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全球最大的娛樂傳媒公司迪士尼公佈瞭 2017 年財報,公司全年營收 551.37 億美元,同比下降 1%,但仍然微微超過 BAT 總和。
財報顯示,凈利潤 89.8 億美元,同比下降 4%。截止今年 2 月 12 日,迪士尼的市值超過 1500 億美元。
在全球經濟疲軟的背景下,迪士尼遭遇瞭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顛覆,四大核心業務中,除瞭主題樂園業務的收入保持增長外,其餘三項媒體網絡、影視娛樂、消費品和互動媒體的收入均在下滑。
主題樂園收入逆勢大漲,足見其在迪士尼業務組合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迪士尼在全球共有 14 個主題樂園,其中有 6 個迪士尼樂園,最大的是 1971 年建成的奧蘭多迪士尼樂園,共有 12228 公頃,相當於 169 個故宮。
最新的上海迪士尼也不算小,相當於 7 個歡樂谷,未來還會在此基礎上擴建,上海迪士尼首年即實現盈虧平衡,成為全球迪士尼樂園盈利最快的一傢。
面對迪士尼樂園如此巨大的收益誘惑,中國企業早已在“超趕”它的道路上奔跑瞭多年。
中國主題樂園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90 年代華僑城創建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系列,隨後又出現瞭宋城、橫店、華強方特、長隆等各具特色的主題樂園。
(國內主要主題樂園運營情況,資料來源:恐龍園招股說明書)
權威研究機構報告顯示,2016 年全球遊客數量排名前十的主題樂園集團中,中國的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 3 傢公司入圍。
(2016 年全球排名前十的主題樂園集團,資料來源:TEA&AECOM)
國外用 50 年時間開發瞭 30 個主題樂園,而國內僅用 20 年時間就開發瞭 2500 個主題樂園,其中陸樂園占比 12%,水樂園占比 22%,冰雪世界占比 23%,基本覆蓋瞭我國大部分省市,但掘金主題樂園並非易事,國內 70% 的項目處於虧損狀態,20% 持平,隻有 10% 實現盈利。
國內主題樂園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也並非傳統的文旅產業經營者,更多的是綜合地產開發商,他們為瞭配合自己的房地產項目而開發的這些主題樂園往往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建設經營管理、服務質量和內容豐富度等方面尚有欠缺,雖然覆蓋面廣但深度不足,收入主要依靠門票導致競爭力不足。
反觀迪士尼,其主題樂園的門票收入隻占主題樂園業務全部收入的兩成左右,其能夠長盛不衰的一大秘訣就是依靠其豐富的文化內容吸引遊客,並通過泛產業鏈的衍生產品銷售、酒店經營等業務實現盈利。
但是,隨著恒大、華誼、光線這樣的巨頭陸續入場,以及例如熊出沒等國內原創 IP 的不斷大熱,國內主題樂園產業將不再缺乏自主 IP 形象和高科技項目,加之人力、物力等成本優勢,國內主題樂園產業搭乘消費升級的東風有所作為還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