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由 管理智慧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文 | 陳卓
美編 | 李秋傑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也變得愈加迷茫。尤其是近段時間,大傢在討論 " 中年危機 " 時,提到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你的經驗並沒有那麼值錢,你所掌握的技能才能讓你活得好。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職場上快速成長起來,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否則,一切都是瞎忙!
每隔一段時間,網上總會出現一些熱門的話題,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引發他們的焦慮。比如咪蒙的助理月薪 5 萬瞭,李叫獸在 25 歲就當上瞭百度公司的副總裁 …… 這些總使我們想到自己日復一日地過著平庸無趣的生活,卻無力改變,從而讓我們再一次變得迷茫起來。
尤其是發現身邊一些人,在職場中兩三年就能上一個新臺階,自己與人傢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殊不知,那些所謂優秀的人,並不是多麼聰明,也不是多麼努力,而是他們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去訴說 " 為什麼不行 ",總會從問題入手去想解決方案。特別在以下三個方面,更是做到瞭極致。
一、主動成長,永遠是最佳選擇
職場好比是一所 " 自助學校 ",它提供一個平臺,至於學什麼、如何學,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經歷、去領悟,所以說 " 自學 " 是最重要的一門課。
記得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習中遇到什麼問題就隨時去問老師,老師也很樂意地給我們解惑。" 不懂就問 " 在那時是一個非常被鼓勵的行為。不少所謂的 " 好學生 " 也以此來表現自己的勤奮,仿佛自己問的問題越多,考試分數就會越高一樣。
但是,在職場裡,有時候這種 " 不懂就問 " 反而是一種壞習慣。因為它往往意味著自己沒有付出任何思考,就期待得到別人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打擾和不尊重。況且,你又不是《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就不要期望著能遇到一個賀涵幫你搞定職場問題。
因此,不要一遇到問題就張嘴問別人,如果自己總是不思考,長此以往,別人不但會煩你,自己也會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至少在向別人請教之前,我們首先要嘗試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時候在網上一搜就能找到答案,自己都能搞定的話,那就沒必要再去問別人瞭。
" 鋼鐵大王 " 卡耐基曾說:" 有兩種人註定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外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還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定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點多付出一點,並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羅振宇講的一個小故事。
他們公司曾招瞭一名大三的暑假實習生,當初安排他做的是客服崗位,每天接的大多都是咨詢類的電話,在我們看來,就是所謂 " 職場邊緣人 " 在做的打雜工作。
在實習期滿要回學校上學時,這個實習生在工作群分享瞭一篇文檔,裡面總結瞭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客服問題,以及如何去解答效果會更好等,大概有 30 頁,隻是希望對公司有所幫助。
這讓羅振宇震驚瞭,這樣的人不就是所有公司、老板都夢寐以求的人才嗎?所以他們想盡辦法都要留住他。
工作本身就是為瞭解決問題,給領導 " 排憂解難 " 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隻有在領導未作出明確指示時,提前主動思考,對其中的一些東西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給領導提供盡可能多的建議和信息,從而留下一個好印象,以後有重要工作的時候,也許第一時刻就會想到你。
因為你足夠積極主動,並且擅於從領導的角度出發,比較符合領導的意圖。所以,你越是工作主動,越可能升職加薪。
二、不懂跟進,工作等於白做
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領導讓你去送一份文件,許多人送瞭以後,可能就以為完事瞭,但卻並沒有把這件事情的結果向領導匯報。當領導再來向你詢問事情辦得如何時,其實,你在他心中的位置已經下降瞭一個檔次,甚至搖搖欲墜瞭。
也許有人會說,領導每天都非常忙碌,這點兒小事就不應該勞他費心,因此也沒有必要再去匯報,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瞭。
香港著名財經作傢、企業傢梁鳳儀曾說:一個人要想服務好自己的 " 英主 ",首要的一點是要做到 " 跟進 "。
她總會舉這樣一個例子來解釋 " 跟進 " 的含義:一個男生洋洋灑灑地寫瞭一封萬字情書給心儀的女生,情書發出後就一直等著,這就算完事瞭嗎?並不是隻是這樣,他還需要考慮和確認的是,對方是否收到?收到後是否看過?看過後是什麼反應 …… 這些細節方面都需要考慮到位,因為細節決定成敗,萬一某個細節出現問題導致對方不知道,那這封情書不就白寫瞭嗎?
