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到瞭“中年危機”?

10-31

   海底撈到瞭 " 中年危機 "?

   食品衛生對於大品牌,那可是致命的管理問題

   文|水中玉

   企業如人,到瞭一定 " 年齡 " 階段,就會步入無可回避的 " 中年危機 "。創立於 1994 年的海底撈,目前似乎正在面臨這個尷尬。

  2017 年 8 月突發的 " 老鼠門 " 事件以來,海底撈再次成為業界關註焦點。其事發後的 "3 小時危機公關 ",不得不叫人驚訝、嘆服。

   公眾的態度呈現瞭兩邊倒。一邊是,贊賞海底撈的認錯態度,坦誠、不裝;另一邊是,吐糟食品行業的安全問題,一點也不能原諒。

   這樣的危機公關,在海底撈不隻一次,而且每次都能贏得公眾點贊,所以就有瞭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原諒海底撈 " 的觀點。而同時,面對危機的快速應對,在多數企業是鮮有出現的——不是遮遮掩掩,就是把問題趕緊藏起來、壓下去。

   但顯然,海底撈收獲的是多數人對其品牌的 " 認同 "。

   一個在餐飲行業、甚至在中國企業界都堪稱標桿的企業,海底撈以叫人 " 學不會 " 之名,早已樹立瞭至高的品牌形象。但事實上,這很容易形成品牌大(或者強)瞭以後,它說什麼都是對的(或者好的),甚至被曝出些負面也是可以原諒的。而對於企業,伴隨大規模開店和壯大實力之後,卻往往容易忽略最應該堅持的東西:就是紮實的管理。

   食品衛生對於小餐館,也許隻是安全問題,但對於大品牌,則是致命的管理問題。

   為什麼流程不能執行到位?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過一段話:

  " 當員工達到幾萬人,就一定要靠流程,其實大多數高管都在制定一些很愚蠢的流程和規定,扼殺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現象海底撈也有,每個公司都會有。"

  " 如果去看看我們的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你就會震撼,我不敢說全世界最好,但絕對全世界一流。"

   ……

   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笑瞭:為什麼張老板強調最重要的是流程和機制,但是落實海底撈門店,卻依然出現瞭後廚老鼠爬行、污水不堪的情形?公司既然有流程、有機制,為什麼沒有執行到位?

   這個對於每個企業都是很常規的問題,卻常常做不好。為什麼?

   因為越是最基礎的管理,越容易被忽視。落實到員工身上,可能就會流於形式。流程也變成瞭麻木的走過場。

   所以,張勇很實誠地說:" 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我們一年銷售額也不大,對社會貢獻也不多,學它幹嘛?但是為什麼連這個都學不會,我覺得是管理者掩耳盜鈴,你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故意不看,當然學不會。"

   管理大師杜拉克講得好:管理就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管理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那麼,海底撈眼下出現的 " 污點 ",顯然暴露瞭門店管理中的漏洞,進而影響瞭企業的經營——公關的態度可以原諒,但這一點不可原諒。

   事實上,張勇此前也說過:在管理海底撈的過程中,他永遠都在研究機制。" 如果企業做不上去,不是不努力,一定是機制、流程或者考核指標出瞭問題。"

   給員工權力,是否同時賦予責任?

  " 海底撈你學不會 ",背後究竟是什麼在支撐?

   很多人說是服務,因為火鍋連鎖已經實現瞭標準化,流程、機制也已經成為企業運營的支撐力,而服務是最難標準化的,但在中餐標準化較難的情況下,海底撈將服務做到瞭無與倫比的極致,當然是服務制勝。

   然而,很多時候的光鮮也需冷眼看待。這一點,張勇也承認:不是說大傢都說好,就把好的一面誇大。

   所以,在這次海底撈觸碰到瞭食品安全紅線的危機時,很多人卻選擇瞭原諒,理由也許是——如果行業老大都不幹凈,那麼其他餐飲企業就更別提瞭。而且有餐飲行業人士對海底撈的評價也不低:目前海底撈在全國餐飲業絕對可以達到 95 分以上,海底撈在整個後廚的管理上,投入的資金、人力方面都是全國最高的。

   我們看到在海底撈的官網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 海底撈可能有兩種死法:一種是管理出問題,如果發生,死亡過程可能持續數月乃至上年;第二種是食品安全出問題,一旦發生,海底撈可能明天就會關門,生死攸關。"

   同時海底撈堅持:抓好食品安全這條路雖然曲折而艱辛,但不會白走。

   可偏偏這次危機,就涉及這個 " 生死攸關 " 的問題。

   企業大瞭,開店也多瞭,很多節點難以控制。為瞭保證顧客滿意度,海底撈賦予瞭員工很大權限,充分發揮瞭這些底層員工的自主性。去過海底撈的顧客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菜品有問題,服務員有權直接免單。這一點是絕大多數餐飲企業做不到的。

