背後除瞭用歐洲經濟的好轉來解釋,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因素。
而疲軟的歐洲經濟反彈背後又是什麼因素造成的?我覺得,即使難民不是主要因素,也至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歐洲難民拯救瞭歐洲經濟,進而間接拯救瞭人民幣。
08 年金融危機改變瞭世界很多很多,不同地區結合著各自地方特色,又演化出新的場景。而這些場景又彼此發生作用,一如難民之於歐債危機後的歐洲經濟。未來會演化出什麼,是非常非常難預測的。所以就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做投資不用看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可以用來娛樂娛樂,但真不用過於註重。
回到匯率上面,世界經濟的場景演化也告訴瞭投資者,在跨市場投資的時候,匯兌損失是一個需要考慮的變量,不要輕易跟風地投,尤其是僅僅是為瞭換點錢賺匯率收益。因為真的是得不償失,國內有各種比較安全的寶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