許多人就是輸在瞭這一點上,明明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甚至超乎預期,但唯獨不懂得跟進,沒有及時向領導匯報,導致結果 " 不盡如人意 "。
每個人都希望事情的推進節奏自己可以隨時瞭解,尤其是領導,如果他不清楚你做的一切,那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會擔心出現意外,甚至有可能失控等。即使你圓滿完成瞭工作,在他心裡,也會給你打上一個 " 不靠譜 " 的標簽,以後再有重要的任務,就不敢輕易交給你去做瞭,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
另外,你必須掌握跟進的主動權,尤其是面對一些本來就不善於溝通的領導,就要提前和他確認好相關的工作安排及匯報時間等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況發生。
在大多領導看來,一個人靠不靠譜,其實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他吩咐的事情你一定要放在心上,並且盡心盡力,隨時回復,絕不能讓其焦急等待。所謂的事畢不回復,就像任務已經完成瞭 99%,但隻有這 1% 沒落實,雖然就差這麼一丁點,事情卻還是沒有做到位。
三、誰的職場不委屈?
馬雲曾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隻有兩點最真實:1. 錢,沒給到位;2. 心,委屈瞭。歸根到底就一點:幹得不爽!如果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離職,那也無可厚非,但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
我有一個朋友,他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被領導痛批後負氣辭職的。他們是一傢電商公司,所以經常會在網上搞一些活動,在一次比較重要的活動中,由於他策劃文案中的一個失誤,導致那次活動做的很失敗,幾乎沒有轉化。
因此在總結會上,領導直截瞭當地指出瞭他的問題,並重重批評瞭他。也許是心理太敏感、脆弱,也許是太年輕氣盛,也許是真的覺得傷自尊瞭 …… 總之,他在這件事情中卻顯得有點 " 玻璃心 ",第二天就辭職離開瞭。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誰不是一邊挨罵一邊成長呢?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每次挨罵應該都是事出有因的。雖然當時可能覺得自己很尷尬,並且仿佛受瞭很大委屈,但是絕大多數情況是:自身確實存在不足之處或真是自己的責任。
前不久,遇見一位職場前輩,他們老板的性格是一旦發現你工作出錯,就會狠批,不論職位,不管場合。記得當時就問她是否被批過,她是這樣說的:" 老板批評我,我就認真聽著,我覺得他的批評就是給我‘賦能’。他指出我的不足,說明我還有進步的空間。如果是不相幹、不重視的人,人傢才不會花時間去批你呢!" 聽瞭這句話,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信很多離過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有一天和他人談起曾經批評過自己的人時,可能會非常感激他。因為要不是他當年的批評指正,就不會發現自己的缺失,更不用說成就現在優秀的自己瞭。從某種程度上講,敢於批評我們的人,其實是我們職場中的貴人。
因此,我們要把批評、委屈化為自我反省和提升自己的動力,不逃避,勇敢面對。既然犯瞭錯誤就要承擔責任,挨罵也算是天經地義的。但如果一遇到別人的否定、批評,就一蹶不振,稍微感到不順心就立馬辭職逃避,那麼註定無法突出成長的重圍。
格力女王董明珠曾有幾句話刷爆瞭朋友圈:
1. 做業績,天天想著要上級主動教你帶你,請回到學校去,多交點學費老師或許可以一對一教你。
2. 要上級盯著管著才去做的,請到富士康去,流水線才最適合你。
3. 要讓上級哄著你做事的,請回到你媽媽身邊去,長大瞭再來面對這個世界!
很多人隻是看到瞭董小姐的霸氣,卻忽略瞭她的言外之意,強調的是員工應該培養職場感:自學、自覺以及成熟。學會自學,是對個人發展和前途負責;而自覺則是對工作和個人品牌負責;至於成熟嘛,就是對自己心態的歷練,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總之,優秀與平庸之間,往往隔著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過,還要記住一點,別妄想一夜成功。多數情況下你不會迅速成長為職場精英,非凡的技能也不是在幾天內就能學成的,隻有長期的投入和努力才可能達到你所想要的結果,真正做到在職場裡獨當一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