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T 桔子(ID:itjuzi521)
作者:Hunfool
2017 年國內掀起瞭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不管是新興造車企業、傳統車企或者是 BAT,均在佈局新能源汽車(主要指電動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等。
新造車企業瘋狂吸金,大額融資事件頻發
據 IT 桔子(ID:itjuzi521)數據統計,2017 年新能源汽車領域共發生投資事件 63 起,涉及總金額達 430.18 億人民幣,平均單筆融資額達 6.83 億人民幣。
這些投資事件覆蓋瞭 4 個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商(整車研發、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包括充電樁、電池、能源存儲、動力系統以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核心零部件解決方案服務商)、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商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商(包括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車輛運營,如:網約車、物流運輸等服務)。
從 2017 年新能源汽車獲投輪次分佈來看,早期投資事件(指 A 輪及之前的投資事件)占比達 48%,並且主要集中在 A 輪階段。此外,B 輪階段和戰略投資事件占比也很大,分別為 19%、17%。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於一個相對早期階段,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整個產業鏈上下遊將會有更多的玩傢進來。
從新能源汽車細分領域的投資事件數和金額來看,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服務商的獲投數最多,汽車研發制造商的獲投金額最多。
可以看出,整車研發、制造確實是一項投入非常大的工程,因此該領域 16 起投資事件拿到瞭 219.52 億人民幣融資,單筆平均融資為 13.72 億人民幣,遠高於其他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頭部公司 " 蔚來汽車 " 在 2017 年拿到兩輪融資,分別是 6 億美金和 10 億美金;威馬汽車拿到 10 億美金的 B 輪融資;小鵬汽車 A 輪獲投 22 億人民幣;BYTON 拜騰拿到 2 億美金戰略投資。除此以外,分時租賃領域 12 起投資事件吸金 120.4 億人民幣,這主要與北汽新能源的 110 億人民幣 B 輪融資有關。
以下為 2017 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發生的大額融資事件 TOP10 表單:
新造車企業、BAT、傳統車企紛紛入局,汽車產業迎來變革
新興造車企業方面,以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為第一梯隊的創業公司,這兩傢在 2017 年都拿到瞭數十億美元的大額融資。
其中,蔚來汽車繼 2016 年底發佈全球最快超跑 NIO EP9 之後,其首款量產車 ES8 也已經於 2017 年 12 月 16 日正式上市,基準版補貼前售價 44.8 萬元,並首推電池租用方案;而威馬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型也在 2017 年 12 月 11 日首次亮相,起步價 20 萬,最大續航 600 公裡。相比賈躍亭的樂視汽車,這兩傢公司的造車計劃則在穩步推進中。
BAT 也都在佈局汽車領域。百度 All in AI,進軍自動駕駛領域,推出 Apollo 計劃,與北汽達成戰略合作,並且投資瞭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阿裡力推 AliOS 車載系統,與上汽達成戰略合作,並且投資瞭小鵬汽車;騰訊致力於為下一代智聯網汽車打造騰訊車聯 AI in Car 系統,與廣汽達成戰略合作,並且投資瞭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特斯拉以及生產電動飛行汽車的德國航空公司 Lilium。
從傳統車企的動態來看,大眾汽車為研發新能源汽車,將與中國合作夥伴聯手,到 2025 年之前,在中國投資 100 億歐元(約 120 億美元);上汽與寧德時代強強聯手以超百億元規模的大手筆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將按照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建設高度智能、綠色環保的先進電池和電池系統生產基地;廣汽設立全資子公司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投資總額 6 億元,並與蔚來合作計劃投資 12.8 億元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北汽產投發起設立百億元級新能源汽車投資基金,未來將撬動千億元規模的社會資本參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奇瑞計劃投資 30 億元在河北石傢莊建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未來有望投產小型新能源車,建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長城汽車宣佈未來十年將向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科技投資 86.7 億美元 ……
不管是新興造車企業,還是 BAT 互聯網巨頭,他們均推出瞭自己的智能汽車系統,以與傳統車企合作或投資的方式來佈局汽車產業鏈。另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力度。我們能看到傳統汽車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革。
政策利好驅動產業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 造車運動 " 的出現,一方面由於野心勃勃的創業者們,誰都不願意放棄這次 " 彎道超車 " 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國傢政策的補貼。
從國傢層面看,目前,我國原油產業對外依賴過於嚴重,2016 年對外依存度達到 65.4%,專傢預計 2018 年很可能突破 70%。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於中國能源佈局來說具有更長遠的戰略意義。
因此,政府層面出臺多項政策,積極引導該領域發展,尤其是現金補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瞭新能源汽車生廠商的積極性,從而保證瞭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量。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 年企業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 94072 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 64.15 億元,專傢組核定的推廣數為 85094 輛,應清算補助資金 58.6 億元。
同時,在需求端層面,政策利好帶來的易於上牌、不限行等優惠政策是車主願意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國內的限購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地區,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均在 TOP6。
潛在危機與目前困境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已經邁向瞭新的階段。但隨之而產生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的發言就指出瞭我國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潛在危機和困境:
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充電設施的佈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 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整個國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得靠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之間的政策也需要銜接好,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加快政策的落地;
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仍然需要加大創新力度和研發投入,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於中國來說既是歷史機遇,也充滿挑戰,它是我國建設汽車強國的重要突破口。中國要想早日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目標,還得依靠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內從業者的不懈努力。