   張勇對此說:" 業務上每個店都是自己管理自己,不用給我提建議,我直接給員工決定權。而店長盡量扮演老板的角色,員工之間就會商量。" 所以對於門店管理的細節問題,他不會直接介入。

   這個邏輯的前提,應該是有健全的流程和機制,才能保證門店不輕易 " 出事 "。

   但是,再成熟的企業,像海底撈這樣在管理特色上出瞭名的企業,都還是避免不瞭負面問題的爆發。何況千千萬萬個小餐館呢!

   管理也像硬幣的兩面。當你給瞭員工權力,有沒有給予他們責任呢?對管理的結果負責,應當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和管理實踐當中。

   然而,海底撈第一時間快速坦誠事實,並公開宣稱 " 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請看這一句,頗為玄妙!

   換作很多企業的做法,通常不是把出事的店長開除,就是以 " 臨時工 " 名義把責任撇得一清二楚,然後再把問題掩蓋起來。而毫無誠意的道歉過後,過去也就算過去瞭。

   可海底撈不一樣。出瞭事,高層擔責,店員卻 " 沒事 "。

   關鍵時刻維護員工,這對於管理問題的解決,是好還是不好呢?在管理學中,管理既是權力,也是責任。想必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 員工第一 " 的價值觀,到底好不好?

   海底撈高層的態度,反映的是這傢奇葩餐飲企業一既如往地維護員工的價值觀。其文化和管理的獨特性一直備受業界關註。

   事實上,一個企業的流程和機制設計得再好,但當落實到具體即員工行為的時候,也難免會發生執行不力的情況。在現實管理當中,沒有任何一種制度,也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方法,可以做到不出紕漏。

   張勇很早就認為,餐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消費者體驗至關重要。而顧客滿意度是由員工來保證和實現的。所以,海底撈一直以來以 " 雙手改變命運 " 的核心理念來凝聚員工。" 員工接受這個理念,就是認可我們的企業,就會發自內心地對顧客付出。"

   海底撈在服務上的很多創新,據稱都是員工自己想出來的。張勇曾經自豪地說過,員工深受 " 雙手改變命運 " 這個核心理念的鼓舞," 這個價值觀一旦確立,我們的制度體系就會圍繞這個理念來設計。"

   也正是這種價值觀的熏陶,海底撈的員工離職率保持在 10% 以下,幹部流失率幾乎為零。這在餐飲行業是不可想象的。

   張勇很早就思考過:" 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是環境、口味、食品安全還是服務品質?我想瞭很多,發現這些到最後都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我認為人力資源體系對餐飲企業是至關重要的。"

   顯然,如果將人力資源體系打造好的話,它會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文化。這是張勇認為的 " 可能會成為海底撈未來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而一直以來的 " 傢文化 ",牽引海底撈員工在服務顧客上極其賣力。

   張勇的辦法是,用海底撈的人性化來吸引員工,從而讓員工努力地為公司服務。但是,如何保證不出差錯,恐怕任何企業都不能避免。尤其是餐飲企業。關鍵是出瞭問題之後,企業能否借此真正地解決管理漏洞,這是海底撈必須正視的問題。

   因此,建立各種完善的體系非常必要。張勇說過," 當體系都很差的時候,你拿一大堆錢開很多店,這不是加速毀滅嗎?"

   海底撈作為一個優秀的餐飲品牌,影響力猶在,公眾因此力挺。這恰恰也反映瞭海底撈把員工放在第一位的企業價值觀,接受瞭市場的檢驗。但是,管理體系的建設,能不能讓管理問題得以徹底解決,有待於海底撈做更多。

   再優秀的品牌,沒有幹凈的後廚也會砸牌子!這兩年,海底撈確實在門店數量上加快瞭擴張步伐,尤其是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的上市。但不能忽視管理的持續完善。相反,要像著名連鎖巨頭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把店開遍全世界,不僅僅需要規模化,更需要管理體系的標準化。

   這對海底撈的傢文化與品牌調性產生一定挑戰。隨著企業越來越大,讓企業引以為傲的管理方式不見得一直都能適用,管理的革新同樣也是海底撈思考的。

   海底撈面對的這個 " 深層次的管理問題 ",應當讓整個餐飲行業警醒。一番整改," 明廚亮灶 " 之後,更需要強化的是管理體系的執行到位——這應當成為一項長效機制。

   責任編輯:化石

瞭解 7 × 24 小時全球財經資訊,點擊下載新浪財經客戶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